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回國見聞 (1) - 哈爾濱
這次回家主要是看望父母。因為他們中間來過一次美國,所以我距離上次回國有5年時間。
和5年前相比,不覺得北京有太大不同,順著架子繼續搭而已。而哈爾濱的變化是巨大的。
最明顯的是街道路麵加寬,當然路上的出租車、私家車也劇增。人行道鋪得整齊漂亮,
我再不會向上次那樣深一腳淺一腳地歪了腳腕。還有就是小區林立,一片一片地取代著舊式住宅。
這不,偶老爸老媽也搬進了這幢略代歐式風格的新樓裏。
附近的幼兒園也是一流的,早上可以看到不少家長開車送孩子來這裏,從小抓起不嫌累。
小學這麽漂亮,上學、放學時間在門口接送學生的人和車,絕對是一景。
離小區不遠,是近十幾年來發展最快的高科技開發區。銀行、公司、寫字樓密集的繁華商業區。
咱家裏有幾位在這上班的,估計這是全家把居住中心挪到這裏的主要原因。
附近還有餐飲、娛樂集中的燈紅酒綠地帶,俗稱腐敗一條街。
不過也不全是腐敗,我們溫馨健康的家庭聚會也在這裏辦了幾次。
偶是第一次和老爸同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老弟唱‘灰姑娘’,別有味道。
連小孩子們都拒絕參加沒有唱歌跳舞的純粹聚餐。
當然傳統的購物中心之一,南崗,已經開發成綜合的商廈廣場。
另外一個老字號集中的所在,道裏,增添了很多新商號。
中央大街的步行街是我最愛,兩旁保留和增添了許多有特色的建築,使這個城市別有風味,
無愧它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稱號。
奇跡般逃過文革的索非亞大教堂,現在堂而皇之地露在最顯眼的鬧市區裏,
是本市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它是這個城市的象征和鎮城之寶。
2004年回國見聞 (2) - 發小們
偶的十來個發小,在一個院長大,小學中學一路同班過來,家長們當年大都也是同事。
聚會地點就定在了偶們的老巢。出發前老媽一再提醒,那裏變化很大,別迷路。
聽著可笑,其實一點不誇張,要不是走了一條最熟悉的路,肯定就找不到北了。
這個偶們曾經一起讀書的爛學校,現在搖身一變成了重點,剛開學的校門口還真熱鬧。
這條曾經天天上學走的路,應該是閉著眼睛都不會錯的。
還是有點疑惑,那些當時在下雨天時覺得能把自己淹沒的大土坑,
和男孩子們借故玩耍或者抓起沙土往女生身上揚的大沙包,
啥時候變成了規規矩矩的柏油路和斑馬線。
幸虧順著這條路,才找到了偶曾經的家。從背麵看過去簡直成了倉庫。
三樓正中的那個窗戶望出來,電線杆和樹杈是偶童年的美景和幻想的背景。
另外一棟住過的樓。回家把這些照片在電腦上給老爸看的時候,他感慨地說,自從搬走以後,
他自己還從來沒回去過。你看,遠近親疏不能以距離衡量吧:)
幾個發小都住在這幢70年代末蓋的樓裏。比起50、60年代蘇聯專家蓋的老樓,這個當年是最搶手的,
所以有個外號叫紅眼樓。偶們著實羨慕住在這裏的小朋友們。
見到發小們以後才知道,偶上麵這幾張馬上就要成為曆史照片了。
今年秋天這幾棟最後的老樓就要推倒,整個大院及其周邊將全部變成下麵這樣。
工廠已經把包括廠房在內的地皮賣給了開發商。廠址移到外縣,那些還沒有下崗的少數職工,
誰又會跟著走呢?那裏麵有不少偶的鄰居同學,他們就要下崗了。
當年職工和家屬曾經有上萬人的這個國營大廠,就這樣消聲匿跡了嗎。。。
與大院一路之隔的‘萬家燈火’ , 是偶們聚會的地點。
見到發小們,女的擁抱、男的握手,土洋結合。喝酒就沒有分別了,女的更甚。
那天就是女的喝白酒,男的喝啤酒,因為他們回頭要開車。發小們一共聚了三次。
因為其中一波(偶且稱為學院派)與今天這波(就叫江湖派吧),在某次不歡而散,
從此不共喝酒。連我這千裏迢迢回來的都沒有足夠麵子,隻好分開見。
見過兩方之後,才知道原來江湖派混得較好,盡是一些XX長、XX總,出言難免狂妄。
而學院派大多教書、清高,雙方互相看不上。
這一波裏有偶最近的兩個發小,陽陽大夫和J大夫。兩人現在又是同事,酒桌上的拌嘴對象,簡直是一出戲。
L總從小就是這幫哥們兒的老大。老大依然做得最好,他任副總的公司是哈市手機市場的前三名。
T總除在工大教書以外,還任美國某化學儀器在東北的總代理。屬於名利雙收、黑白雙道的女強人吧。
變化最大的是S總,前兩次回國見到他時,大家擠兌他不是下鄉、就是挖臭水溝去。
現在S總任職的政府部門公務員很牛,加上S總治理馬家溝立大功、上電視,現在是一方名人。
這是他頗為自豪的成績,昔日的臭水溝,現在成了夜晚最繁華的去處。
難怪他堅持要繞道帶我看一下這裏的夜色和酒吧。
2004年回國見聞 (3) - 旅遊
過去在國內的時候,因為交通不方便還是自己比較懶惰,去過的地方很少。
後來兩次回國,因為染上了一些洋毛病,一想起來外麵廁所的狀況、洗澡的麻煩,哪裏都懶得去。
這次在大家的鼓動之下,跟著一個旅遊團去了牡丹江附近的鏡泊湖。住在山上那個賓館裏,很不錯。
這樣的湖另偶想起劉星(也是黑龍江人)的音樂。這裏的空氣幹淨極了,說世外桃源不過分。
下次有時間準備住上一兩個星期,爬山釣魚。
附近是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響水大米,長在一片火山岩石上的薄土層中,
加上地下森林的響水灌溉,每年隻產一萬斤,曆來是供米。
鏡泊湖的紅鱒魚從小就聽說過。
日本人當年把這裏當作基地,這裏還是朝鮮族人聚居的地方。
牡丹江市中心,河邊上的地帶是寸土寸金。導遊說這一片小區的房價是每平米五千以上。
北京咱就自導自遊了。偶毫不客氣地把這一片當成自己另外一個老巢。
偶當年吃宵夜的東單頭條已經被東方廣場取代。東單三條是老地盤存活的界限。
Hyatt翻譯成‘君悅’大酒店。偶當年出出入入的禮堂,古香古色的雕梁畫棟,欲與爭輝?
過去東單大街上的餐館裏,都是些外地來協和醫院就醫的病人和家屬,裏麵又髒又亂。
現在有這麽清靜有情趣的小資去處。。。
偶曾經的窩,經過目測、步量等等的考證,已經成為烤鴨店的某個停車位。
想看一眼這樣的四合院。。。
那得去專蒙老外的後海。。。
順便瞧瞧那些近年來名聲鵲起的酒吧。
離開北京的時候,正趕上迎中秋和十一。天安門城樓在粉刷,廣場在擺花,真喜慶。
借地方說明一下。第一部分的照片重新上傳,貼在這裏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412&postID=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