曆代國畫梅花名作欣賞 by表裏如意 《層疊冰綃圖》
宋 馬麟 絹本設色 縱101.5厘米 橫49.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馬麟花鳥畫的存世名作。描繪綠萼梅兩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據稱,綠萼梅花萼、蒂純綠,枝梗帶青,係梅花中極名貴的品種。畫麵梅開似玉蕊占風,瓊葩含露,綽約玲瓏,清幽冷豔。扶疏的瘦枝玉蕊清冷,暗香浮動,為典型的“院體”宮梅。畫家以鉤勒法淡墨細線寫出花瓣,再層層填色。以水墨繪枝,重彩染花,強烈的對比映襯,生動地體現了寒梅冰肌玉骨之美。
《歲寒三友圖》
冊紙 水墨 尺寸:32.2 x 53.4厘米
瑩淨的紙麵上,畫家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鬆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麵中央。這三株折枝植物的組合,不但是一件寫生佳作,同時畫中「歲寒三友」-鬆、竹、梅的組合,又代表當時文人認為應該具備的節操與美德。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裏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鬆、竹、梅,因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學、藝術中,得到許多人們的青睞與讚賞。但將它們組成「三友」,並用來比況身處亂世,不變其節的忠貞之士,卻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這幅「歲寒三友」的作者,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畫家身份於一身的趙孟堅(1199-1264或至1267)。由於經歷喪國的痛楚,趙孟堅常以水墨或白描畫梅、蘭、水仙等,來表達他清高堅貞的品格。「歲寒三友」圖亦工亦寫,梅花以淡墨襯染著用細筆、濃墨所圈鉤的花瓣,鬆針用筆尖挺勁拔,墨竹則以中鋒運使,挺勁有力。鬆、竹、梅畫法各異,筆墨清新,充滿韻致,是幅極具精神的南宋小品。選自台北故宮博物院。
《臘梅山禽圖》
趙佶 絹本設色 縱82.8厘米 橫52.8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一株臘梅枝幹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枝頭幾點黃梅開放,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畫麵,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刻畫工整細致,富有生活情趣。臘梅枝幹以勁細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畫出。筆墨的細粗、幹濕配合協調和諧。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梅石溪鳧圖》
宋 馬遠 絹本設色 縱27厘米 橫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繪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鳧飛集浮泳。剪裁、構圖新巧。有款“馬遠”二小字。所繪梅枝剛勁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樹幹,顯得“瘦硬如屈鐵”。山石用大斧劈皴,堅實、爽朗而有力。水波繪製出動意,表現迂回、盤旋以及由微風吹起的微波,畫得十分動人。此圖屬於所謂“江湖小景”的小景畫範圍。
《雪中梅竹圖》
宋 徐禹功 紙本設色 縱29.4厘米 橫926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雪梅一枝橫空而出,修竹兩管,雪壓枝頭,筆法清逸灑麗,意境清幽朦朧,充滿詩情畫意。作者徐禹功畫史無考,惟在卷後趙孟釤獍現惺賈???已鏤蘧討?懊諾蘢櫻?執郵橛諡窠諡??睢靶劣先恕笨賈??鄙?諛纖紊苄聳?荒輳?141)或北宋元豐四年(1081)。畫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達、梁詩正等人的題詩。
《紅梅孔雀圖》
宋 佚名
此圖原載《曆代名筆集勝冊》(見《虛齋名畫錄》)。簽題馬麟作。細審畫上題名,與馬麟的風格十分迥異,其作風亦不相似。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誤認為麟作。所以隻好以無名氏收錄於此。或許是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馬麟早。
《梅竹雙雀圖》
宋 佚名
此圖原載《宋人集繪冊》(見《石渠寶笈三編》)。無作者姓氏。此種風格的花鳥畫,雖無姓名,但一望可知其為南宋中晚期(約1195一1279)的畫院中人所作,體狀物態均甚精工而有生意。
《墨梅圖》王冕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出生農家,幼時好學。年輕時熱衷功名,屢應舉不中,便絕意仕途,浪跡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圖》,畫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參差,密蕊交疊,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墨梅圖》
