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友神會

明鏡能反照真理是因為它從不留住任何東西。當白雲在鏡前出現時鏡子隻會反照白雲;而當白雲不再在鏡子前麵時,便會在鏡麵上消失。虛空的明鏡是真正無掛礙。它永遠擁有完全的自由。
正文

常回家看看 - ZTGB

(2008-03-07 00:21:50) 下一個
http://www.56.com/p19/v_NTI2NzI0MDg.html

以前總覺得孝敬爸媽的機會還很多,可仔細一算,爸媽能再活二十年,我每年平均回去一兩次,跟他們在一起最多就30來次;假若他們隻能再活十年,跟他們見麵的機會就隻有十多次了。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心酸的話題。"父母年邁我們還能見多少麵"就像是一根針插進我們感情的胸口,觸動我們那麻木的神經,每個人都會感到沉重和自責。當我們用"多少"這個詞兒來標注與父母見麵的次數時,才發現這份感情原來是那麽的寶貴,而我們卻無情的揮霍。"多少"不是多而是少,我們與父母見麵的次數實在是太少了。

  麵對年邁的父母,我們或許還沒有來得及去想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因為我們一直以為自己還是個孩子。我們的內心深處是不希望父母老去的,希望他們永遠年輕,而人生百年又有誰能避免呢?

  曾幾何時,我們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父母的嗬護;曾幾何時,我們厭倦了父母的嘮叨,聽不進老人的規勸;曾幾何時,我們來去匆匆,把家當作了客棧。而隻有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我們還能見年邁的父母多少麵"這樣的問題時,才發現自己依然是年幼無知。雖然我們已然是別人的父親或母親。

  古代說"父母在,不遠遊。"可現代社會又有幾人能與父母長相廝守,床前盡孝呢?對於在遠方的遊子,一年也許就有在春節時,才能回家見上父母一麵。即使生活在一個城市,真正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我們嘴上喊著"忙,沒時間,加班……",可寧願在家上網聊天,出門與朋友喝酒。我們有幾個人還記得父母的生日,會記得上次回家是幾月幾號,我們多久沒和父母聊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