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暗戰華爾街-美國券商亞太部門點評(ZT)

(2009-05-27 12:25:12) 下一個
浪淘沙 數風流人物

-----美國主流券商華人部門興衰發展盤點


穆興源

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從2007年底至今依然沒有平息,所到之處,金融業、保險業、證券業都哀鴻一片。繼雷曼兄弟倒閉,兩房危機,美林證券被收購,華爾街5大投資銀行均已消失;AIG向政府乞援;到三大汽車公司相繼提出倒閉預警,花旗銀行虧損等,噩耗連連。
近期又傳來不祥的消息,首開網路證券先河的億創理財(E*trade)納斯達克的代碼是:ETFC,今年4月底即將關閉兩個分別位於洛杉磯和紐約的亞太中心。傳言億創理財將在全美裁員逾千人,這一重磅消息的潛臺詞預示億創將無奈割棄華語亞太市場,在該領域拱手出局。
由此,網路券商業繼行業大佬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在2004和2005年間進退失據,最後全麵退出華語市場的爭奪後,美國證券業華語市場再次重新洗牌。當年與二者三分天下的宏達理財(TDwaterhouse)在以往幾家拉鋸戰中也曾短時間以微弱優勢把嘉信擠下王者寶座,不過從2005到2006年間自陷入和Ameritrade漫長的談判交接中已然無暇顧及當時來勢迅猛的浪潮,最終合併成現在的宏達理財(TDameritrade),華語部門也隨之萎縮為僅僅保存簡單電話客服的狀況。
而令日益在網路證券交易中活躍的華人投資者驚訝的是,2001年剛剛成立亞太服務中心的史考特證券(Scottrade),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中,不但沒有遭受打擊,反而逆流而上,在該年度中新開設了48家分行,現今已超過400家分行,近幾年快速發展佔據了龍頭地位。2009年5月,史考特的第6家亞太分行在紐約曼哈頓中國城開幕,耐人尋味的是,新開設的亞太分行地點就在E*trade剛剛關閉的亞太中心相鄰。這或許是戲劇性的巧合,卻有著深遠的寓意。
從嘉信一家獨大,到與億創和宏達三分天下,再到史考特異軍突起,外麵看起來隻是市場的你爭我奪,此消彼長,其實個中故事和興衰成敗並非簡單的線條或者數字所能表達,尤其在主流券商中,華人部門奮鬥的甘苦得失,更是段鮮為人知也值得見證的歷史。

主流券商亞裔市場盤點

既然目標鎖定主流券商中的亞裔市場,自然定位以亞太部門為主線,也以上述幾家諸侯列強的分析為重點。諸位看官心中明了,華人的力量不容輕忽,從嘉信20幾年前即在此領域深耕,到億創1996年首開網路先河後建設亞太部,再到史考特2001年進入華語市場呼風喚雨,不管是曾經興旺發達還是攛到浪尖跌到穀底,每家公司亞太部的份量都潛移默化,甚至直搗黃龍的影響著這些主流券商市場的佔有份額和整體地位。窺一斑而知全豹,亞太部門的興盛或衰退也直接顯示該公司的現狀。

