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集結號」,感覺滋味怪怪的。說起描寫那個年代戰爭的片子,從幼兒園的時候就看了足有一車皮,從小兵張嘎紅孩子到董存瑞,從英雄兒女上甘嶺到地道,地雷戰,鐵道,平原遊擊隊。小3的時候還有過成人後參軍入伍殺敵立功做英雄的想法。
欣賞了「集結號」後感覺當中國軍人,上前線並不是以前我想的那樣了。確實片中所體現的我軍勇往直前不怕死,重兄弟情義而且帥哥特多這些和以前我看的都差不多。但更多了一些前所未見的場景,兄弟犧牲之後怒氣不平的首長下令槍殺俘虜,為了給連長換塊手表未請示未許可的情況下私下陣地命都不要了,沒聽見撤退號聲支支吾吾愣說聽見了,,,典型的現代人為人處事想法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以前國內待過的公司。
對白也是現代黃河以北白話風格的,怎麽看都覺得穀連長不像是被收養在農村長大而是京城警方轉職的(天下無賊看多了罷)。還有他的團長小弟,專業好就不容易把人放眼裏。(象這幾年的我一樣,性格令人不爽)
還有很多進化了的戰爭場麵。尊重生命時時注意保護戰友遺品遺體,小組推進時前後呼應的強勁的團隊精神和眼花繚亂的手勢使我想起老斯塑造的美國大兵。要是改成英文對白擱北美放時不知道的還真以為諾曼底登陸時的中國外緣。
漸漸的我迷惑了,我以前看到電影中的仗不是這麽打的,李向陽,王成也不是這個樣子的。我困惑了,那個時候真正的軍人,戰場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呀?好像攢了多年的一箱寶貝被人鑒定為偽造一樣的感覺。我有點抑鬱,10幾年沒抑鬱過了。。。
其實片子是相當不錯的,導演極其注意細節,劇本也很感人,視覺效果非常出色,剪輯也很恰到好處,演員表演到位。。。不否定它是難得的一部好片。
可還是有點讓我抑鬱。是不是70後的人看了後都有點抑鬱呢? 我想。
也許,人性的表現和殘酷戰場中人們的心理是以前的電影所不能演繹的吧。
也許,電影隻是藝術,欣賞劇情就行了沒必要較針兒和現實掛鉤。
也許,隨著時代進步工作方式變了,戰爭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多年以後再拍以前戰爭片又是另一個樣子。我隻是胡思亂想而已。
也許,本片是圈裏人的工作產品嘛。想知道那時的真實戰爭場麵該去看紀實片,網上多的是嘛。
也許,去看看「投名狀」會心情好一些吧。
最後,向曆代中華民族戰爭中光榮犧牲卻被認定為失蹤的軍人們致敬。
(本博係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I give a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