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之家

朋友們,讓我們共同給乖乖這個充滿愛的家,當乖乖成人的時候,我們將把這個家交給她,告訴她那些不平凡的日日夜夜......
正文

2.24—3.2乖乖的八天 3大疑問至今未解

(2008-03-07 08:13:47) 下一個

http://cq.QQ.com  2008年03月03日07:35   華龍網—重慶晚報


       重慶晚報訊 2月24日,北碚火車站,上午9時47分,58歲的貴州老人王道金將自己的孫女王芸菲扔進正在行駛的火車車輪下。王道金的這一舉動,致使自己的孫女高位截肢,並改變了這個隻有一歲零八個月孩子的人生軌跡。

第1天

2月24日

被車輪軋斷雙腿後,乖乖在鐵軌邊一邊爬行一邊哭喊。急救車來時,一起被送到市第九人民醫院的還有她的斷肢。

當時沒有人知道這孩子的姓名和年齡,其病床床頭寫著“無名氏”,大家都叫她“乖乖”。主治醫生劉春陽為她做了殘端成型手術。手術時,才一歲大的孩子顯得很“規矩”,甚至沒怎麽哭。

在市9院骨二科,與孩子同病房的是兩位阿姨。13床阿姨的女兒詹麗照顧了乖乖一下午。本應該晚上6點就下班的護士們到了9點都還舍不得離開,她們都想留下來照顧乖乖。乖乖回到病房後,隻會說:“媽媽,抱!抱!”。

“這孩子這麽可愛,怎會有人下得了手。”隔壁病房的周阿姨用手輕輕拍著孩子,這一拍就是一宿。

第2天

2月25日

本報報道《乖乖隻會說:媽媽,抱,抱!》。

醫生、護士、病友為乖乖買來牛奶。期間,還不停有其他科室的醫生護士前來看望乖乖,為她會診。

乖乖的遭遇見報後,許多讀者前往醫院看望孩子。奶粉、尿不濕、衣服、善款等如潮湧至醫院。乖乖睜著大大的黑眼睛,望著周圍所有的人,還是隻會說那一句:媽媽,抱抱!於是,有網友想到了發動全民攻勢:“我們去幫乖乖找媽媽!救救這可憐的孩子。”

一些外地的讀者,通過本報數字報了解到乖乖的情況後,將電話打到本報熱線,表示對乖乖的關心和捐款的願望。網上跟帖的人不計其數,全國很多網友自發組織為乖乖捐款。來自浙江的第一筆善款2000元匯到。

下午1時許,乖乖的父母來到醫院。還未進入病房,乖乖的媽媽黃燕已經淚如雨下。

“女兒,媽媽來抱你了。(這句話成為次日本報相關報道的主標題)”黃燕在衝進病房後,趴在女兒病床前,輕撫著女兒的額頭。

旁觀的人喜極而泣:“乖乖終於有媽媽抱了。”

當日,就有來自市內的媒體和全國其他省市媒體前往醫院。

第3天  

2月26日

前往醫院看望乖乖愛心人士人數達到2000人以上。大家帶來的奶粉、尿不濕、衣服已經堆滿了整個壁櫃,可以夠乖乖吃、用3個月。護士長不得不通過本報提醒前來看望的市民:再也不要帶東西了,病房放不下,東西吃不完也要過期。

上午,“重慶晚報愛心基金”和市慈善總會聯合啟動為乖乖募集善款的專項行動。

上午,市9院的醫生和護士自發組織了為乖乖捐款的儀式,當場酬得善款4000多元。

上午,本報熱線首次接到香港同胞表達捐款意願的電話。下午,美國、加拿大的華人和外國朋友均致電本報,表示希望捐款。

下午,市慈善總會接到熱心讀者的建議後,決定和“重慶晚報愛心基金”一起為乖乖設立專門賬戶。

下午,病房裏相繼來了兩名神秘人士,都表示是代外地或外國朋友前往醫院看望乖乖,打探乖乖的生活環境和父母聯係方式。兩人都表示:朋友想收養乖乖,並有足夠的經濟條件。

第4天  

2月27日

由於前往病房看望乖乖的市民太多,同病房的阿姨主動換到其他病房,讓醫院為乖乖設立了單獨病房。醫生護士將市民送來的玩具、娃娃掛滿病房。為不打擾乖乖休息,醫院還在病房外增派一名保安維持秩序。