好,廢話少說盤點大盤,分析一下當前四家著名券商亞太華語部門和主流的座次以及走勢。

嘉信理財——曾經的霸主

Charles Schwab

大盤走勢:萎縮消減

從折扣經紀商到共同基金超市,再到網上證券交易,嘉信理財在金融業素以大膽創新著稱。網上證券交易極為突出,曾經使嘉信在與華爾街老牌證券公司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爾後多年雄踞霸主地位。2000年巔峰時期嘉信在全美擁有362家分行,710萬投資帳戶,客戶資產達8650億美元。
在華裔團隊建設方麵,嘉信起步最早,當年為配合華人及其他亞裔投資者的強勁需求,亞太投資服務部職員數目曾經在鼎盛時和最初相比激增99倍。但從2005年丟掉華語市場後風頭受挫,影響了整個公司業務發展和沖勁,亞太部門走勢急轉直下後目前處於萎縮狀態。
服務嘉信理財18年之久的陳少豪(Howard Chen)是亞太部門的開創者之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已經在該行業有21年經驗。1990年進入嘉信理財時,亞裔部僅有5個人,其中包括1983年即進入嘉信後來位高至全公司副總裁及AP部門主管的餘錦光(Larry Yu)。陳少豪自己也一直是華人團隊負責人,其間還負責韓裔,越南裔等其他部門。他說1994年嘉信亞裔部擴大到30人,1996年翻三倍變作90人,2000年則達到350人,2004年是嘉興理財最鼎盛輝煌的時期,全美一共有14個亞太分行,工作人員一度高達四五百號人。即便2005年開始受到史考特直插終端的四麵圍剿時,還有近200人。嘉信當時頻頻推出新的市場策略以應對難局,力圖重整雄風,維持業內老大的地位。無奈內外交困,導致最後全麵退出華語市場,這部分有待下文分解。
陳少豪表示,嘉信當年順風順水的原因是搭上了幾部快車浪潮,其一是移民潮,20年前亞裔來美高峰中帶來了市場的發展,嘉信開展亞太業務時剛好趕上,贏得大筆資金注入;其二是股票潮,當時股票的成長和興旺迷住了很多投資人的眼光,企望借機發達,事實上最初的投資者也確實曾賺到盆滿缽滿,為華裔和嘉信帶來雙贏;其三是科技潮,網絡的大發展讓本來就是半個電腦科技公司的嘉信如虎添翼,這才有昔日霸主嘉信理財在市場上很長一段時間的輝煌。

兩年前,陳少豪離開嘉信另起門戶,因自己一貫服務華人的熱情開創“富德資金管理”時,嘉信華人部還有碩果僅存的30人左右。不過時至今日,據他和同業的觀察,這些人分散到了各個部門,實際上已經與華裔市場脫節。
目前已經連續多年未做華語媒體廣告宣傳的嘉信,離華人主場漸行漸遠,所幸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嘉信總體實力尚在,在大盤上看起來是慢慢萎縮,曲線上還沒有跌的像E*trade這次那麽慘。

億創理財——得失轉瞬間
E*trade
大盤走勢:急挫震蕩

1996年正式成立的億創是全球最先開展網上交易業務的站點。說億創跌的慘,是因為他們曾以開創並堪稱網路券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交易模式著稱,一度在業內三足鼎立的狀況下幾番推出新策略。從毫不知名到成為知名上市公司,不過短短幾年。2000年億創已佔據市場份額的15.5%。2004年3月億創正式成爲標準普爾500成份股之一。坐擁數百萬客戶,管理千億的龐大資產。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時之間風頭甚競的億創理財卻遭受次貸危機的突然打擊。
在2007年11月13日,花旗銀行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將億創從買入的評級降為沽售,並預估將有15%的機會破產。這一石破天驚的消息不僅跌破了大部分人的眼鏡,也跌破了股價。億創的股價當天應聲急挫58.7%。隨後其股價在短短的三四個月中從26美元跌至3美元左右,最低價曾經一度跌破0.60美元。成爲Penny Stock(注1)股票中的一員。此前在亞太部門的建設中,曾開設的加州Alhambra和紐約華埠亞太中心,以及相關的客服部分,日前宣布將在4月底關閉,經此一役,讓億創的亞太部門受到重創,實屬公司棄車保帥的無奈之擧。
帶來網上交易革命的億創在華裔建設中雖投入沒有嘉信和史考特那麼大,但也不是沒花力氣,就此訪問紐約亞裔中心的負責人時,以往曾在媒體侃侃而談,這次一句無法接受采訪之後的抱歉,雖然是券商行業普遍的做法,但其中的甘苦難言,聽起來實在讓人感慨萬千。

