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5年範美忠發在青年報的文章----什麽樣的教育是真正有意義的?

(2008-06-01 11:37:50) 下一個

什麽樣的教育是真正有意義的?
 
  ——我的教育理念的三次轉型
 
  範美忠
 
 
  北大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刺激
 
  應該承認,我不是一個天生就有教育情懷的人。我之關心教育和形成自己對教育的認識,主要是因為刻骨銘心的切身體驗對我造成的強刺激。可以這麽說,雖然很多人都在批判當下的中國基礎教育,但對其弊端,我可能是體會和感受最深刻的人之一。
    我出生在農村,畢業於一所普通的中學。讀高中的時候,因為憤於社會某些方麵的不公,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法官,去主持正義,因此,高考時我報的是中國政法大學 法律係。但因為考得好了一點(據說還是什麽狀元),我進了北大曆史係。雖然不是第一誌願,但北大的名氣畢竟要比中國政法大學響亮得多,而成為一個學術大師 或者是思想家也就在上大學一段時間之後逐漸地成為我新的理想。
  當時我的同桌對我說:你應付考試那麽厲害,要是當老師,肯定能教出很多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如果我願意去搞應試,很可能會產 生這樣的結果——我的幾個在高考中大敗的同學就因聽過我傳授的應考訣竅而豁然開朗,紛紛考上了大學,其中一個竟然在複讀一年之後 差點考了我們縣的狀元。我也確實作過這樣的設想:如果去搞應試,我能不能創造出一個班大部分學生都考上名牌大學的奇跡呢?
  我上北大的第一年是在石家莊陸軍學院接受軍訓。雖還沒見識真正的北大,但我已經受到很大震動,因為突然間我覺得自己的優勢不僅全沒了,而且在某些方麵還很 無知,很無能。——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也不會踢足球!同寢室的北京同學聽的唱的英文歌曲和搖滾我根本就聞所未聞;他們還看米 ·昆德拉等作家的小說,但這些人的名字都是我所不知道的,當時我甚至連看還看不懂。這時我才發現,他們的見識遠在我之上。我被應試教育教 傻了!雖然在高中時,我是同學們中公認的比較喜歡讀課外書,知識也比較淵博的人,不是一天到黑蒙頭讀死書的人,但大城市和農村,重點中學和一般中學的環境 差異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些都不是我自己所能左右的,除非我有幸在中學時碰到郭初陽(杭州外國語學校一個非常優秀的語文老師,我的好朋友)或者像現在的我 這樣的老師,但這樣的幾率幾乎等於零!
  眼界一旦打開,我就發現,我的那個考了什麽狀元的分數實在沒什麽意義,能夠背誦死板僵化的教科書上的教條,能夠做一些低層次且並無實際意義的題目又能算什 麽呢?所以,在教書以後,我居然對自己考取省理科狀元的學生毫無印象。我經常在課堂上對學生說:狀元算個啥?愛因斯坦是什麽狀元嗎?魯迅是 什麽狀元嗎?狀元管什麽用!很多時候,有人說我是狀元我就感到羞愧,因為我覺得自己覺悟得太遲了。
  實際上,在軍訓的時候這種差距感還不是特別明顯,回到北大後我才真正地傻眼了:這裏有國際馬拉鬆冠軍,有全國圍棋、田徑和乒乓球比賽的冠軍;有父母是大學 教授從小家學淵源讀書很多的人;有能獨立舉行舞蹈和鋼琴專場演出的學生……一般意義上的組織社團活動、組織晚會也沒我的份, 因為大城市和重點中學來的學生這方麵能力很強。這個時候,我真的發現自己一無是處,發現自己中小學十二年的讀書生涯幾乎沒有學到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我 回到家是我們中學的驕傲(我是我們中學建校一來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學生),家人的驕傲,親戚的驕傲,鄉親的驕傲;回到北大我卻感到非常自卑。
  我是一個極其好強和自負的人,當感覺到評判標準變化,分數並無實際意義之後,我不是實行鴕鳥政策進行自我保護,而是在看清和承認自己被剝得精光、一無所有的現實之後知恥後勇,開始拚命地學習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大學四年我隻做了兩件事情:看書和踢足球。但是請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看書需要時間,你十九歲進北大,過去十幾年的時間已經浪費了,除了認識幾千個漢字, 能背幾千個英語單詞,你還懂什麽?其次,不僅是時間問題,某些東西必須在適當的階段接觸和學習。一旦錯過最恰當的時間,你就再也補不起來了,補起來也還是 有一個疤!最後,從同學間的比較來看,與那些生長在大城市,容易得到好書的同學,與那些家學淵源的同學,與那些中學時代遇到過好老師的同學相比,你很難再 追得上了!你在努力,你在看書,別人難道就成天玩著坐著等你追趕嗎?
  因為痛感差距太大,因為陡然打開一個知識和思想的大世界之後的強烈的緊迫感,我沒法以一種從容的心境把這些書讀透,而是以一種狼吞虎咽的方式,以一種可怕 的速度進行惡補。在短短的四年時間之內我瀏覽了諸子百家,飽讀了二十四史中的一部分,還有⟪全唐詩⟫⟪劍橋中國史 ⟫,以及李澤厚、馮友蘭的思想哲學史等等大量的書籍。但這樣的速度能讀出一個什麽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未來的大師應該由我培養出來
 