元 吳鎮 紙本水墨 縱29.6厘米 橫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吳鎮喜愛梅花,在家四周遍栽梅花,其所亦命名曰“梅花庵”。 此圖畫法簡單中透著靈氣和飄逸,雖隻畫梅一枝,竹葉幾片,卻絲毫不影響整個畫麵的整體感和生機昂然。筆意簡潔率稚,梅花一筆畫出,頓挫轉折,花開數朵,新條一揮到頂,與老枝成鮮明的對比。雖為遊戲筆墨,卻能見出畫家的深厚功底和蒼勁堅挺的筆力。
《梅竹圖》
元 吳瓘 紙本水墨 縱29.6厘米 橫79.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吳瓘為嘉興人,富收藏,精鑒賞,墨梅學揚無咎,亦能畫窠石與寒雀,寫意居多。此畫寥寥數筆,寫出梅花兩枝,竹葉數片,署“竹莊人”款,也是遊戲之作,筆力較吳鎮卻稍為遜色。畫家既畫之,又詠之,行書題七言詩一首,極為精彩地將詩書畫結合起來。此畫簡單得隻畫了幾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曉風中,隻待消息傳來便破蕾而出。此畫雖無名款,但筆法勁健雄麗,與滿幅的題詩共同營造了詩書畫完美結合的意境。
《春消息圖》
鄒複雷 長卷 紙本 水墨 縱34厘米 橫212.5厘米 [美]弗利爾美術館藏)
圖繪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心魂。畫家以勁鍵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幹,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而用絹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麵,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手法布局,筆勢道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傑作。(下圖為局部)
鄒複雷,生卒年不詳,道士,別暑洞玄丹房主,齋名“蓬蓽居”。工詩、擅畫,尤精寫梅,風枝雪蕊,得華光老人(仲仁)不傳之妙,為時人所重,畫名頗高。楊維楨有詩雲:“鶴東煉師有兩複,神仙中人殊不俗。小複(雷)解畫華(仲仁)梅,大複(元,複雷兄)解畫文同竹”。
《梅花圖》 明 徐渭 紙本墨筆 縱37厘米 橫149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徐渭多才多藝,曾經出入東南七省督帥胡宗憲的幕府,得到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賞識,他曾親自投身抗倭鬥爭,很想為國效勞、有一番作為。正因為徐渭對腐敗的封建統治和腐朽的封建科舉製度的不滿,他才力張革新。表現在文藝創作上就是提倡創新,反對摹古,提倡獨抒性靈的創作個性,反對不講真話的偽道統。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為什麽徐渭將寫意花鳥畫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並創立了大寫意花鳥畫一派。
陳繼儒 《梅花圖冊》 明 陳繼儒 紙本水墨 縱21.8厘米 橫30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上海鬆江)人,在當時和董其昌齊名,是一位積極提倡文人畫的著名畫家。能作山水,也以梅竹著稱於世。這本《墨梅圖》共四開,構圖不同,畫法有異,有的老幹椏槎,一枝數朵;有的骨瘦花稀,樹幹加點子皴法,與清勁的細枝,靈秀的勾花相結合,頗具意境。有的枝幹橫斜,淩空屈曲,寫花朵疏落有致,施以微妙變化的墨色,格調清新。
《梅石圖》明 陳洪綬 冷金箋墨筆 縱37.9厘米 橫12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洪綬(1598—1652)明代畫家,字章侯,號老蓮,別號老遲、悔遲、弗遲、雲門僧、九品蓮花台主者。諸暨(今屬浙江)人。幼年聰慧早熟。他的繪畫啟蒙於藍瑛。崇禎年間他被召入宮中為舍人,臨摹曆代帝王像,有機會縱覽宮中藏畫。此畫中心繪一塊山石,一對飛舞的蝴蝶,一仰一俯,互相輝映。右方湖石自下而上危立,左方梅枝則倒垂,在左右對稱中呈逆向長勢,顯得別開生麵。構圖處理新奇獨特,寓變化於均衡中。畫法則簡率古拙,類似減筆畫法,是陳洪綬的變體之作。
劉世儒 《墨梅圖》 明 劉世儒 絹本墨筆 縱180.5厘米 橫10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世儒,生卒不詳,主要活動於明代正德、嘉靖(1506—1566)間。字繼相,號雪湖,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善畫梅,宗法王冕,學之不倦,終成名手。柔密疏簡,俱臻其妙。尤工雪梅,冰肌玉骨,清勁俊拔,令人絕倒。圖中描繪一株梅樹,老幹勁峭,斷缺處以意筆為之猶如龍爪騰空。一帶薄霧淡如輕紗,橫亙於畫幅中部,煙籠玉樹,暗香浮動。劉世儒,字繼相,號雪湖,明代畫家。浙江紹興人。他善於畫梅,千花萬蕊,標格崚嶒,柔密疏簡,俱臻其妙。他特別擅長畫雪梅,曾畫《鐵幹回春圖》。傳世作品有:《雪梅雙兔圖》軸,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梅花圖》長卷,藏故宮博物院;《月梅圖》軸,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另有《先春報喜圖》軸,輯入《石渠寶笈》。著作有:《雪湖梅譜》二卷。
孫克弘《梅竹扇麵》明 孫克弘 紙本泥金 縱15.7厘米 橫48.9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較工整細致的筆法畫一枝梅花與一叢翠竹,從一角斜出,垂曳於清溪之上。構圖疏秀有致,梅枝盤折曲伸,指向扇麵款識,使整個畫麵得到統一。孫克弘(1532—1611),字允執,號雪居,上海鬆江人。以父蔭入仕,官至漢陽知府。能詩善書,擅繪沒骨花卉,近師沈周、陸治,遠宗徐熙、易元吉,筆墨簡練淡雅,得野逸之趣,兼工蘭竹、山水,亦作佛道像。傳世作品有《百花圖》、《折枝花卉圖》、《殊竹圖》等。
