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化
法家法治終於聽說了。原來這兩樣法寶是給不同的階層的人設計的。儒家教化是給士大夫以上的統治階層打造的。而法家法治是用來對付草民的。怎麽回事?
孔子奠基儒家學說是在春秋後期,本意是阻止諸侯國之間的內戰。本來戰爭是國人的事。所謂國人就是住在城裏的。
當時的城就像軍事要塞,國人都是上等人,大部分應該是城主諸侯的族人,親戚朋友。是被封來統治 城外的原住草民的。剛開始諸侯間的戰爭規模比較小,僅限於國人。後來管仲開始到城外征兵,使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孔子希望通過對國人的道德教化來減少紛爭。可是事與願違。到了戰國時代商鞅變法開啟全民皆兵式的軍國主義帝國之先河。對於大量的城外兵,就發明了法治來有效管理。反正他們跟國人沒有血緣關係,怎麽處置都行。然後是儒法兩家的擴張。儒家向下教化百姓,法家向上治理君臣。對於草民來說沒商量,即要受法律的刑,又要被教化洗腦。士大夫以上的統治階層就可以有不同意見了。所謂刑不上大夫,不接受法律製裁。曆史上的儒法之爭就在於是否可以對士大夫動用法律,於草民無關。
儒家曆來是反戰的。先讓自家被征服,然後再教化征服者。所以特別擅長在內部鬥爭,即內鬥。其最大優點是,長生不老。不但打不死,還越挨打越年輕。越挨打越活奮。每次挨打都得到了大量新鮮血液。 法家法治,國富民強,大國撅起,橫掃千軍,風光一時。來的猛,去的也快。法治時間久了,誰都討厭它。 最後加一句。士大夫以上的統治階層一旦逃避法律製裁,他們就開始欠社會公平的賬了。如果欠賬積累到超過了社會的負荷能力,整個階層將會受到終結審判,即被整個肉體消滅。審判的形式就是草民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