    受到如此強烈的刺激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我所受的基礎教育,我難以抑製自己的憤怒,我痛罵教育體製,痛罵課程設置,痛罵教材,痛罵我的中學老師,聲稱對我的中 學老師一個也不寬恕!到大四時,我已經覺得要成為學貫古今中西的、博通文史哲的、繼往開來的思想家或者學術大師的夢想恐怕不 太可能實現了,於是,我產生了要到中學去,改變基礎教育現狀的強烈衝動。我為當代中國沒有思想大師、文學大師、史學大師感到深深的遺憾!我想:未來的大師 應該由我培養出來。要是能培養出魯迅、王國維這樣的人,我該是多麽幸福呀!我為這個夢想而激動萬分。如果繼續讀研,之後留在大學任教和搞研究,我最多成為 一個比較優秀的學者而已,但如果我當中學教師,能培養出多少人才啊!因此,雖然班上公認我與其他幾個同學是最適合搞學術的人,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還是決定 到中學去教書。在當時我們可能的出路中,以功利的標準看,到中學教書被認為是最差的選擇——無權無錢,前途也已基本注定!當時的 我無力對抗這種普遍意義上的價值評判,也覺得去教書是比較沒有出息的,是讓自己感到羞愧的行為,所以我始終不敢告訴同學們說我想去教書,而是聲稱自己準備 考中文專業的研究生,去中學教書時間會比較充裕,便於準備考研。
  盡管如此,我的選擇還是堅定的,於是我到成都找公認的最好的四、七、九三所中學的校長。他們說,哎呀,北大的,我們歡迎,但曆史老師需要得少,至少今年不要。
    後來自貢蜀光中學接納了我。這也是一所在四川很有名的中學。剛到學校報到的時候,同事聽說我是北大的都感到很驚奇,說:我們沒有別的出路才 教書,你北大畢業有的是好去處,到中學來幹什麽?有的問:你的女朋友在自貢嗎?還有學生和老師私下裏傳說:他在大學一定犯過錯誤!
 