孫克弘當時以畫花鳥著名,師法沈周、陸治,兼能工筆和寫意。他的花卉有粗細兩種麵貌:細者,工整清麗,多用勾勒法;粗者,古淡秀雅,筆法率簡。這幅《梅竹扇麵》,用筆粗簡,但又不失工整細致之感,因而此作實際上介於粗、細之間。
《梅花圖》 清 朱耷 紙本墨筆
畫上簽署的落款為“八大山人”,看起來卻像“笑之”。表明了畫家作為明代皇室後裔對清政府的一種不從和嘲諷心態。僅繪一枝梅,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綻放,揭示了畫家的孤獨心理和落寞的心態。
《梅竹石圖》 清 汪士慎 紙本墨筆 縱100.7厘米 橫26.4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畫家較早的作品,顯得秀氣脫俗,生氣勃勃,晚年的作品風格有所變化,要粗壯一些。王士慎繪畫的題材多樣,各種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愛清雅,多繪蘭、梅等花。這也是當時畫家極喜之題。此圖繪曲梅、修竹、怪石,畫家在自題中稱梅為冷香、石兄、竹弟。清(?-一七五九)字近人,號巢林,又號溪東外史,安徽休寧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歙(今安徽歙縣)人,流寓揚州。與金農相友善。筆墨習染,逐臻妙境,為揚州八怪之一。工詩及八分書,畫水仙、梅花清妙獨絕。金農謂其畫梅之妙,與高西唐(翔)異曲同工。士慎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西唐畫疏枝半開蟬朵,用玉樓人口脂抹一點紅,良縑精楮,各臻其微。士懼老而目瞽,為人畫梅,或作八分書,工妙勝於未瞽時。精篆刻,與張潛乙、金筋齊名。著有巢林詩集。《廣印人傳、國[清]朝畫識、國[清]朝畫徵續錄、揚州畫舫錄、墨林今話、桐陰論畫、甌懵奘沂榛??靠肌貳?br />
《墨梅圖》 清 李方膺 紙本墨筆 縱125.6厘米 橫42.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方鷹極力主張在師法自然和傳統的基礎上自立門戶,以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此圖在畫麵右角繪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來,卻得其天真,具有淳樸、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畫上有畫家自題:“雪擁梅花傲歲寒,秀才風味畫圖有。人言結實濺牙齒,未解調羹尚借酸。”
《梅花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縱159.2厘米 橫77.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梅花圖》構圖奇特,幾條豎直線條,作為梅花主幹,小枝旁出。右上側又伸出數幹梅枝,穿插於主幹之間。梅花先用寫意法勾勒,再填顏色,梅幹梅枝的處理,粗看似乎不合常規,然而細細品味,枝幹橫豎交叉,雜而不亂,恰到好處表現出梅花的風姿,富有生活氣息。畫家以書法入畫,筆墨蒼勁,透著幾分金石趣味。此畫是吳昌碩花卉畫的奇絕之作,蒼勁俊朗而灑脫隨意。
《梅花冊》 清 羅聘 紙本墨筆 縱17.5厘米 橫22.1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在明清之際受到不少畫家的青睞,羅聘顯然是受金農的格言“眾毀不如獨賞”的影響,在此畫中有意避開慣常習見的水墨撇寫之法,別出心裁地用雙勾白描的工筆來畫梅花,變實為虛寫,突出整個畫麵的淡雅、素潔,表現出一種纖塵不染、瀟灑虛幻的超凡境界。畫上有羅聘自題:“古幹盤旋嫩蕊新,東風曲護幾枝春。世途百折花含笑,一殺難容直道人。冬心先生句,聘”。【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歲時,拜金農為師,學詩習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8幅《鬼趣圖》最受注意。次年南歸,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農詩作,並作後記。三十八年(1773)路經泰安,與幾位好友相遇,滯留數月,於次年返裏。42~46歲間,曾遊曆魯、晉、豫、鄂等地。47歲時,第二次赴京。其間,他曾畫蜈蚣、觀音、杜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在外漫遊近10年,後因囊中羞澀而返裏。返裏後,仍以賣書畫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地方之請為重寧寺作大幅壁畫,畫中仙佛人物維妙維肖,傳為名勝,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其書畫不僅達官貴人求購,在京朝鮮人亦以重金收買。其時收入頗豐,但因豪爽揮霍,8年後還需別人資助路費,才得以返回故裏。返鄉之後,作《梅花記歲圖》。嘉慶四年(1799)逝世。
清 弘仁 紙本墨筆 縱22厘米 橫13.8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後改名舫,字鷗盟。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明末諸生。明亡後清兵進逼徽州時,曾參加反清複明鬥爭,後於武夷山落發為僧,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又號梅花古衲。數年後重返故裏,一心研習畫學。此畫僅繪梅花一枝,梅花幾朵,老枝虯曲,卻絲毫不影響其表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