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病天知

紀錄人在他鄉的經曆,紀錄自我超越的曆程。。。。。
正文

今天,我們怎麽紀念達爾文 (轉+自己的評論)

(2009-02-11 14:05:01) 下一個

          從新年開始就一直注意BBC關於紀念達爾文的節目,先是聽RADIO 4的兩起節目,對達爾文的生平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如住在鄉間別墅DOWNHOUSE, 以及家庭中的種種不幸和在英國參加紳士俱樂部等,就有了濃厚的興趣。二月份看了BBC的兩期節目:CHARLES DARWIN AND THE TREE OF LIFE和DARWEN'S STRUGGLE: THE EVOLUTION OF ORIGIN OF SPECIES.更是有了許多的感觸,感到偉大來自於專注,達爾文傾畢生精力完成進化論,提出物種起源。期間的專注,掙紮,理性和感性的衝突,個人家庭的不幸等,讓我看到了一個偉人的鑄就曆程。加上BBC美妙的自然畫麵的完美詮釋,PERFECT!

      今天從網上看了一篇文章,雖然寫的有些淺顯和片麵,但是還是很有感觸,特此摘來。“人競義擇 ”似乎不是一個完美的表達,但是我也想不出比作者提出的這個更好的表達。


             再過一天,2月12日,就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200歲誕辰了,今年也恰逢其巨著《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為此,世界很多地方都在開展紀念活動。現在看來,這個人物和這本書,確實特別具有紀念的意義,這不僅因為由該書而成型的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恩格斯語),還因為很少有哪種學說的影響能夠如其一樣,從自然科學的範疇出發,而延展至社會、政治、宗教、哲學、經濟和藝術等很多領域,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達爾文學說的意義,既在於其顛覆了某些堅固的傳統觀念,播撒下更多理性主義的種子,更在於其理論被後來者如斯賓塞、赫胥黎等人進行了很多乃至過度地發揮和闡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理論迄今仍或明或暗地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麵麵。比如,可簡略概括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自然界進化規律,正程度不同地固化為人類社會的競爭法則。從正麵看,該法則極其有效地刺激了人們的進取之心,讓社會發展增添了活力;其負麵影響也極大,和平時期強勢群體為利益自辯時仍是借用或變相借用這一理論。

  事實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不能完全移植到人類的社會生活當中。如果人類社會效仿自然界完全奉行“人競天擇”的原則,“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等倫理規範可能就會成為不必要的了。從文明的基本理念出發,人類社會最為應該的原則應該是“人競義擇”——此處的“義”,應是更多注意並照顧到弱者和少數者的“義”。可以說,這才是人類文明的準則及和諧的要旨。

  當然,“人競義擇”的原則已經在人類社會的各項製度中得到了很多體現,比如“把社會開支讓那些最能承受的人去負擔”的現代稅收製度就是如此。但是,如果全麵深入社會生活的內部,卻又不難發現許多方麵不僅還沒能做到,較“人競天擇”尤有過之的“人競勢擇、強者通吃”現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不斷變本加厲的趨向。

  這個“勢”,可以是財勢,可以是權勢;此處的“強”,不僅是智慧、知識或體力之強,有許多隻是戶籍之強、位置之強或關係之強。比如現在的高考和就業,在某些方麵就呈現出“人競勢擇”的現象,某些大城市的青年僅僅因為一紙戶籍,就能以較低的分數而獲得較好的教育資源,然後還能比別人少很多阻礙地獲得較好的工作機會。而他們出生和受教育於大城市,教育條件本來已經遠優於窮鄉僻壤,本來應該是相反的趨向,才更符合“人競義擇”之“義”。

  目前很多地方或單位,仍然執行或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工作世襲製”,認為在本地、本單位安排子女就業天經地義,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勢擇”。還有,目前某些城市執行著“購房入戶”的地方政策,在戶籍附著了許多特權的背景下,這種政策使財勢成為明顯的選擇籌碼。

  類似的例子太多,實在是不勝枚舉。不難看出,“人競勢擇”這種現象,堪稱比“社會達爾文主義”還“社會達爾文主義”,或許這種現象仍然可被認作是進化論的延展,卻早已嚴重變異,謬以千裏。當然,這不是達爾文的問題,也不是進化論本身的問題。問題出在有些人沒有將進化論的觀念,認真置諸人文、人道的框架。

  所以筆者認為,我們當今紀念達爾文和進化論,對其原始學說要紀念,對其衍生的學說同樣不可忽視。對達爾文提出的自然科學意義上的進化論,有必要再次給予充分的禮敬;但對後來發展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讓我們以人道的名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通過紀念的過程,進一步反思進化論,討論進化論,讓我們社會生活擺脫進化論衍生理論的種種不利影響,盡快實現更多的“人競義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