“如果繼續華人市場需注入更大投資,相比較本土,在北美華語市場的投入要遠遠高於英文市場的投入。”史考特證券亞太部總監姚武銓(Jonathan Yao)說,“換言之就目前億創財務的狀況,關閉亞太部門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當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麵攻下嘉信的華人市場後,如今無需搶攻,史考特紮實的壯大過程中驀地覺察已然悄然領先,筆者倒是奇怪姚武銓並不開心也不張揚,就如給予嘉信高度評價一樣,客觀的評點著億創。
“究其原因的話,我認為E*trade做錯了一件事,”原嘉信亞太客服部主管陳少豪說,“他們和銀行及貸款業合作,太激進,很大程度上是被銀行部門拖垮。”據了解,億創理財在網絡泡沫破產後積極拓展了抵押貸款,儲蓄,以及支票帳戶等其他種類的金融服務,以尋求新的營收來源。孰料幾年前的風光無限的行業一下變成了次貸黑洞的深淵。2007年11月,花旗銀行公佈E*Trade第四財季虧損將相當於3個財年的收益總和。隨後披露的纍計虧損竟達到115億之多。原本以為大賺一筆或分散風險和壓力的業務經過金融杠杆變成巨額虧損,可能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他們也是有苦難言。
由此看來億創的進退得失真的是一夕轉瞬,進而隱藏的危機襤褸畢現,儘管在主業證券方麵依然正常運作,在華語市場方麵也頗有成就,但是被銀行部門的次貸拖累,此番重創光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渡過難關的,這一陣英文網路比比傳出E*trade將和TDameritrade要合並的消息,或者要被高盛收購其業務等等,甚至已給出磋商報價……跌至觸底?尚未可知。

宏達理財——明日黃花
TDAmeritrade
大盤走勢:疲軟探底
如果要用一個名詞圈點現在文章裏所謂大盤上分等座次的宏達理財這支“股票”,此次就給她定義成明日黃花。注意了,這明日黃花是針對宏達理財 華裔部門和其他家目前的比較,而不是評價TD在英文市場上的地位。之所以用“她”,除了已經冠了花名,還因為她們在整盤上和其他幾家比較起來行事上太過婉約,現在中文網路也已放棄狀態,輕聲寡語實在好似未過門的新媳婦。

在全美有103家分支機構的宏達曾後來居上和幾大網絡券商平起平坐,經歷了合併後,長期位列前三甲,他們整體的感覺是在大型券商英語部門中,頗具實力。至於針對華語部門為什麼定義為放棄,是因為來自很多華人的感覺是,宏達理財目前不僅沒有亞裔服務,還在網絡泡沫破滅後解散了2001年興旺時建起的2個亞太服務中心,現今連相關中文網頁都已經不復存在,在中文領域他們好比古井不瀾,有點折騰不起了。2005年位於紐約皇後區法拉盛中心地帶的宏達理財分行關閉後在原址開張了史考特證券的亞太分行,仿佛就是宏達讓位於史考特證券在紐約市主導權的縮影。
陳少豪說,不管是宏達早早撒手還是億創這次關閉亞裔部,從宏觀的角度看,在盈利的時候大力擴張,在無利可圖的狀況時就放棄華裔市場,都是目光比較短淺的行為,而非通盤長久的計劃,比如滙豐銀行、花旗銀行就有著服務華人140年的歷史,這是業界值得學習的。他對老東家嘉信雖然華語市場失去大部分的情況下還在提供部分華語資訊和服務給予肯定,也期待目前風生水起的史考特能堅持並拓展全方位服務華人。

不在華人市場下功夫,自然連相關的資料都少的可憐,通過比較得出的一些結論是,宏達理財在各項收費中是名目最多的,雖然英文網絡整體資訊做得還不錯,但是由嘉信首創的免費道瓊即時新聞在這裡收費不菲,更查不到華文資訊,而且宏達理財的賬戶關閉和轉出費也是最高的。
沒有長久的服務精神不說,還用價格做樊籬限製死守客戶,讓連原本對美股券商毫無愛憎的華裔投資人都頻頻搖頭,表示在有選擇機會下,不會把資金放在既沒有華語服務,並且收費與服務不等值的券商那裏。從這個角度上說,宏達華語市場的疲軟消亡不是在所難免,而是名不存實已亡。

史考特證券——當今龍頭

Scottrade

大盤走勢:走高上揚


陳少豪評價史考特證券是網絡證券業的小弟,是因為1980年,他們還隻不過是亞利桑那州一家剛成立的小型證券公司,而涉足華裔市場也已經是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後,當時大環境上正是嘉信、億創、宏達三足鼎立的天下,不過這小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硬是在群豪之中搶一杯羹。發展至今已超過400家分行,華語服務網路資訊電話報價一應俱全,5月將開設第6家亞太分行。從2001年至2008年全美華語客戶從僅七千多超過數十萬,當之無愧成為北美華語市場的龍頭券商。開創之初,史考特推出7美元網絡市價單傭金收費,震撼整個業界,其收費水平低於同類大型網絡證券商近四份之三,比起其他傳統證券商起碼節省90%的成本。由此將股票投資的概念普及到一般民眾,此舉立即沖擊傳統證券商。有業內人士評價,史考特網路上就此把“長尾效應”展現的淋漓盡致,也因而幾何遞增擴大了自己的陣營。而史考特在主流券商的地位更是一日千裏不可動搖。這裡走高上揚的亞太服務中心和總體發展正相呼應。

