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慧眼

環球慧眼,獨居視覺,人文獨感,本能體會,高雅情調。
正文

中國資本“全球抄底”時機是否到?

(2008-02-29 13:44:24) 下一個

中國資本“全球抄底”時機是否到?

從今年2月剛剛宣布的中國鋁業宣布買入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的股份,到江西銅業公司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收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公司100%股權;從國開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到中國投資公司以30億美元入股美國黑石集團的“大手筆”;從中國移動收購巴基斯坦運營商,到華為聯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貝恩收購美國公司3Com。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出國門,在國際並購的競技場上嶄露頭角(2月19日《國際金融報》)。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持續升值使得企業以更少的人民幣購買海外資產,降低了企業的收購成本,這是企業海外並購的內因;從外部情況看,美國等發達國家隨著次貸危機影響的加深,經濟已經出現衰退跡象,資本市場動蕩加劇,許多企業包括金融企業資本大大縮水。針對這種情況,中國內地出現一種抓住機遇,中國資本應該迅速“出海”、“全球抄底”的呼聲。有更為樂觀的聲音說,就像20世紀80年代日元升值催生了海外並購熱潮一樣,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迭創新高,中國“輸出資本”的時代正在迎麵走來。
確實中國資本走出去投資於海外市場,不但對於企業、金融機構十分有利,而且,有利於保持人民匯率的穩定,有利於消除對外貿易順差過大的不平衡狀況。但是,在當前情況下,中國資本出海是否會遇到“風浪”甚至“台風”,是否抓到全球市場的真正“底部”,很值得商榷,需要認真分析。決不能鼓勵企業、金融機構盲目“全球抄底”。
當前,中國資本“全球抄底”的最大風險在於全球經濟發展出現的不確定性加劇。美國經濟已經出現減緩,衰退也已經有跡象。美國經濟已經導致歐洲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新興經濟體受到波及隻是時間問題。雖然美國政府已經接連出台了貨幣的、財政的刺激經濟的措施,但是,經濟迅速出現好轉的跡象還沒有看出來。美國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底”在哪裏還是未知數,是否到“底部”還需要時間來證明。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在“底部”不明朗的情況下,呼籲中國資本迅速“出海”,“全球抄底”,其風險可想而知,也是極為不負責任的態度。
國內外許多事例證明,抱著“全球抄底”的心態,成功的幾率並不高。從國內情況看,幾年來,我國資本走出去完全成功的幾乎沒有,海外並購的效果也都不十分理想。特別是中國投資公司以30億美元入股美國黑石集團出現的賬麵巨虧令人深思。從我們鄰國的日本看,教訓更加深刻:上世紀80年代,如同今天中國的人民幣一樣,日元迅速升值,日本人絲毫沒有看到自己經濟的泡沫,急切開始所謂的“購買美國”行動。當時,洛克菲勒大廈被三菱公司買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被索尼買到,蜂擁而至的日元開始在美國展開了一場資本狂歡。那時,日本媒體甚至世界媒體報道說,美國人走在紐約,看到一座座高樓變成日本資產,美國人開著日本豐田汽車,感慨和歎息聲音不斷。然而不久,泡沫迅速破滅,日本人購買的是“泡沫財富”,三菱公司在花14億美元購買洛克菲勒中心後不久,就以半價再次賣給原主。同時,日本當時購買的多是美國的“夕陽產業”,而美國企業和政府卻靠回籠的資金轉而投資各種新興產業。老道的美國在“博傻”中讓日本接到了最後一棒。日本直到現在的經濟不振,不能說與那時沒有關係。從此,“日本式陷阱”也成為一個經典的反麵案例。中國企業、金融機構出擊“海外”不能不防“日本式陷阱”。
再者,我們的企業、金融機構是否具有海外並購、資本“全球抄底”的戰略眼光和高超的操作技巧,是否具有走出去的實力包括管理水平、人才儲備等,很值得懷疑。畢竟我們改革開放的時間還不長,全球視野還有限,“出海”的經驗還不足,經曆的大風大浪甚至台風幾乎沒有。連精明的小日本都算計不過美國佬,何況發展中國家。
因此,作為企業、金融機構,千萬不要抱著“抄底”的心態急切“出海”,當前,亦靜勿動。隻要我們曆練成老道的資本運作高手,選擇和把握好時機,那時“出海”定能確保成功。

新聞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2/19/content_7627235.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