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體育和教育製度加速中國發展(ZT)

(2008-08-15 12:25:13) 下一個
  當看到印度和巴西在開幕式入場隻有熙熙攘攘的幾個運動員時,真讓我們很多中國人覺得寒酸,他們的大國形象一下就縮小了很多,這時候我才覺得印度和巴西其實很弱,至少軟實力沒中國強,很多中國人都覺得很有麵子,奧運的金牌的確為中國提升形象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目前一直都在致力於在國際上建立一個大國形象,體育是目前一段時間的突破口。
  
  但有很多網友卻在批評中國的體育製度,說贏得不光彩。真是這樣嗎???
  
  其實我們國家的體育製度就像我們國家的教育製度一樣。 我們國家的教育是由國家一手扶持的,而西方國家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依賴於私立學校。同理,在我們國家體育也是依賴於國家扶持,而西方國家體育明星很多都是依靠自己花錢請教練進行體育訓練。這實際上就是走的私人教學的路線。換一種說法,其實體育製度就是體育教育製度。
  
  我們國家一直並不反對私人教學,甚至很提倡,前一段時間也出了很多私人開辦的貴族學校。但其教育質量跟不上公立學校,所以很多到後來沒辦法開辦下去,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國家一直都是提倡私人教學的。話說回來,私立學校學生的生活條件比公立學校好,有錢人家的孩子當然有財力就讀,它們那裏不需要什麽天分,但公立學校就要求分數達到一定分數才能繼續學習,當然這裏邊有走關係的成分,但畢竟是少數,其餘的即使是交利價也要達到一定分數才有資格。
  體育也一樣,所不同的是體育對運動員天賦要求更高,我們國家也同樣不反對運動員個人請私人教練進行訓練,隻要你有錢,你想怎麽練就怎麽練,誰也管不著。進一步,如果你真的足夠優秀,你可以去參加比賽。再進一步,如果你再優秀些,比我們的奧運會運動員更強,那麽你可以進入國家隊,參加奧運比賽,沒人攔著你。 如果你沒錢,但你在體育某些方麵有天賦那你就隻能進入國家給你指定的體育訓練中心進行訓練,當然,由於國家經費也很緊張,所以理所當然就隻能讓精英參加訓練,例如伏明霞,劉翔就是這樣走出來的。這裏的天賦就相當於文化教育製度下的分數線。
  
  我國大眾不富裕,如果要體育事業隨著社會的進步從而自由發展就會導致這項事業發展非常緩慢,所以由政府出麵,增加開支,對這項事業進行引導,可以使起加快發展速度,目前一些廉價的大眾的體育項目在中國發展很快,例如中國乒乓球現在很強,中國很多業餘的乒乓球選手都已經有國際水平,如果在奧運前有好的教練進行幾個月的集訓,我們的業餘運動員也會很強,而棒球,馬術這些需要大量資金的項目沒有在我們國家普及,或者說是無法在我們國家普及,這說明了什麽,說明貧窮這一弱點嚴重製約了我們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但我們為什麽還要這麽熱心的參加奧運會,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好處:
  第一,促進我國體育迅速發展。
  當我們國家在某些廉價的項目有所成就時就可以促進這些運動項目在我們國家迅速發展,乒乓球,羽毛球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由於這類項目在很多小學就開始興盛,所以這些今後就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用業餘運動員就可以參加奧運的項目。由於雅典奧運會我們在網球奪得了金牌進兩年網球在我們國家開始興盛,以後我們網球也將是我們國家的強項。 試想下,要是我們國家從來都沒在網球項目奪得過金牌,網球會像現在這樣在我國普及迅速嗎????
  第二,增加大國形象。
  這一觀點可能很多網友不支持,認為這樣的大國形象太虛偽了,其實不然,我們國家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到底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但對大多數老外來說奧運會期間,他們在看一個國家國力時首先就看你的金牌數量。當我們看到印度巴西那些少得可憐的獎牌數量真讓人很難讓人把他們同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聯係在一起(所以印度巴西沒中國發展快)。這在形象上首先就低人一等,就像一個大學生家裏再窮,當找工作時也要買件新衣服。
  第三,使天才有用武之地。
  如果我們國家對體育事業的態度同印度巴西一樣,那麽很多有體育天賦的人肯定永無出頭之日,就說李寧吧,如果當年沒有國家把他選拔出來,你們認為體操王子會自己進行體操訓練嗎??更糟糕的是,我們今天可能沒有李寧牌運動服可穿了。
  
  現在我們來反觀中國的教育,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製度已經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當看到由中國現有教育製度培養出來的中國人才優於國外私立學校培養的人才時(國內研究生以前的學生都優於國外,但中國研究生以後的人才就不如國外了)很多中國人就開始感到自豪了,但當他們看到同樣是依賴於國家扶持而有所成就的體育事業時,這時這些曾經享受著國家教育製度成長起來的“很有文化,很有骨氣”的“人才”就開始辱罵將他們好不容易拉扯大的,萬惡的中國國家教育製度, 我再想這些人再辱罵我們的製度時,是否認真思考了下自己國家的國情沒有。 如果沒有這萬惡的公立教育製度,恐怕天涯裏現在沒這麽熱鬧吧。
  
  目前,最好的教練當然集中在國家體育中心,目前的國情決定了國內沒有哪位精英教練會願意當專職私人教練,因為有錢請專職私人教練的人在國內實在太少,專職的私人教練的學費收得雖然不低,但工作往往都是不穩定,教了上家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找到下家。因此國內目前大多都是兼職私人教練。所以即使許多運動員有錢他們也更願意進入國家體育館進行訓練。
  
  當然,我個人也很欣賞西方人的體育體製,我想當中國步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時,有體育天賦的人才也都願意自己花錢請最好的教練在家練習。而中國要盡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就得尋找符合國情道路,某些網友認為我們現在就應該向西方學習,我非常理解這種希望國家快速富強的心態,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大躍進,是一種在文化教育等軟實力上的大躍進,這不但不利於國家體育向積極方向發展,相反由於影響了精神文明的建設反而會拖經濟建設的後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