史考特一舉成為當今龍頭,也已兩度被評為美國發展最快的500家私人公司之一,2008年10月即8度榮獲J.D.Power& Associates評選“投資人滿意度最高的網絡證券商”(注2),2006年3月就摘下業界四顆星的評級,2008年華語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整個市場的60%。而剩下40%的市場在嘉信、億創、宏達手中佔去大部分,餘下的遊離空間很小,才輪到其他多家券商爭奪瓜分,這也是為什麼本文鎖定幾大券商的原因。
“其實史考特所走的每一步幾乎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照2001年進入史考特一個人從光桿司令開創亞太部的姚武銓所言,“我們是逆水行舟,所有策略都和市場反著。”這逆流而上的做法不僅包含“物美價廉,童叟無欺”,“來者都是VIP”的理念。還因著一視同仁的出發點,決定了他們不會因為哪個客人交易次數的高低,或者存款的多寡來分等劃次,在網絡泡沫破滅市場低迷的時候,更不會用收費或者強迫交易的方式來增加公司收入。當別家絞盡腦汁鼓動交易並收取轉戶費和維護費的時候,正相反史考特提供的同樣服務是零收費,並感謝顧客的不離不棄,盡力減低各項費用,同時提供各種工具,圖表,資訊和服務幫助他們共同走過這段路。網路空間本來就顯得無依無靠的投資者此時會走向誰,自然不用再多言。
許多公司在大打價格戰的時候,沒有明白價格的競爭是有底綫的,底綫就是到零傭金。而服務品質的競爭是無限的。像姚武銓所說,收費價格,提供資訊,或者網上功能在技術上都有操作性,所以差不到哪去,最沒有上限的空間就是在服務上更多給予,尤其是注重服務的態度和理念。人性化的理念看起來雖對資產發展沒什麽益處,但的確是投資者的所需所想,這不是史考特的閉門造車,而是人心所向,他們從而也聚集了,或者說凝聚了很多主動轉向他們的投資者。看來不管現實還是虛擬,王道是服務,而服務是什麽,除過那些硬性可操控的東西,服務比拚的就是一種態度,對消費者對投資人以及對不管走高還是下跌的市場的態度。筆者專門打了幾家的電話服務專線,打去加州,紐約和密蘇裏州聖路易總部三個不同地方,史考特的華語服務都可謂賓至如歸。

網路券商對於傳統券商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緊急時刻電話爆棚,網路塞車,黑客攻擊,或者其他的意外發生,你怎麼辦?也許這種境況是網路券商最恐怖的夢魘,虛擬世界網絡無疆界,收費低廉,迅速簡單的所有優點這種時候都不起作用了。這時候史考特在全美最為密集的分行網點就成為現實與虛擬間的橋樑和救星,每個大中型城市都有分行,每個華人社區都有華語服務的專員,史考特除了注重網絡上的各項服務,也能以傳統的方式給人以強烈的安全感,信任感以及歸屬感。
2001年時,嘉信在全美有14家亞太分行,宏達有4家亞太分行和兩處客服中心,億創則精於網路證券服務。當時美國證券界剛剛經歷了網絡股泡沫破滅,整個市場極其蕭條,姚武銓一個人開始創立了史考特的亞太中心,在中部這麽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在沒有第二個華人的公司裏。可以說: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的情況下邁出第一步的。幾年以後,當其他主要券商的亞太分行逐漸縮減之際,史考特證券卻陸續在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主要華人聚集城市,相繼開設了亞太分行。從1980年史考特成立至2001年間,公司僅有七千名華裔客戶;之後的幾年裏,發展到目前的數十萬客戶,而且還在不斷遞增。

能在幾家坐大,在經歷了2000年的網絡市場破滅以及2007年至今的金融風暴。整體市場下坡的環境中逆流直上,用多種服務方式和人性化理念奮起直追,史考特走高上揚成為當今龍頭堪稱奇跡可也不足為奇。
看過四家主流券商的在網路浪潮中的起跌轉折,不想再做任何評點,這裡隻引用Intel公司傳奇CEO安迪格魯夫的名言:在逆境之中,糟糕的公司死去,優秀的公司生存,而偉大的公司則因此成長!

