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我們共同擁有一個獨自存在著的世界。不過,另一個腦極度懷疑這個說法的真實性。在另一個腦的角度看來,這個所謂獨自存在的“世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對作為個體來說,感受到存在著的隻是每一個“個體”自己的世界。“個體”在這裏包括一切含靈,無論披毛戴角都可以充當。個體的世界之間有交集的時候,這個交集就成為公認的世界。當然,沒有產生交集的個體雖然有自己的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她/它不會有機會在這個“世界”裏出現。具體到人來說,個人的世界之間所產生的交集形成了我們能感受到的現在的這個唯一的“世界”。為了敘述方便,另一個腦把所有人的世界的交集叫做“同世界”,個人的世界叫做“別世界”。
界定了同/別世界的概念,我們就可以給人進行定性與量化了。理論上別世界可以大於,等於或小於同世界,但不幸的是,絕大部分人的別世界都小於同世界。這就決定了大人與小人其實是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區別,隻是量上有所不同而已。不同之處在別世界與同世界的相互關係上。一個人的別世界占同世界的比例越大,所包容與承載他人的別世界就越多,當然這人也就越大了。如此一一比照,互相對比,大人與小人就生出來了(大人小人以至於聖人都不是媽媽生的,嘻嘻)。至於賢人嘛,似乎是因為他的別世界接近於同世界的尺寸,也就是說可以包容與承載大部分人的別世界,所以為賢。唯一與大人小人賢人有質的區別的人應該是聖人了。聖人的別世界應該是大於同世界的。這等於是說超出其他所有人了,如果喜歡,也可以把他叫做超人。
可是,這些定性定量對我們有意義嗎?也就是說,小人,大人,賢人,聖人這些稱號有意義嗎?答案是:沒意義。就像氣溫表上的刻度一樣,刻度本身沒任何意義。有意義的是氣溫表所反映出來的所在處的冷暖。那麽,在小人,大人,賢人,聖人這些“刻度”背後都是些什麽東西呢?很遺憾,另一個腦不討論這些,這裏僅討論如何畫“刻度”, 嘻嘻。其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能說得出嗎?至於上麵說的同世界/別世界,其實就像是做幾何證明時畫的輔助線,題目做完了,什麽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