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理論家

愛情和生活都是實在的,我卻是個理論家。
正文

憤青,為何憤怒?

(2010-10-14 20:21:47) 下一個

我有個朋友,挺溫柔的小姑娘,隻有在一件事情上會憤怒。就是關於日本問題。她是南京人,總是有些反日情緒。她為此不買日貨,就是別人誇幾句日本人或日本產品,她也會不太開心。

她出國之後就遇到了一個日本學生,同上一個英文班。當大家自我介紹時,她說她來自南京。當時,那個日本學生就非常鄭重地給她鞠躬行禮,說`對不起`。我的這個朋友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我一直記得這個故事,因為,我覺得那個日本學生十分令人尊敬。日本的教育沒有象傳說中的那麽`忘記曆史`。可惜,我的朋友至今還是一如往常地抵製日貨,對日本人與日本文化有芥蒂。

最近,中國有很多有名人士,劉曉波獲了和平獎,牛老師的最後一課,周教授的中國現代史,不用說韓寒一直都做著官方媒體的跳蚤。中國政府不能包容他們,中國的媒體(大多)也不能包容他們,甚至於人們 (我們以為那些看透了中國社會的人們),也不能接受他們。甚至甚至,有人給自己畢業的美國大學捐錢,沒給在中國的大中小學捐,中國人民也憤怒。

真是悲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家庭沒有教會我們去接受失敗,錯誤甚至好聽一點的說法 `彎路`。

當主流報紙檢討我們曾經走過彎路的時候,其實是說'我們根本沒有犯錯誤'。當政府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時候,其實是指`我們不找別人的麻煩,隻是跟自己人過不去`。當`互不幹涉內政`被提起的時候,其實潛台詞是說`別管我們家的家庭暴力。`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搪塞之詞,卻不能接受別人,甚至是自己人對自己的坦誠勸戒。

憤青人群,我也是之一。當媒體用不實之詞打擊中國的時候,我也憤怒。當自己的同胞水深火熱的時候,我也憤怒。如今,看到我們中國人,不能接受自己的錯誤與失敗,並為別人的指責而憤怒,我深感悲哀。

我們的教育,缺乏的太多,太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