憶往昔崢嶸歲月 鐵馬冰河入夢來
一位朋友所說,對網路證券這塊市場的廝殺和爭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隻是過去金戈鐵馬的掛帥將軍,此番變成了電腦後西裝革履運籌帷幄的智者。大浪淘沙,幾分天下,從主流券商亞裔市場盤點的重頭戲中,讀者除了把這幾家的座次實力了然於胸,其實也已經管窺並好奇著華人服務部門的打拚奮鬥。他們的創業歷程其實充滿了艱辛和坎坷。回顧這段歷史,在千年相交的時代,在網路科技對傳統經濟產生劇烈衝撞的時代,這些華人的精英智士在華爾街的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恢宏大氣、鬥智鬥勇、縱橫睥闔的樂章。
餘錦光(Larry Yu)是嘉信理財亞太部門的開創者和領導人,帶領嘉信理財從80年代的艱難創業走到2000年前後的鼎盛輝煌,又到黯然退出亞裔市場,十足五味雜陳。
“嘉信當年其實在華裔市場上充當著研發和教育的角色。”提起當年亞裔部創業的艱難,來自臺灣的陳少豪感慨說:“想想從5個人到350人的教育培訓過程,最初的翻倍中那可真是手把手的教啊,不僅要教華裔專員,連客戶都不停打來電話要一個一個的教!” 雖然市場形勢大好,但在創業開展工作中真是步履艱難甚至莫名碰壁。
同樣對創業艱難的感慨也來自姚武銓,80年代來美國後讀起財務投資,畢業後成為證券分析師,資產管理人、創立過全套服務證券投資公司,90年代後期網路業興盛時期,他還曾經營網路服務公司。如今在美國證券業已經有近30年經驗的他說:世事難料。雖然幾十年前就和史考特總裁羅傑潤理(Roger Riney)彼此景仰卻沒想到將來會有在一起合作的一天。
2001年進入史考特時姚武銓是公司唯一一個華人,當時整個券商業走下坡的時候,所麵臨挑戰十分嚴峻。不過可能就是因為他兜了這一大圈練就的十八般武藝,以及一向親力親為凡事獨擋一麵的經驗和他所說“無數乏善可陳的失敗”,讓他能從華裔部空無一物做起卻條清縷析。麵對當時從根據證管會的法定規章來製定國際賬戶規範標準;建立國際賬戶管理係統;設定亞太人員操作手冊;開放中港臺三地國際賬戶;以及中文網頁的第一個字寫起譯起,編程序、架網頁、設立中文語音係統、全美華語客服中心,推廣報章、網路、電視等三度空間的宣傳策略……把這些當時看起來毫無聯繫散沙一團的各項軟體硬件業務開展起來真是談何容易,還有更難的是“要讓那些美國同事認同你,支持你,真是不容易,因為對他們來講那個時候做中文網路和界麵技術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而對於整個亞裔市場,公司的上上下下也是非常陌生的領域。語言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處事的隔閡,使得一切的作爲都困難重重。
在這上麵所花的時間,精力,以及口舌實在無法計數。“包括在內陸這樣一個保守的大環境中,很多事的接受程度和速度都很慢很保守。”就這樣在酸甜苦辣中磨礪,那種創業維艱真是甘苦自知。所幸,姚武銓的堅持,和他“天下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這樣的座右銘,以及“華人市場將成爲世界經濟的主導市場。”這樣的信條,讓他贏得了在華人市場的主導地位。
佔有市場的速度也讓姚武銓在緊隨其後的各項工作漸漸開始得心應手,亞太服務中心的建立,整個服務體係的建構,華語專員服務主要社區,並針對需要設立亞太分行等全麵開展。本以為他們是以不斷推出亞裔專員和服務部來佔有市場,但事實上姚武銓是相當有章法也比較科學的安插華語專員,業務量在當地超過25%會在該中心加入一個華語專員,超過40~50%設兩人,業務量達到70%才會建立一個亞太分行。 “不過,每家史考特都設有中文電話客服。”目前業界無人能趕超的24小時華語客服和免費國際電話回撥服務,投資人可利用電話、線上即時通(MSN)、電子郵件、傳真等隨時找到華語專員。應該說有今天這樣的規模和壯大的隊伍,是姚武銓帶領亞太團隊共同打拚的成果。
姚武銓說想當初史考特的總裁羅傑給了自己極大的信任說,“中文市場我不懂,完全放手讓你做。”所以他才能有自己更大程度上的發揮。不過筆者真是為羅傑說的話捏著一把汗,也為他慶幸找對了姚武銓,不然千難萬難的過程中可能已經有無數次放棄,史考特今天能不能成為龍頭恐怕還得另說。
嘉信以往曾經在華裔領域奠定的根基以及風光四射的一段時期,和史考特今天異軍突起打拚出的華文盛世,甚至億創和宏達在華裔市場的起跌,都是華裔在主流領域中爭得席位的奮鬥成果。 無奈兩強相遇,必有一傷。嘉信和史考特的興衰成敗是一個行業裏程碑。
以創新見長的嘉信理財曾有一個最大的營運方向改變,同時也是他們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改變,即2005年由嘉信副總裁及亞裔部負責人餘錦光(Larry Yu)提出的<參與投資人諮詢組合計劃>。這將嘉信從網絡折扣券商,變成了投資經紀人的角色。該計劃提出每個客戶可以開設兩個賬戶,一個是客戶個人自主投資用的,另一個是由嘉信理財的投資經理人幫助管理的。聼上去這個方案兩麵的兼顧到了,既有投資人自己來獲利,又能讓投資經理人來減少投資風險。公司也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收入,這是一個完美的計劃。這個聽起來完美的計劃在現實中卻差強人意。業內人士分析,因為選擇折扣券商的人,尤其是華人大都是希望自己做主的散戶,這也是網路炒股投資吸引人的地方,此舉卻讓本來牛市中獲利的投資者覺得自己是股神,並不滿意經紀人的獲利能力。而在熊市中的遭遇虧損後,更認為經紀人的建議更是無法減少風險,投資人不看好這項服務。另一方麵,需要提供全方位投資建議的人以大戶為主,而這部分客戶群不願把資產交給並沒有太多投資經歴的經紀人,需要此類服務的人傾向找尋美林證券等擁有良好業績歷史的專業諮詢公司。


