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慧眼

環球慧眼,獨居視覺,人文獨感,本能體會,高雅情調。
正文

香港政府分紅的得與失

(2008-03-01 01:16:31) 下一個

香港政府分紅的得與失 

 一份香港“財爺”的預算案,尤如一出娛樂戲。這是香港社會的特征。政治、經濟、社會議題全部“娛樂化”,不過,“娛樂化”之餘仍可見政府官員的謹慎與雄心。

香港的媒體這樣稱財政司長曾俊華的首份財政預算報告:“處男演出,初次登場表現平淡而拘謹”。此話有理,因為梁錦鬆曾以歌聲伴著預算報告打動市民,而唐英年就以笑容來贏得“唐唐派糖”這個特定的詞匯。而頭發有些發白的曾俊華卻無歌無笑地開始了他的首場演出。但從次日各大媒體的報道來看,香港社會對曾的“作業”還是比較滿意。

 從總體來看,在通貨膨脹的年頭,再加美國的次按危機,許多香港人對前景並不樂觀。因此,曾俊華的口號“勇於麵對、敢於希望”非常打動人心。按香港媒體的說法,這是套用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奧巴馬(BarackObama)的競選口號“改變”和“希望”。

 而從分解的內容來看,第一,筆者認為政府對“夾心”階層的關懷最值得關注。實際上,“夾心”階層的定義很難下,但是許多人觀察自己的收入和處境大體可以推斷出什麽是“夾心”。在香港,有部分人士可以領取“綜緩”。這事實上是低收入階層。有“綜緩”可以說是處處免費或接近免費,比如住房、醫療、就學和出行等等。甚至在流感季節時,政府還會給這些人士免費打流感疫苗。可以說,對低收入階層,政府已經有一套完善的措施給他們提供生活保障。但是,有些人的收入卻是“不上不下”。他們無法領取綜緩,也沒有納稅(香港個人所得稅繳費的起點高),也沒有相應的自有物業。因此,政府如果僅僅是退稅,這部分人是無法受惠的。而政府如果僅僅是豁免一些與物業有關的稅收,也無法讓這部分人受惠。這也是以往香港政府多年分紅中無法照顧到的群體,因此,每次的“派糖”總會引來一些爭議。而本次的“派糖”則要求向月入1萬元或以下人士的公積金帳戶中打入6000元資金,而且向全港每個住宅用戶提供1800元電費補貼。從政府的解釋來看,在2007年財政預算公布後到現在,有公積金的帳戶的個人有一個月收入等於或低於1萬元,都可以享受這個“派糖”。這裏僅舉一例就可說明。一個在讀大學生在外兼職,月入3000元左右。但是她已設立公積金帳戶,這一次也意外獲得6000元資金,因此她表示即使這錢不能變現,至少她最近去買衣服可以大膽一些。此外,根據香港政府的測算,今年補貼電費事實上可以支付15%住戶的全年電費開支,其中有不少就是“三無人士”家庭。此外,許多不是香港永久居民,暫時來港學習工作人士也屬“夾心”階層,本次也會享受香港本次分紅的好處,這一點與新加坡的分紅有重要的不同。

第二,對商界有重點扶持也值得關注。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財政研究專家張炳良教授認為,政府不忘與民共享增長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但同時這份財政預算案還關注香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這事實上說的是,政府分紅、減稅帶來的長遠影響。也舉一例來說明。在本次預算案中,葡萄酒稅(俗稱紅酒稅)被全麵取消。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已把紅酒稅由原來的80%減到40%,現在則減至零。兩年時間,稅收從80%調整到零,這種決策是否會產生好的結果?香港酒類行業協會發言人認為,過去大部分全球最高級的紅酒貿易,都是在倫敦和紐約等地進行。而事實上當中交易額的四成是來自大中華區的客戶。因此,當前的減稅可以吸引這些客戶到香港交易,這將使香港晉身成為區域內的葡萄酒交易中心。每年香港將因此增加50 億港元的營業交易額。不僅百姓直接受惠,而且也會擴大勞動就業率。

第三是政府不開空頭支票,以免給下任留下重任並損害政府公信力。生果金是預算案公布前爭議最多的一個話題。65歲的香港可申請這個老人津貼,隻要每年離港不超過240天,每月可領700800元津貼。但是,香港的一些人士認為,事實上當前應該將生果金增至每月1000元,也就是平均每天30多元,讓老人維持一日三餐、間或看看醫生,這並不算過分。但曾俊華認為,到了2033年,香港65歲或以上老人人數將由現在87萬增至217萬人,也就是由現在每8人有1個人老人,變成每4人中有1個老人。隨著人口老化,生果金開支會大幅度提高,由現在39億元增加至2033年的97億。如果生果金調整到每月1,000元,至2033年的開支會達到140億。因此,他最終的提議是向每個領取生果金的老人發一筆3000元的額外補貼。就這個事情來說,他承受的壓力非常大,有人批評他視老人為社會“包袱”。但是,從政策的製定過程來看,筆者還是讚同政府政策時要考慮政府自已的能力。既然無法預測今後兩三十年港府的收入情況,開一次飯票比長期的支票可能更為合理。

但是,香港政府分紅也有一些隱憂。新加坡早前的分紅已經被一些媒體認為是選前發“賄票”,讓民眾在分紅之中能夠增加執政黨再次上台的機會。而香港 今年也是立法會選舉年,因此,許多政黨在預算案公布前後都忙得。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提議如果得到政府的采納,百姓就有可能記得他們的“功勞”。而他們在預算案公布後,也不遺餘力地批評,原因也在於可以讓一部分沒有受益人投票給他們。因此,政府的議程還是受到選情的影響。

 此外,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係副教授李钜威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認為,“今年通脹必定超出政府預測,加上此次的「派糖」措施,可能進一步刺激通脹再上揚0.5%1%”。這也是隱憂之一。不過,有個數據也提供了有可能是相反的解釋。根據摩根斯坦利公布的經濟報告,內地過關的食品通脹是香港本地通脹最大動力,房屋為本地通脹的貢獻僅占0.3%,電力占0.1%。這個報告言外之意就是,隻要內地的CPI進一步上漲,香港的通貨膨脹是免不了。而政府從自己口袋裏掏出去年的收入,而不是加印鈔票,事實上有可能幫助民眾緩解通賬之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