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瞎侃北京的變化

(2008-01-24 17:47:02) 下一個
雜談(1)

瞎侃北京的變化


我特喜歡老禿筆的作品,每集都看。有時生怕錯過,還不時地到他的博客看看是否有漏掉的。我也著實有些想法向大家分享,也順便練練筆,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暫時就叫它雜談吧。

出國十幾年後回過一次國,那次沒去北京。2006的夏天是第一次回北京。又親切,又陌生。路寬了,樓高了,經濟豐富多了,人也更多了。大多朋友家都有了汽車,雖然路寬了,但是,路更堵了。有次進城,堵車3小時。真後悔沒坐地鐵,差一點沒被悶死。

說起北京的變化,我想從中關村博士後934樓說起。1994年,中國有博士後國家基金還沒幾年,有國家基金和單位基金之分。記得我老公的紅頭文件是1000多號,隻有國家基金才有號。由於當時國家有博士後國家基金沒幾年,待遇相當的好。基金工資比老公導師的工資高,所以,老公從來都沒拿過獎金。還有基金住房在中關村博士後934樓 — 距離中關村二小,人大附中都很近,是多少人向往的黃金地方。還可帶夫人進京,安排工作。如果夫人不用安排,還有幾百塊的補助。這下,我們外鄉人在北京有兩套房是多麽的讓人羨慕。

934也成了大家熟悉的代名稱 -- 國家博士後公寓。至今,有多少戶曾經住過又出國,並有貢獻的。我認為還沒有詳細統計,不過,我相信一定不少,因為那棟樓裏聚集了北京各大院校的博士後,據說每校兩套。大家有老鄉聚會,同學聚會。有機會我們也聚聚,叫公寓聚會。

這次回北京變化太大了。我住東郊。過去沒有直達車去中關村,老公較忙不能天天回家,為了團聚,我隻好天天坐班車,天不亮5點就起床,晚上天黑到家。孩子小,就成了老公的小尾巴。也好,讓小尾巴見了不少世麵,老公騎車帶著上下班,下館子,開會,有時借書,報銷也帶著。那一年,老公可真沒少出力。中關村生活特方便,雙安,當代商場,中關村食品店,糧店,電影院,齊了。還真是一個好地方。怪不得,人都想住那兒。現在,從東到西,我們門口就有直達車到五道口,路經中關村。空調快車,人又少,速度快(一小時之內準到),特方便。也許車票還是有點兒貴,所以,人不太多,(除了上班時間)。不過,任何時間速度照舊的快。

辦完了事,故地從遊。街還是那條街,樓還是那棟樓。可怎麽就找不到了呢?原來的小樓變成了高樓,原來的過道被新大樓占了。過去熟悉的路,沒有了,樓被一個個院子圈起來了,還設了保衛。當年響當當的934不見了。憑著當年的印象,934應該在這些樓後麵,可找不到入口。成了劉姥姥進城,不認路了。問起保安怎麽到934樓,保安說:“這兒就是”心想,改革開放了,樓也搬家了?經再打聽,才繞著道進了村。

街還是那條街,樓還是那棟樓。不同的是,樓有了大門,而且,有博士後公寓的字鑲在拱門上。樓顯得矮了,髒了,名氣也小了。當年樓前新建的幼兒園,如今,雜草滿院。繞到樓後,看一看我們曾經豐收過絲瓜的小院,如今荒涼了。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又去尋找曾經熟悉的影子。小區公園依然存在,而且更美了,好多扇子舞隊員有歌有舞,好不熱鬧。沒有人注意到我這個故鄉人。休息一會兒,繼續前進。過去的中關村百貨,現已改成飯館。如今,是它變了?還是我變了?我想我們都變了。其實, 是社會變了,所有的都跟著變了。還有一條沒變,就是那路公共汽車,還是30分鍾一趟。

934,仍然住滿了一批又一批新入站的博士後。這棟樓裏不知培養出了多少棟梁之才,正在為全世界做著貢獻。樓是小了點兒,設施是簡陋了點兒。可這小小的樓裏培養出的棟梁之才,將是國家的一筆財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裏開花,結果。多希望,將來有一天,934的哥們,姐們,大家能相聚,數一數我們開了花,結了果多少小哥們,小姐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benteng 回複 悄悄話 俺就住安真那邊,嘿嘿
寫意中國 回複 悄悄話 俺就住雙安這邊,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