餘錦光和他的亞太團隊成員,因頂著很大壓力推出上述計劃所以誓言一搏,精力都消耗在這項新業務轉型上,但當時兼顧兩頭的這個計劃讓嘉信內部兩頭難顧,定位的模糊使很多客戶開始找尋其他更爲專業的券商。
而外部,正是史考特大舉進攻以華人主要聚集城市,緊鑼密鼓部署重兵來攻克加州洛杉磯舊金山以及東岸大紐約地區的時候。此時的實力對比上嘉信是行業內的老大,無論財力,人員,資源,影響力等方麵都遙遙領先。姚武銓在此役中以弱勝強,把好鋼都用在刀刃上,精準的體現在這場硬仗上。
2004-05年的數月閒,史考特證券亞太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利用已有的200餘個分行的優勢,在整個西岸洛杉磯舊金山兩地的嘉信理財的亞太分行四周的數十個史考特證券分行,全都安插華語客服專員,迅速普及了當地的華語服務,仿佛在圍剿僅有的幾個嘉信分行。兵法雲:兵貴神速。這一招以快打慢,佔領了市場高點。
嘉信理財一夜醒來仿佛已是四麵楚歌,草木皆兵。經此一役,史考特證券開始全麵趕超嘉信理財,當時史考特證券亞太部門的新開的帳戶很大的一部分是從嘉信理財轉戶過來的。由於這是華人市場大動脈,影響通盤,嘉信就像被點了穴,最終退出了華語市場的爭奪。
嘉信2004年到2005年華裔市場的失守,之後嘉信推出的新策略在尚未得到市場反響的情況下,亞太部的領軍人物餘錦光成為內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從嘉信副總裁的高位黯然退隱。連馬上要去參加的在中國舉辦的第八屆國際電子商務大會,也臨時由嘉信產品開發總監Tom .Pixley匆匆代言。此幕令人扼腕痛惜,新政也因人而廢,嘉信亞太中心此後兩年後也隨之煙消雲散。
原本已經做得十分出色,正待開發韓裔,越南裔等其他亞裔市場的陳少豪覺得非常惋惜,不知他評價這次億創的關閉亞太中心和宏達放棄華語服務中,是不是還有對嘉信當年砍掉雖然失血但仍有前途的亞太部門的幽怨。史考特的姚武銓也未曾想到就這樣失去了競爭的對手。此消彼長,史考特亞太部的迅猛崛起直接導致其對手失去了生存空間。
麵對嘉信的滑落以及史考特的成功,兩位總裁查理斯和羅傑可能無法了解的是,這在整個華裔的奮鬥中是件多麼值得珍藏和回味的歷史,是把一塊沒有光澤的頑石磨成璞玉的過程,是將生鐵百煉成鋼的過程。“華人市場的不斷強大是我背後最有力的推手。”姚武銓說華人的崛起和強大給了自己最大的支持,而幸運的是網絡造就了史考特,否則自己和公司也無法迅速的進入國際市場中心。



