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tillH2ORunDee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CBS 對杜克大學中國留學生王千源的采訪 -- 有感 (圖)

(2008-05-10 20:47:04) 下一個

在周六 (5 10 ) CBS 晚間新聞看到對杜克大學中國留學生王千源的采訪。節目中播放了49日當晚發生在杜克大學校園的部分錄相,見到王千源站在兩派人中間,舉著雙手,節目的解說指出她是在試圖讓雙方對話,而不是對抗。這和杜克大學的報紙The Chronicle 報導的情況相符。節目還顯示了有人在她青島的家門上塗寫的標語,“殺賣國賊”。王千源在事件發生後,由於精神壓力,休學了一個月。節目還有一個很短的采訪杜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DCSSA) 主席的鏡頭,熒屏上顯示了一句話。“For most Chinese students, she's not neutral." 似乎是這位主席對王千源之所以受到如此“待遇”的解釋。

比較一下事件發生後在杜克大學的報紙 The Chronicle 及網站上發表的文章或留言,可以看出杜克大學的不同學生團體與學生對該事件持的截然不同的態度。DCSSA 412 日在聯誼會的網頁上發表了一個聲明,表示 a few subscribers to  the mailing list  China@duke.edu anonymously sent out messages verbally attacking one student using language we found troubling and heinous, as well as releasing this students private information. 聲明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解釋聯誼會本身在這一事件中的無辜,然後對校刊發表有關此事件的文章表示非常失望,對事件的受害人及校園的幾個團體認為DCSSA 應對此事件負責任表示遺憾。DCSSA 對本次事件的受害者僅表示同情,沒有表示對此事件有任何的責任,即使是道義上的,或采取任何措施減輕該事件對王千源及家人造成的傷害的意願,或協助校方查清肇事者的真實麵目的意願。DCSSA 的唯一意願是希望解決受害者與DCSSA之間的“misunderstandings”,即說服王千源DCSSA對此事件沒有任何責任。

杜克大學的多個學生團體一致譴責這種行為,要求校方調查聯誼會的責任及肇事的個人,甚至有停止DCSSA 的活動的要求。The Chronicle 編輯部的文章指出,“The DCSSA listserv was similarly involved in the spread of threatening e-mails involving a Duke professor last year。” 有校友希望學校認真調查在網絡上對個人攻擊的行為,查清是否有杜克大學的學生參與;要求校方必須采取行動保護學生,使她不會在學校為此受到威脅。有人說的更直接,“Ya, tell them here is the US. Not the PRC.  而杜克大學的一位中國研究生,Sherry,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要求不用她的姓,以避免受到騷擾。

杜克大學的校長Richard Brodhead 417日在學校的報紙The Chronicle上呼籲,大學應給予最大範圍的言論自由,因為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去尋求真理是教育的真諦。學校社區必須堅持開放與無束縛討論的原則。校長對中國聯誼會負責人與學校其他人就杜克大學學生所受攻擊一事的強烈譴責表示滿意。

也許,杜克大學的部分中國學生學者的行為有可以被“原諒”的地方,他們對“西方的民主” 知之甚少,也對美國大學的教育原則缺乏了解。在網上讀到“一位美國教育顧問專門針對大學新生寫的文章,題目是《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College Education?》作者是 Kevin Lee,他本科在耶魯大學主修哲學和心理學,後來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現在南加州擁有自己的教育顧問事務所。” 文中提到:

大學生 “有雅量接受不同的觀點,並且明了不同種族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同屬人類;”

“理想狀態下,大學應該是拋開經濟、種族、民族、性別等等差異的地方,學生們
僅僅以朋友、思想者、同學的身份相交,跨出自己的舒服區域,和其他人討論宗教、政治、種族歧視、價值觀等等敏感話題,這樣,一個學生不僅能夠發展和精進自己原有的觀點,並且會更加了解其他人的觀點。”

“最後,大學時代是由青春期到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離開父母的好處並不隻是可以隨便打電子遊戲、上網而無人責備,而是它給了學生一個安全的環境來建立他們自己的獨立人格。如果應用得當,大學期間是一個深入內省的時期,孩子可以反思他們成長過程中認定的或被強加的信念和觀點,並且確認一些對於自己真正有價值的命題:什麽政治問題是重要的;接收或放棄宗教信仰;將來要過一種什麽樣的生活等等。”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4&postID=10049)

在杜克大學發生的對王千源及其家人的傷害事件,使人感到中西方教育上的巨大差別。美國的公共教育,是從小就注重開放,多元化,平等,尊重他人,兼容。遺憾的是,一些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看重的隻是科學知識,是自己在學術上的成功,對這裏的教育,社會了解不多。不知道美國一方麵尊重個人的言論自由,個人可以對政府或是總統的政策,觀點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美國的言論自由也是有 “限製” 的,不但不可以在公眾場合隨意喊 “著火了”,也不可以在網上任意散發別人的個人情況,不能威脅別人,更不用說遠在他國的父母了。

尊重個人,是民主社會的基礎。我們做為一個群體,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才可能受到同樣的尊重。在美國校園裏,每個月,每個學期,都可能看到不同形勢的集會,示威,少見的是這種人數懸殊的對抗。所謂入鄉隨俗,也許你不一定認為你來到的國家的法律,製度比自己的國家更公道,合理,但你也最好認真了解一下,任真地遵守,KEEP YOURSELF OUT OF TROUBLE。杜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請律師介紹如何申請綠卡的同時,不妨也請人介紹一下如何在美國實踐民主,遵守法律,否則,這樣的話就還可能聽到,“Ya, tell them here is the US. Not the PRC.  

Asia Brief: FBI 在調查 杜克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DUPOnEuHCs

 

 

Brodhead responds to threats on student

Issue date: 4/17/08 Section: Letters

I am distressed by the news reported in Wednesday's Chronicle that a Duke

student and her family in China have been subjected to attacks as a result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t a rally last week at Duke. Physical intimidation

is the antithesis of reason, and there can be no justification for such

attacks.

The deepest principle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s at Duke about the current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Tibet is not the principle of free speech, as

important as that is. It's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 through dialogue.

Universities, in particular, must give wide latitude to free speech and

free debate because the pursuit of truth through the encounter of divergent

points of view is the very stuff of education.

This community must stand united in its affirm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open and unfettered debate. I am pleased that the leaders of the Duke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and others at Duke have strongly condemned

the attacks against our student.
 

Richard Brodhead

Preside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ongwaimai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轉貼
freerefill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 似乎西方人的思維就代表了所有的正確,似乎一個火中取栗的投機隻要是針對中國就滿有市場,似乎居高臨下的說教家永遠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武力攻占任何國家,我很高興中國不屬於這個“任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