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三千

念去去千裏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個人資料
正文

且行且走:10.江心嶼·謝公屐·北雁蕩

(2005-05-10 07:40:08) 下一個

   
    很小就知道溫州,知道雁蕩,當然是因為媽媽的戰友小敏叔的關係。而楚天的溫州行則是一直到大學二年級的暑期才完成。每次外出旅行總會生些變故才能圓滿,從紹興開始,遊一次算一次。溫州之旅原本是
4人出遊,22女。沒想到臨出發,另一女生突然變卦,陡然變成21女的三人行。三人旅行,硬生生地湊不起牌局。一路上沒了甩牌聲,卻多了很多時間聊天。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了誰是老師,路上攻守同盟轉換得很是熱鬧,不過到最後還是聽從我的多,承兩位男生相讓,楚天老師過了一小癮,安排了整個旅程,從溫州到雁蕩山,然後從雁蕩山到奉化溪口,從溪口到寧波,從寧波到杭州,直到把口袋裏的錢花得精精光光地回家。

    從上海坐小海輪到達溫州。10多年前的溫州雖然不太繁華,卻已是全民經商。依舊有印象的是那便宜非常的出租車。5元錢人民幣差不多可以從城的這頭到那頭,所以楚天在溫州市內的兩天基本上不知道那公共汽車是長什麽樣的,難得揮霍一下。 

    以為溫州單出名在它的生意經上,其他無甚可看的人,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話相贈卻是再恰當不過。溫州,自有它的妙處。甌江上的那座江心孤嶼是中國四大名嶼之首,(其他三嶼是廈門鼓浪嶼,福建東山嶼,台灣蘭嶼)靜立在那兒望著身後千年的塵囂,藏進樹林、寺廟、碑亭裏點點滴滴都是舊日的永嘉風範。 

    嶼上江心寺門口的那對疊字長聯極為有名: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楚天沒去過山海關,不過依稀記得那孟薑女廟前似乎也有一類似長聯。漢語裏通假字的特色在此發揮得是淋漓盡致。看著有點暈,其實一旦掌握規律,讀來甚易。因為覺得好玩,所以記住了。嶼上東西兩座分別建於唐、宋兩朝的燈塔,既是中國有名的古代航燈之一,又是溫州市的標誌。 

    在甌江上坐船前往,因為江水很黃而且喧鬧,有點象上海黃浦江的擺渡輪。江風拂麵時,遠眺著江心小島上綠樹掩映的飛簷黃瓦,卻又不似在黃浦江上看外灘 。沒了都市浮躁,多了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清心小築,古木參天交相掩映在江水滔滔邊,直應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正澄鮮”的名句。 

      正是從南北朝謝靈運開始,江心嶼進入世人眼簾。曆唐宋至明清,吸引了不少文人騷客來此遊玩題詩。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等都在此處留有詩篇。因此說到溫州,李杜兩位大詩人都可以暫且放一放,而謝靈運卻是一定要提。

   
這裏先引用李白《夜遊天姥吟留別》的一句詩: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公屐是一種古代行旅、登山所用木屐。這木屐裝有可拆卸的前齒和後齒。上坡或登山時,隻裝後齒,下坡或下山時,隻裝前齒。目的自然是為了方便行路,節省體力。發明此屐的謝公不是別人,正是時任永嘉太守的南朝宋國謝靈運。

     用現在的話來說,謝靈運也算是一貴族子弟。他的曾叔祖父為東晉宰相謝安,爺爺便是東晉大將軍,指揮淝水之戰而衍生“草木皆兵”這一成語的謝玄。這個居於烏衣巷的聰慧小子,應該曾摘那小野花於朱雀橋邊,看過燕子在王謝兩家的堂前銜泥築巢。王謝兩家的後代都是英才輩出。王家的王羲之、王獻之,謝家的謝靈運、謝惠連,難怪會有“王家書法謝家詩”一說。這是旁話。成年後的謝靈運,卻因政治上的失意而被貶任永嘉太守,從此寄情山水,成了山水詩派的鼻祖。謝靈運曾稱天下才一共一石,即十鬥,曹植占了八鬥,而他占一鬥,剩下的一鬥則讓天下其餘的才子拿去分了。才高八鬥一詞從此麵世。

     在他任太守的時候,才高一鬥的謝靈運走遍永嘉,成了永嘉山水的發現者,又因為永嘉山水而寫下不少山水詩篇,也就是在這遊山玩水中,他發明了被後世稱為謝公屐的旅遊鞋。謝靈運率一眾門徒伐山辟道,穿著木屐行走於楠溪江畔的山水裏,看的是古樹蔽日、林木蒼翠,聽的是猿猴啼鳴,又有“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意趣。這樣的情、景自不複見,可是自他的山水詩中,行吟、山水文化得已傳世並發展,於今日,楚天我也在這兒學著樣兒嚐試寫下一點小小的遊記,並向他和遊記文學另一位祖師爺,與謝靈運差不多年代的東晉僧人慧遠一拜。

    拜完之後,繼續楚天的溫州行。到了溫州,不會不去雁蕩。而雁蕩卻是謝靈運腳踩木屐未到之處。據說,他行進到雁蕩山的大門口,被雲霧繚繞、亂石荊蔓擋道而未能一覽雁蕩山秀麗的山水。

    雁蕩山的出名始於唐朝,雁蕩雁蕩,顧名思義,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蕩,有秋雁留宿而聞名。雁蕩山有北中南三處,楚天遊的是北雁蕩。可是,楚天遊雁蕩時,並未見到這個湖。印象深的不是如雷貫耳的大龍湫瀑布,因為我去的時候適逢枯水季節,不但大、小龍湫,連三折瀑在內,所有的瀑布都是細水長流型,一點都沒有古人詩中所寫的氣魄和聲勢。卻是那合掌峰和築於峰內觀音洞裏的洗心泉讓我記憶猶新。合掌峰,由兩座山峰組成,因為其形狀酷似雙手合十的樣子,所以得名。觀音洞其實是一寺廟,終年香煙繚繞,又因為建於合掌峰中,縫隙狹窄,陽光照進來的時候很短,所以人在洞中,覺得別有玄機,別有洞天。據說此洞是由西域高僧所建。而這位高僧便是雁蕩山的開山祖師。洞內有一從山罅裏滴落的清泉,名為洗心泉,楚天曾取一木瓢勺來飲之,入口極為清涼,頗有洗去心中凡塵之感。此泉水邊上,任意放著幾個木瓢,隨遊客取飲。與我同行的兩位男孩都在此洞中許有心願,楚天不信佛,所以隻是看著他倆虔誠祈拜。拾級步出洞口時,他們還對我說,將來心願了時,還會到此洞中還願。

    不知道他倆的願望實現了沒?要去還這個願已然不似當初想的那般簡單。我們仨現在分處在世界的三個角落裏。楚天不用還什麽願,不過也依然惦念著大、小龍湫,依然惦記著楠溪江上想坐未坐過的竹筏。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遊一次雁蕩,也不知道我們仨何時能再聚首共遊。 

     聚首不難,再共遊卻是有點古難全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