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像不像武功口訣,什麽‘武林稱雄,拔劍自宮’之類?
當然啦,‘武林稱雄,拔劍自宮’那是練《葵花寶典》的秘訣,偶們練《格律寶典》 沒這麽高的要求,不需要來那麽一下。:)
那麽,這個口訣講的是什麽東東呢?
前麵偶舉過這麽一個近體詩的句型的例子 -- 平平平仄仄(例,感時花濺淚)
如果有個像偶一樣以挑人刺為樂的人在讀偶的文章,一定會跳出來說,呔!第一個字‘感‘字為三聲亦即上聲,怎麽放在必須是平聲的位置?
這時候,練過《格律寶典》的同學就可以跳出來招架了,呔!因為‘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
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除去句子末尾的字是韻腳不計外,第一和第三個字可以平仄互換,也即這兩個位置的字可以不管平仄。而第二和第四個字的平仄則必須嚴格遵守,釘是釘,鉚是鉚。
這是對五言詩而言,對七言詩來說,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了。
看來偶們的老祖宗還是考慮很周到的,知道放寬一下讓偶們玩格律詩這個填字遊戲的難度。否則偶們就會說,靠,這麽難? 不玩啦!
(場景模擬:
杜審言: 老沈,和你商量個事。咱們搞的這個律詩格律我覺得有點難耶。雖然咱們寫都沒問題。可我的那個小孫子杜甫,他娘生他的時候早產,智力不是太高,玩填字遊戲又不是他的強項。我看我們可不可以降低點難度,不要每個字的平仄都要求那麽嚴格。要不就‘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這樣大家都玩著開心。
沈銓期:這個好商量。不過,我看你家後院的那隻老母雞挺肥的,送給我怎麽樣?
杜甫:好感動!我爺爺為了能讓我成為詩人中的一份子,連他心愛的老母雞都放棄了。 我一定要發憤圖強,不要辜負我爺爺的希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好像還是有點難耶!要是二四六也不用論就好了。
一川煙雨:好感動! 一隻老母雞就換來了一個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這真是中國曆史上最劃算的一筆交易啊!
)
有像偶一樣勤於思考,愛問問題的同學發問了,為什麽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而不是‘二四不論,一三分明‘? (憑著偶讀MBA 的經驗,能在課堂上提出這樣高難度的問題是要加分的.:))
那麽為什麽呢?製定這個規則的老祖宗連骨頭都找不著了,當初既沒有墨寶留下來告訴我們為什麽要這樣,今天自然也不會自起於九泉之下來回答我們這個問題。
偶覺得答案應該是這樣的,從聲韻學的角度考慮,這樣規定更有聲韻的美感,也就是讀著更爽,更舒服。
當然,這麽嚴肅的問題,偶不能空口無憑,得找出點旁證才行。也就是說,得有個說法。
偶們的祖宗留給偶們的另一寶貴財富是成語。偶們讀成語的時候,都會覺得很琅琅上口。如果有勤於動手,不嫌麻煩的同學隨機找十個成語來測試一下,就會發現大部分成語的第二字和第四個字都是平仄相間。第二字是平,則第四字多為仄,反之亦然。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則沒什麽規律可循,第一和第三的組合可以是平仄,仄平,也可以是平平,仄仄。也就是說,成語中第一和第三字是可平可仄的,
成語的形成沒有先天的平仄規定,是人們憑著直覺而約定俗成產生的詞匯。但其無形中產生的平仄的規律卻和近體詩的規則很象。
這是偶然的巧合嗎?不是。
實際上,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漢語的發音習慣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後麵的音節,也就是逢雙數的音節上。而重音的平仄是決定一個發音組合是否抑揚有致的決定因素,不可隨意。
因此,偶認為,偶們的老祖宗是經過認真研究探討聲律學之後才製定出來的規則,有其科學性,而不是拍拍腦袋想出一些東東騙我們玩。
這就像圍棋規則一樣,如果有人問,為什麽至少兩個眼才算活棋,而不是至少一個眼或三個眼?答案是,這一規則是有其潛在科學性的。
偶囉嗦這麽多,其實就是想說,偶們應該尊重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規則,而不要覺得格律不重要,沒必要遵守。
如果有人非要下有一個眼就算活棋的圍棋,也不是不可以。但你不能把你下的棋叫作圍棋,雖然你用的棋子和棋盤都和圍棋一樣。
要是你勢力大,你可以召集一夥人,開創一個‘一眼棋‘門, 廣收門徒,把‘一眼棋‘門發揚光大。但你不能拿著你的一眼棋的下法去和下圍棋的人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