第5天  

2月28日

市慈善總會負責人就捐款的用途和乖乖父母簽署了書麵協議。《關於對王芸菲捐贈善款的使用意見》這樣寫道:根據善款管理的相關原則及大部分捐款人的意願,這筆資金不直接交到王芸菲的父母手中,將由醫院出具醫院為其醫治、安假肢或用藥發票等票據,或其他有效的資金安排及使用證明,直至此項資金用完為止。

該負責人說: “孩子以後回大竹老家,我們將對捐款繼續進行監管。乖乖的父母也當即表態承諾,一定保證每分錢都花在孩子身上。”

第6天  

2月29日

看望乖乖的市民、團體有增無減。

第7天  

3月1日

有律師表示願意為乖乖提供了終身免費法律援助。

護士告訴記者,由於是周末,“很多放假的學生在媽媽的帶領下來看乖乖”。絡繹不絕的人流,令探望者的人數達到了高峰。

外公將乖乖隻有6個月大的妹妹帶到病房,兩姐妹見了麵。

第8天  

3月2日

記者在病房前看到了一則新的“溫馨提示”:為不打擾乖乖休息,希望市民在早上9點—11點,下午4點—6點之間進入病房。且進入病房人數不超過3人。

下午2點半,記者進入病房時,乖乖正在媽媽的懷抱中嬉笑。陽光灑進病房,布娃娃、圖畫書、氣球堆滿一床,一切看上去那麽美好和幸福。

乖乖抓著市民送來的圖片,在媽媽的教導下“咿呀嗚呀”地學著認圖識字。

下午4點過,黃燕抱著乖乖走到了病房陽台上。乖乖進醫院以來第一次沐浴了陽光。

隨後,醫生告訴記者:以乖乖現在的病情和傷勢,至少要在醫院呆上近兩個月。

截至下午5時,市慈善總會和“重慶晚報慈善愛心基金”已收到捐款兩萬餘元。

“我們夫妻兩人都不是重慶人,卻在重慶得到了最多的愛和關注。”黃燕說,重慶對他們一家來說就是故鄉。 記者 朱雋

跟蹤報道

乖乖所得善款已超20萬元

使用情況可上網或電話查詢

本報訊 截至昨天下午5時,市慈善總會和“晚報慈善愛心基金”已接收到捐給“乖乖”(王芸菲)的善款20萬餘元。如何公開、透明用好這筆錢,記者專訪了市慈善總會曾紹侖副秘書長。

“這些捐款絕對保證專款專用。”曾副秘書長告訴記者,市慈善總會已經為乖乖設立了專用銀行賬號,進行財務專賬,定期向社會公示。“第一批電匯名單我們已經公布上網,接下來我們還會將所有捐助情況登記上網。市民可以點擊進入慈善總會網站(www.cszh.cqmz.gov.cn)查看具體情況。”

“菲菲是慈善總會唯一以個人名義設立的捐助專戶。”曾副秘長表示,市民除了可以上網查詢賬戶情況以外,還可以撥打查詢電話86589966、監督電話63003816了解詳情。

對於欲捐款的海外華人,慈善總會提醒:海外人士匯款時,隻需將慈善總會的開戶銀行“交通銀行重慶市分行人民路支行”的正確英文名稱告訴匯款銀行即可,賬戶為500102022018110053869。記者 田莉

3大疑問至今未解

搶救孩子

2月24日上午9點47分,正在北碚火車站站台巡邏的鐵路民警聽到“救命”聲。民警循聲看去:一個嬰兒雙腿膝蓋以下已經沒有了,並流著血。

一民警將一名正在慌忙奔跑的老人抓住,另一位民警當即撕爛襯衣為嬰兒包紮止血並送醫院。

目擊者當時看見老頭將一個背簍往火車輪下扔,連丟了兩次。目擊者說:“我看見小孩慢慢爬出。”遂大聲呼救。

在北碚鐵路公安看守所,老人精神恍惚,既說不出自己從哪裏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哪裏去,隻知道那孩子是自己孫女。身份證顯示老人叫王道金,但身上沒有任何親人的聯係方式。

三大疑點

通過突審,鐵路警方得知,58歲的王道金是貴州省貞豐縣龍場區童家村人。幾經周折,鐵路警方聯係上王道金的弟弟,通過他轉告了警方正在尋找孩子父母的消息。

2月25日早上7點,受傷嬰兒王芸菲的父母和外公趕到了北碚派出所。菲菲母親叫黃燕,四川省大竹縣人;父親王鵬,貴州省貞豐縣人。

擺在警方麵前有三大疑點:王道金是淩晨5點過到達重慶北碚站的,但為什麽在5個小時後才扔掉孩子?這5個小時中,王道金幹了些什麽?王道金的兒子王鵬說“父親沒有精神方麵的病史”,那麽王道金為什麽會精神恍惚?

