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新娘

我的心裏有個角落 在等著你的出現
正文

: :《賈尼•斯基基》詠歎調: :

(2008-06-15 07:10:32) 下一個

 
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基》詠歎調 啊! 我親愛的爸爸 by BBsBB

<><>
<><>
<><>

<><>
<><>
<><>

<><>
<><>
<><>

<><>
<><>
<><>

<><>
<><>
<><>

<><>
<><>
<><>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參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

——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







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基》詠歎調
啊! 我親愛的爸爸



      
《賈尼•斯基基》, 完成於1918年,獨幕歌劇,同年初演於紐約。

本劇的劇情取自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的長詩《神曲•地獄篇》中的一個故事:富商多納蒂臨死,一群親友圍聚病榻,皆欲承繼其巨額遺產。但是多納蒂的既定遺囑內,載明遺產全數捐獻給某一教堂,多納蒂旋即瞑目。在場親友大失所望。其中一青年裏努奇奧(與多納蒂的另一在場親戚--賈尼•斯基基之女勞蕾塔相愛)提議,請賈尼•斯基基假扮多納蒂垂危狀,邀請公證人前來,當眾另立遺囑,遺產由眾親友均分。此計受到眾人擁護,當即付諸實施。公證人到場。斯基基臥病榻上,以多層被褥蒙體,顫聲授意道:"我的財產以五裏拉捐獻教堂,以一千裏拉贈予眾親友均分,其餘現款及騾馬、鋸木場、以及在佛羅倫薩的住宅等等,則全部贈予吾最親愛的賈尼•斯基基。"遺囑錄華,公證人離去。眾大嘩。斯基基從病榻躍起,持棒驅散眾人,並笑對其女勞蕾塔與裏努奇奧道:"多納蒂的遺產是我理所應得,我當善自用之,以慰死者在天之靈。"


這部歌劇雖然也是作者普契尼的名作,但今天已很少上演了。不過劇中的一個極為優美、深情而動人的女高音獨唱《啊! 我親愛的爸爸》(賈尼•斯基基的女兒勞蕾塔的詠歎調),十分深入人心,是當今許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喜愛演唱的曲目,今天還經常被單獨演唱或作為許多影視劇的配樂出現。


這段詠歎調的歌詞為:"啊! 我親愛的爸爸,我愛那美麗少年。我願到露薩港去,買一個結婚戒指。我無論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應,我就到威克橋上,縱身投入那河水裏。我多痛苦,我多悲傷。啊! 天哪! 我寧願死去! 爸爸,我懇求你! 爸爸,我懇求你! "





普契尼簡介


      
就在他逝世前不久,賈科莫-普契尼曾給他的一位朋友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全能的上帝用他的小指觸摸我,對我說:‘為戲劇寫曲子吧,記住,僅僅為戲劇而寫。’我一直遵守著那最高的聖訊。”接受了神願的普契尼創作了至今為止最受歡迎的歌劇,賺到了上百萬的財富,但是接著又在牌桌上賭掉了大部分的錢,他滿足於一個又一個放蕩的女人、船和汽車,以及在他的別墅附近消滅那些野鵝,在傳奇名人背後的是生活化的普契尼,他曾將自己描敘成“一個致力於獵捕野鳥、歌劇劇本和漂亮女人的強大獵人”,他曾說過“想一想!如果我不是碰巧遇上音樂,那麽在這個世界上我可能一事無成。”

他出生於1858年12月22日,他是他父母親最小的一個孩子,也是家裏唯一的男孩,他上麵有五個姐姐(奧提麗雅、尼忒提、妥眉達、艾吉尼雅和拉眉爾德),他和他的姐姐們是這個頗有聲望的音樂世家裏的第五代。在這樣的家庭中,就算他不會長成一個神童,他也會按照家庭的方向成為作曲家。“他來學校隻是為了把他的板凳捂熱。”他那神學院裏怒氣衝衝的老師如此評價他。他的叔叔佛圖納托曾一度認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夥,建議他母親送他去學習修理舊馬桶,希望他能戒掉抽煙的毛病,不要再窩在度假地的咖啡館裏,也不要再流連於酒吧和那些名聲不佳之處。雖然他不是一個模範學生,但是他在1876年發現了他一生的職業,當時他步行去了比薩,第一次接觸到了歌劇——他親眼看到了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

隨後他又多次前往皮薩——他的姐姐在那裏做家庭教師,得到機會觀看了在豪華的蒙特卡洛劇場上演的19世紀最偉大的多部歌劇,他天生的才能為他贏得了瑪格麗特皇後的準予(同時還得到了他叔叔的經濟支持),讓他得以進入米蘭音樂學院學習。在音樂學院,他師從阿米卡爾-巴茨尼——一位備受人們尊敬的、被當時年輕音樂家爭相模仿的著名作曲家。

