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tillH2ORunDee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語“女為悅己者容”,科學研究說不對的

(2011-04-02 17:52:22) 下一個

Counseling Psychology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女性對自己身體的關注隻是間接地與身體質量指數(BMI)有關,別人的看法有更重要的影響。

盡管 BMI 被廣泛用於衡量,評價人們的體重是否超重或肥胖,越來越多的女性關注自己的體型,外貌,但研究發現,對女性最有影響力的不是BMI數據,而是她們認為的對自己最重要的人的看法。

另一方麵,女性越是關注自己身體的功能和感覺 - 而不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她們就越是喜歡自己的身體。

女性越是欣賞自己的身體,她的飲食習慣就會更受身體的直接生理需要,如饑飽,的影響,而不是受情緒或食物存在本身的影響。

該項研究的資深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副教授racy Tylka指出,更注重自己的身體功能,而不是其他人看法的女性似乎有更健康,更良好的身體形象,而且傾向於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選擇食物,而不是按照社會的觀念。

接受調查的801名婦女按年齡分為三組:18-25歲,26-39歲,及40-65歲。BMI數據對18-25歲年齡組的女性影響很小,但對26-65歲年齡組的婦女的飲食習慣有很大影響,表明那些體重比較重的婦女會受其他人的影響而通過控製飲食來控製體重,而不是按身體的直覺(指饑餓感覺)進食。久而久之,這些女性對自己的身體產生懷疑,更容易相信別人對她們的身體有負麵看法,如果體重繼續增加的話。隨著女性的年齡增長而產生的體重增加給這些婦女造成錯覺-別人不喜歡她們的體型,無論這是否是事實。

而那些2639歲處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更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功能,如生兒育女,而不是外形。 但進入中年以後,這種趨勢就開始改變了。

Tylka指出,朋友和家人鼓勵減肥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他們的關注常常隻集中在進食的熱量和份量這樣的外部因索,而不是身體的真正需要 - 實際的饑餓。 這常會給人帶來不良的感覺,會變得更加情緒化,情緒化進食反而更可能增加體重。

Tylka 補充說,不過,我們最終對我們的態度負責。別人是否接受我們的身體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其他人的意見有一定影響。社會不應該僅通過外表與體重來衡量別人。”對於高體重的女性來說,如果親朋密友不是試圖要改變她們的體型或體重,而是接受現實的話,她們可以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有良好的感覺。

 

不久前曾經參加過一個學術報告,一位公共衛生係的女專家也是呼籲婦女不應該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負麵感覺,無論其他人的看法如何,自己應該欣賞自己的身體。這似乎和那些呼籲美國社會應該對日益增加的肥胖問題關注的論點持反調。專家們對肥胖究竟是一種狀態還是疾病也爭論不休。

常聽到的“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一語出自《戰國策·趙策》,前半句解釋為士為知己者死,如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的諸葛亮,雖然這種說法後來被批判為封建思想。後半句說女人願意為喜歡自己的人打扮

古書記載,中國古代自先秦至明清的曆朝曆代,因不同君王的審美情趣而形成不同的美標準,所謂漢瘦小嬌,唐白胖妖,元高大騷“環肥燕瘦”,表明對女性美貌觀念的變化。

戰國末期的楚王以小腰秀頸為美,後人稱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西漢時期的趙飛燕以體態輕盈瘦弱,體輕如燕著稱。

魏晉的士大夫推崇女子的薄衣廣袖,秀骨清像,洛神可為代表。

唐朝則崇尚豐滿為美,故唐朝仕女圖中的女子多臉型圓潤飽滿,體態豐腴健壯,現代學者稱這是氣質雍容高貴,展示了大唐盛世女性的華貴之美。

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概念,所以做為悅己者容的女子的確不容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