為慎重起見,重鐵警方表示,將把王道金送到相關機構做精神狀況鑒定。

川黔調查

2月27日,鐵路警方分成兩路,一路趕往黃燕老家,一路奔至王道金老家。

同日,黃燕說出了王道金帶走菲菲的原因。一是他們夫妻已經有了兩個小孩,而他們又要打工,隻好將孩子交由雙方父母各自帶養。二是公公希望他們能夠經常回貴州,而孩子在貴州可以“促進”他們成行。

2月28日下午,前往四川省大竹縣調查的民警返回,沒有帶回有價值的信息。

“貴州是王道金的老家,在那裏可能會得到更多的線索。”重鐵警方說,派遣到貴州的調查小分隊可能很快就回來。

澄清事實

2月27日,有媒體刊載:王道金扔菲菲時,旁邊還跟著一個老年婦女。有市民猜測該婦女是王道金的“女朋友”,有人猜測是該婦女指使王道金扔孩子,大家都要求警方查出老太婆嚴懲。

“老太婆的事子虛烏有!”鐵路警方表示,在調查時根本沒出現什麽老年婦女,“這個說法完全是某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在吸引眼球。”警方說,黃燕家人證實,王道金是和兒子、媳婦一起到大竹親家處過的年,同行的沒有其他人。而離開時,王道金也是隻帶著小孩獨自上的火車。

另有媒體報道,王道金目前已經被帶到成都做精神鑒定。

對於此事,重鐵警方稱:做精神鑒定不是一兩天可以出結果的,王道金至今並未離開重慶,現在仍然在鐵路看守所。“我們派民警到四川和貴州,就是要多收集他的情況,提供給精神科鑒定專家!結果出來起碼要半個月。”記者 朱雋

大愛無疆

◆江 濤

幹新聞這麽多年來,很少見到讀者對一篇報道的互動竟然如此熱烈。

因為不幸,乖乖失去了雙腿,但她同時也得到了更多——除了重慶市民的嗬護,還有國內外讀者的牽掛。大家對乖乖的關切,已遠遠超然於強者對弱者的同情,以及富人對窮人的憐憫。那一聲聲動容的問候、一個個真誠的祝福、一句句虔誠的祈禱,讓我真切理解了什麽叫大愛無疆。

每次點擊關於乖乖報道的跟帖,每次接聽讀者打探乖乖近況的電話,我都會被一種情緒深深地感染到熱淚盈眶。也許,作為新聞的報道者,我應該多一分職業的理性,應該少一些多愁善感,但眼淚終究還是忍不住往外湧。我任由那眼淚流淌,因為我深信,那些奪眶而出的淚水可以洗滌我的心靈。

平心而論,除了傷心於乖乖的不幸,我之所以感動落淚,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讀者朋友們表現出來的平凡而崇高的人性之美。當得知傷重的乖乖隻會說“媽媽,抱,抱”的消息後,孩子與乖乖一樣大的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出了“大家趕緊想辦法讓孩子的媽媽去重慶,讓媽媽抱抱吧”的深情呼喚。幾位加入重慶寶寶群的媽媽迅速趕往醫院,用自己同樣溫柔的母親的胸懷去擁抱乖乖……我注意到,在成千上萬的跟帖中,從北京、深圳到上海、廣州,從中國香港到新加坡,從日本到德國、加拿大,人們的愛心在2008年的2月匯聚在乖乖的身上。

對乖乖的問候、牽掛和傷感,讓我們看到了愛的力量。盡管幼小的乖乖已經永遠失去雙腿,但希望收養乖乖的市民卻一個接著一個。實話實說,我無法超越他們的境界,但我能讀懂他們發自心底並流淌於血液中的善良。

在我看來,“乖乖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在世人麵前樹立起“重慶有愛”的豐碑。乖乖的父親是貴州人,母親是四川人,隻因為她在重慶遭遇不測,重慶市民便給予了乖乖無窮無盡的關愛。看到一個個重慶人的義舉,我終於明白,當初大家為什麽要給她起“乖乖”這個名字。在我們城市的語言表達中,這個名字代表著可愛、可憐、可親。所以,相比於王芸菲,我更願意繼續稱呼她“乖乖”,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已經承載了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中太多太多的愛心。

謝謝每一個牽掛和關懷乖乖的善良的人們!祝福我們這座城市共同的乖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