從宏觀大局看未來,姚武銓認爲未來的十年,全球資本市場的爭奪戰將更爲激烈,投資者將從過去單一國家的證券市場轉爲投資各國的證券市場。大國間的博弈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會愈加深遠。世界的資本市場中心從華爾街移師到上海浦東都有可能。受美元的跌挫和美國市場的動搖,也許到了那個時候國際金融體係將由美元、歐元、亞元來共同主導全球市場。亞裔的成長一日千裏,空間會非常大。今天史考特來幫助亞洲的華人來投資美國市場,將來隨著中國的經濟成長,史考特將幫助美國人來投資中國的市場。雖然這一切都未可知,但這一切都有可能。
也許券商界尚未塵封的歷史難盡經年風華,金戈鐵馬的歲月匆匆已逝,網上不斷變化的投資者可和從業者可能很少再去關心這段歷史。浪淘沙,數風流人物,憶往昔,今昔何夕,也許在不斷追逐每天盤漲盤落的間歇,或者某天站在歷史的轉彎一隅,驀然想起這些身影,這些興衰成敗,淡然一笑或釋然一笑,都是華人在主流券商中奮鬥的滄海一粟或耀眼歷程,值得欣慰也不應忘卻的,是在華爾街股海弄潮兒中,有華人精英曾架設橋梁,留下足跡,他們不僅見證也締造了這段歷史,同時為華人創造並積累了財富,更將在這未曾寫完的歷史進行時中不斷創造輝煌和奇跡。


2009年4月30日

(文章中的內容和數據均來自採訪者和網絡,作者無考據責任)


注1:麵值在美金一元以下的股票,無投資價值的投機股票。
注2:建立於1968年的JD Power & Associates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市場資訊公司,主要就顧客滿意度,產品質量和消費者行為等方麵進行獨立公正的調研。現在,公司業務包括行業範圍的聯合調研;定製(授權)跟蹤調研;媒體調研;預測服務;培訓服務以及在用戶滿意度和質量方麵的商業運行分析和諮詢。
JD Power & Associates在世界範圍內有近800名專業的分析師、統計學家、經濟學家、諮詢顧問、人口統計學和消費者行為方麵的專家以及行政人員。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北郊的Westlake Village,並有五個位於美國的辦事處以及為加拿大、英國/歐洲、以及亞洲太平洋地區服務的國際分公司。


圖1:華爾街的億創理財
圖2:嘉信理財
圖3:陳少豪(Howard Chen)是亞太部門的主管和開創者之一,現自己開設 “富德資金管理”。
圖4:億創理財
圖5:TDwaterhouse是宏達理財的前身
圖6:合併後的TDameritrade宏達理財
圖7:史考特證券總裁羅傑.潤禮Rodger Riney在2008年8月26日敲響NASDAQ股票市場開盤鈡
圖8:史考特證券亞太部總監姚武銓Jonathan Yao
圖9:以史考特中心命名的聖路易市Blues冰球隊主場
圖10:嘉信理財副總裁及亞太部負責人餘錦光Larry Yu
圖11:史考特證券2008年全美分行分佈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