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了春風夏雨秋水入冬夢

每一次相識和遷徙都是從此以後一輩子相思的開始。不幸的是,我的生命中太多的相識又太多的遷徙。相思不斷,為了那曾經的相識。。
正文

關於茶

(2008-01-23 12:11:17) 下一個
自唐而下,文人騷客給茶賦予了太多物質形式以外的含義。各種藝術形式也因之發達起來。

讓我們先來看看茶聯。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共作一首﹐相聯成篇﹐多用於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  
如茶聖陸羽和其友耿湋歡聚時所作的《連日多暇贈陸三山人》詩﹕
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闌者﹐慚非負鼎賢。 (羽)
 禁門聞曙漏﹐顧渚入晨煙。 (湋)
拜井孤城裏﹐攜籠萬壑前。 (羽)
聞喧悲異趣﹐語默取同年。 (湋)
曆落驚相偶﹐衰贏猥見憐。 (羽)
詩書聞講誦﹐文雅樓蘭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綠箋。 (羽)
黑池流研水﹐徑石澀苔錢。 (湋)
何事重香案﹐無端狎釣船。 (羽)
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編。 (湋)
莫發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據《吳門四才子佳話》載﹐明代四才子也曾留下了一首絕佳的茶詩聯句。   
文中說﹕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四人一日結伴同遊﹐至泰順(今屬浙江溫州)境地﹐酒足飯飽之後﹐昏昏欲睡。唐伯虎說:“久聞泰順茶葉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頃刻間﹐香茶端上。祝枝山說﹕“品茗豈可無詩﹖今以品茗為題﹐各吟一句﹐聯成一絕。”
聯句如下﹕
午後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餘或可添詩興﹐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賓)

泰順茶莊的老板對此聯句讚不絕口﹐視技山建議將詩送與老板﹐以換四包好茶。茶莊老板令夥計取來四種茶葉﹐分送四人。自此﹐茶莊便將當地名茶四味﹐包裝成盒﹐謂之“四賢茶”﹐並將四才子這首聯詩刻印傳布﹐於是﹐泰順茶葉也隨之名揚四方。   

茶詩聯句更多的是在茶宴或茶會上的即興之作。茶客往往圍繞著一定的中心﹑規定一個韻字﹐每人一聯或一句﹐組成一首詩。唐代的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時﹐曾邀請友人月夜啜茶﹐與陸士修等人即興作《五言月夜啜茶聯句》﹕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 (陸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 (張 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 (李 崿)
禦史秋風勁﹐尚書北鬥尊。 (崔 萬)
流華淨肌骨﹐疏淪滌心原。 (顏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 (葉 晝)
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 (陸士修)

詩的首聯“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它道明了茶飲能助人清談﹐使人暢所欲言﹐增加交流﹐促進了解﹐加深友誼。幾個誌趣相投的友人聚在一起品茗談心﹐清新脫俗﹐淡雅逸趣﹐這是何等高雅的享受﹗   

聯詩聯句是文人雅士聚會時最常見的風雅之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多次描寫了大觀園中的吟詩聯句﹐其中不乏詠茶的絕佳聯句。如第七十六回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妙玉所續的聯句為﹕
芳情隻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雲倦﹐烹茶更細論﹗
又如蘆雪庵即景聯句﹐為寶玉與眾姐妹相聚於蘆雪庵“割腥啖膻”飲酒賞雪時所共吟﹐以眼前的事物為題材寫成。其中有﹕
烹茶冰漸沸﹐ (寶琴)
煮酒葉難燒。 (湘雲)
將茶事描寫得自然生動而不落俗套。

在茶詩中﹐最有奇趣的要數回文詩。回文詩詞有多種形式﹐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複回文”等。“通體回文”指一首詩從末尾一字倒讀至開頭一字﹐另成一首詩。“就句回文”指一句內完成一個回複過程﹐每句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互為回文。“雙句回文”就是下一句為上一句的回讀。“本篇回文”就是一首詩詞本身完成一個回複﹐即後半篇是前半篇的回複。   “環複回文”指先連讀至尾﹐再從尾字開始環讀至開頭。總之﹐這種回文詩的創作難度很高﹐但運用得當﹐它的藝術滋力是一般詩體所無法比擬的。如唐代呂岩創作的“玉連鐶”[注]回文詩《酒箴》:
“神傷德壞身荒國敗”﹐僅八個字﹐卻能組成16首回文詩。   
蘇軾的茶回文詩有《記夢二首》。詩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餘夢中寫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雲﹕“亂點餘花吐碧衫。”意用飛燕吐花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   
序中清楚地記載了一個大雪始晴後的一個夢境。在夢中人們以潔白的雪水烹煮小團茶﹐並有美麗的女子唱著動人的歌﹐蘇軾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細細地品茶。夢中寫下了回文詩。夢醒之後蒙矓間隻記得起其中的一句﹐於是續寫了兩首絕句﹕
其一: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吐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鬆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回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麵兩首﹐極為別致。
其一:
岩空落雪鬆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
衫碧吐花餘點亂﹐纖纖捧碗五顏鴕。
其二:
窗晴鬥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清代的黃伯權(清本著名詩人黃遵憲之侄)還創作過一首《茶壺回文詩》﹐其詩如下﹕
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
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豔花。   
其詩又可回讀為﹕
花豔舞風流﹐霧香迷月薄。
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   

此外﹐清代詩人陳瓊仙曾以秋天的景物為名創作27首回文詩﹐總標題名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詩﹐它寫詩人於月下泛舟﹐樹木與山巒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動著﹐詩人品茗彈琴﹐在竹聲中詩興頗濃。詩雲﹕
輕舟一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
楹倚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
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其詩可回讀為﹕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
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
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倚楹。
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一舟輕。   

在回文茶詩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張奕光的《梅》:
香暗繞窗紗﹐半簾疏影遮。
霜枝一挺幹﹐玉樹幾開花。
傍水籠煙薄﹐隙牆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詩倒讀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牆隙﹐薄煙籠水傍。
花開幾樹玉﹐幹挺一枝霜。
遮影疏簾半﹐紗窗繞暗香。

真是令人讚不絕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