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22)
2010 (195)
2011 (196)
2012 (154)
2013 (140)
2018 (1)
2021 (1)
2024 (2)
近日,北京市外辦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近日聯合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發布了2158道中餐飯菜的英文譯名。四喜丸子曾經被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木須肉被翻成Wood mustache meat(木頭胡子肉),醉蟹成了Drunk crab(喝高了的螃蟹)……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菜名曾有各種讓人忍俊不禁的英文譯名。在微博發布後,一時間中餐菜品英文譯名重新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民間英文譯名笑話多
中國菜一直受到不少外國朋友的喜歡。但是,不少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菜一直以來都沒有規範的英文譯名。很多餐館老板將中文菜名字字直譯成英文,不但老外聽不懂無法理解,連熟悉“中式英語”的國內英語老師也雲裏霧裏,鬧了很多笑話。
“麻婆豆腐”此前被翻譯成Pock-marked old woman's beancurd(滿臉麻子的老太婆的豆腐),讓人實在是沒有食欲,調整之後改成音譯的“Mapo Tofu”。
“夫妻肺片”此前被翻譯成“Man-and-wife”lung slices(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不僅不雅而且聽起來頗為恐怖,調整之後改為“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
“螞蟻上樹”此前被翻譯成pork Ants climbing a tree(螞蟻們在爬樹),調整之後改為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這次的官方發布中,體現中國餐飲文化的特有食品被改用漢語拚音命名或音譯,比如餃子就從原來的dumpling變成了Jiaozi。類似的還有包子Baozi、豆腐Tofu、雜碎Chop suey等。而無法直譯或翻譯無法體現做法、原材料的,都使用了漢語拚音。比如佛跳牆就音譯成Fotiaoqiang,驢打滾兒則為Lǘdagunr,豆汁兒為Douzhir。
菜名翻譯更注重文化
“外國人無法理解中文菜譜裏,那些帶有中國文化背景的菜名,這些菜名當中,看不出菜的原料。”在翻譯過程中,到底是要注重“文化”,還是直接說明菜的原料,是一件為難的事。
以年糕為例就有兩種翻譯,Rice cake(米糕)和New year cake(新年裏的糕)。前一種很直白,老外一看就明白了年糕是米做的。第二種則更注重年糕的文化意義。
酒釀小湯圓譯為Poached Glue Pudding with Sweet Fermented Rice,野生大黃魚譯為Wild Yellow Croaker(large)。 ■網友熱議
也讓中文揚眉吐氣
中餐飯菜規範英文譯名,引發網友們熱議,有網友評論,“老外如果喜歡吃,自然會去了解名字背後的含義”。
網友評論:
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就像人名路名城市名一樣,隻是個符號,非要翻譯出個意思來有勁嗎?
有必要,統一嘛。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要翻譯成英文,隻有中文存在,就像一些外國品牌一樣,翻譯,缺少很多的味道呢。
麻婆豆腐改譯得好!之前總是英文用漢語造新詞,比如從copy被翻成拷貝。現在換成外國造新詞!中文也要揚眉吐氣一下。
也有專家認為,應該讓生活去大浪淘沙,約定俗成。任何統一的規範,如果不被市場接受,最終也規範不了多久,行之不遠。“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許是中餐翻譯的不二法門。
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如果把fungus 改成 fungi, 便是100% 的正確 (木耳確實是真菌之一,fungus 的複數是fungi。)
從此我家的銀耳是“Silver Fungus". 蘑菇是“Round Fun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