巴茨尼很快意識到他的這名年輕的學生擁有作曲家的素質,此後一直關注著他的進步。普契尼專心致誌於自己的學業,雖然可能不是完全不知疲倦,但是絕對是嚴格律己、堅持不懈,他從不參加阿依達酒館裏那些縱情吃喝玩樂的晚會,要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阿依達酒館是個非常受歡迎的地方,雖然食物並不出名,但是它給人們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空間。“雖然當我口袋裏還揣著錢的時候,我會去咖啡館,但是我沒錢的時候占大多數,因為一杯酒要花掉40分呢!我會早早上床睡覺,在美術館裏走來走去實在讓我累壞了,我有一件幹淨、漂亮的小房間,房間裏有一張讓人高興的拋光了的木書桌,總的來說,待在這兒我感到非常開心,我不會感到饑餓,雖然我吃得不是非常好,但是我會很快用淡淡的肉湯煮成的蔬菜通心粉湯和其他什麽將自己喂飽。就這樣,我的胃就很滿足了。”當他最初到達米蘭時,他在給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這封長長 的信會幫助人們理解這個男人和他的性格。

普契尼最初創作的兩部歌劇都不夠成功。直到1893年,他的第三部歌劇《曼儂•萊斯科》(Manon Lescaut)在都靈首演,才使普契尼得到了公眾的關注。三年之後(1896年),還是在都靈,在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指揮下,上演了一部奠定普契尼國際聲譽的作品——《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這部歌劇音樂新穎,富有魅力和表情,使整個歐洲認為意大利歌劇界升起了一顆新星。此後,普契尼又連續創作了歌劇《托斯卡》(Tosca)和《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它們和《波希米亞人》一起,標誌著普契尼歌劇創作的頂峰。他後期創作的一些作品,如《西部女郎》、《燕子》以及包括三個獨幕劇的《三聯畫》均未獲得同樣的成功。

普契尼的創作道路以歌劇《圖蘭多特》作為終結,遺憾的是作者本人未來得及將它最終完成。1924年11月29日,普契尼因病去世,《圖蘭多特》的結尾由他的朋友、作曲家弗蘭科•阿爾法諾按他本人的意圖續寫完成,於1926年4月25日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揮下首演於米蘭的拉•斯卡拉歌劇院。當演完柳兒殉難的一段後,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揮棒,轉過身對觀眾說:“在這裏,大師放下了他的筆。”

普契尼的美學觀是在“真實主義”的影響下形成的。“真實主義”(vérismo)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意大利歌劇界確立的一種藝術流派,最早始於意大利文壇,主張文學藝術作品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十九世紀末,伴隨著意大利複興運動時代的結束,那種為祖國的利益犧牲的英雄主義失去了現實的基礎,藝術家們開始用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代替爭取自由的英勇鬥士,力求真切地體現現實生活中尖銳的感情衝突。普契尼的作品同樣蘊含著對普通人命運的關注,一些作品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情節;但總的來說,普契尼歌劇創作的手法和原則比“真實主義”的典型代表要豐富和細膩得多。

在普契尼的歌劇中,人聲占有重要地位,這是意大利歌劇的傳統。普契尼的歌劇同威爾第晚期的作品《奧賽羅》(Othello)和《法斯塔夫》(Falstaff)一樣,不再把劇中的音樂分成一段段編有號碼的曲目,而是每一幕中的音樂貫穿始終,一氣嗬成。普契尼打破了宣敘調和詠歎調的界限,創造了意大利歌劇藝術未曾有過的一種靈活、獨特的宣敘-詠歎風格。他把非抒情性的唱詞或一般的對話寫成節奏較強、曲調較少的旋律,把抒情性的唱詞譜寫成舒展、優美的旋律,按照劇情的需要,兩種旋律 (前者有如宣敘調,後者有如詠歎調)很自然地銜接過渡。普契尼在他的歌劇中,經常把一些人物和事件同具有特性(表現在旋律、節奏、音色和和聲等方麵)的樂句聯係起來,形成劇中人和事的音樂主題。普契尼成功地運用這些主題來刻劃人物、烘托劇情、倒敘往事,並使全劇的音樂完整、統一。

優美動人的旋律是普契尼歌劇作品最顯著的特點。普契尼是譜寫旋律的天才,他的旋律富於表情,而且很流暢,易於上口,易於記憶,很多唱段都深為音樂愛好者喜愛。另外,普契尼在創作中不斷探索各種表現手法。比如,他喜歡利用富有地方色彩的音樂表現劇中的人物或渲染氣氛,使歌劇帶有“異國情調”。這在他的作品《圖蘭多特》和《蝴蝶夫人》(尤其是後者)中都有明顯的體現。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Track17.mp3
http://www.sygz.dqt.com.cn/...xudong/m124.mp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