  三年痛苦而失敗的教書生涯
 
    在蜀光中學,我主要擔任高一年級的曆史教師。這個時候我的教育理念和想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第一,大量給學生介紹真正有價值的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等 方麵的好書,介紹各種文學藝術流派和各種哲學思想,讓他們在上大學之前就積累大量有價值的知識;第二,對學生進行曆史知識和思想的啟蒙;第三,高度重視藝 術和體育教育。
  應該說,我太書生氣了,太天真了!我對中學教育的現狀嚴重估計不足!其實,我本不該如此缺乏心理準備,因為我自己就是受那樣的教育過來的,而且在中學時也 沒有覺得這樣的教育有什麽不對。但現在的問題是,雖然應試教育沒有改變,我自己卻變了。——隨著知識視野的打開,思想的提升和見 識的增長,北大四年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讓我脫胎換骨!明白了那些陳舊和僵化的東西毫無意義之後,我已經根本不可能把我高中時候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不可能再 如大多數老師那樣機械地講授課本上的死板的知識。以那種教法,即使我教的學生都考上了北大和清華,我也不會有任何成就感。因為那在相當程度上是反教育的, 不可能培養出大量的有人文情懷和公民素養,又具有真正創造力的人。在那樣的教育中我也不可能獲得任何創造的快樂和意義感,同時,我對教育和社會的責任感也 不允許我這麽做。
  在我教書一段時間之後,校長從學生家長和老師那兒得到了一些關於我的負麵信息,於是,特意來聽我的課。聽完之後他找我談話:你上課不能發表 自己的看法,要少講課外的東西。本來我們準備在你熟悉一年之後就對你委以重任,讓你教高三文科班!現在你老講課外的東西,講教材以外的學術觀點,一點都不 管考試,又講得那麽深,我們怎麽敢讓你帶高三?我說:我不想帶高三,因為我不想摧殘學生!校長看我根本不理睬 他的意見,臉色大變,說:難道高三老師都是在摧殘學生?我不說話,默認!年級主任趕緊過來打圓場,與我同一辦公室的高三老師 則臉色尷尬!
  至於我的一些同事,我剛去的時候對他們還比較尊敬,經常去聽他們的課。但他們的課上得僵化教條,無論講的內容還是操作方式都讓人覺得索然寡味毫無新意。聽 完課後,我不發表一句評論。有一次期末考試是教同一個年級的另一個教師命的題,改試卷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居然根本不會做這些題,就去找命題老師要標準答案。 這個老師很生氣,給我寫了一張紙條,上麵寫到:範老師,在其位,謀其政!要有敬業精神,不能誤人子弟。怎麽這麽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後來,他還找校長反映了情況。但我的想法是,我教的是高一,這個時候文理還沒分科,也還遠沒到搞應試教育的時候。至於這個老師,他連⟪史記⟫都沒看過,卻自得得很,因為他應試教育搞得好,班主任當得好,儼然一個當地的名師。我無語,跟他你是連道理都沒法講的。
    有一次我跟同辦公室的一個語文老師討論了一下關於某個曆史人物的評價問題,結果全校老師都傳說:範跟王老師大吵了一架!我愕然。原來作為老師,他們已經如 此不習慣於討論問題,更不用說追求新知了。魯迅說: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讚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獨有叫喊於生人中, 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讚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嗬,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引自 ⟪呐喊·自序⟫)我未曾呐喊,已感如在荒原,我於是感到更加孤獨、痛苦和寂寞。
  當然,我得承認,這個時候我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和課堂操作技巧的缺乏也是致命的。
  我的第一堂課很有趣:一節課的內容,我不到二十分鍾就講完了,然後對學生說,怎麽這麽簡單還要我講?好!沒事了。沒等下課我就回辦公室喝茶去了!
    每接一屆學生,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洗腦。我跟他們說你們過去在語文、曆史等課上學的東西相當部分都是無用甚至有害的偽知識,真正的文科知識你們連夢都 沒夢見過。然後在學生目瞪口呆之時就開始對學生進行知識轟炸:從⟪史記⟫⟪左傳⟫、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從 穆旦、海子到蘭波艾略特;從弗洛伊德到超現實主義;從涅磐樂隊到行為藝術。這個時候,學生的態度就開始分化:一部分隻重考試的學生一看我講的跟考試沒關 係,就開始做其它科的作業;一部分雖然聽得雲裏霧裏,到底還是覺得新奇,還是勉強在聽,不管聽不聽得懂。你想這樣密集的流派、理論、人名、書名的轟炸學生 怎麽受得了!不坐飛機才怪!我對那些要我注意教學方法的勸告不屑一顧:你們這些老師懂什麽?連⟪史記⟫都沒看過也跟我談曆史!你們那 點可憐的知識和僵化的頭腦再有教學方法也沒用!我自以為真理在握,一站上講台就慷慨陳辭,滔滔不絕。這樣一來,學生對我的評價也開始出現分化:有的學生對 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我知識太豐富了!有的喜歡聽我吹牛,因為我居然會跟他們講兵器知識講戰爭侃武俠聊足球!而他們根本不是對手!有的學生聽不懂就惱怒 地說:誰聽他的,聽都聽不懂,他在那裏自我陶醉!應該說很大程度上我的確是在自我陶醉,我從來不理會學生的反應,不發動他們 參與進來一起討論。我也從來沒問過學生對我的課怎麽看,沒問過學生希望我的課怎麽上。我的居高臨下的態度和特立獨行的狂傲姿態讓學生對我充滿敬畏。一部分 學生根本不敢私下找我交流,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尤其是愛踢足球和愛看書的學生又跟我沒大沒小,勾肩搭背,亂開玩笑,好象哥們一般。
 
 他一開口就告訴我們,中學曆史教材沒什麽好教的,接著便開始把我們知道的熟悉的一點點東西貶得抬不起頭,又狂轟濫炸般把一大筐我們聞所未聞的東西捧得天花亂墜。於是第一堂課下來,我們就覺得自己無知得如同白癡。
    第二堂曆史課就有人開始做其他科作業或是睡覺了,包括我在內的另一部分人則仍然饒有興味地聽他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神侃……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堂課。
 …… 
    他的另類從頭到尾地貫穿在我們對他的記憶中,沒有過絲毫的磨損。
 …… 
     他大談魯迅、穆旦、陀斯妥耶夫斯基,告訴我們卡夫卡、艾略特、人間詞話。他曾經傾情地為我們朗誦穆旦的⟪⟫,還曾請來他的一 位朋友為我們講那些陌生的音樂,講譚盾、葉小鋼。他覺得我們是那麽的糟糕,卻又堅持不懈地灌輸給我們那些值得和需要了解的名字,僅僅是為了我們上大學後不 會像他當年一樣像個白癡。從這一點說,他比其他任何一位老師都看得遠、為我們考慮得遠,因為他沒有任何功利的追求。在相對輕 鬆的高一,他讓我和很多同學瘋狂地迷戀上了文學——我和朋友從學校圖書館出了⟪人間詞 ⟫和幾本詩集,興奮地讀著、談論著。
    除了課堂上的範美忠,我還看到過足球場上汗流浹背的範美忠,大橋上一手拎菜一手捧書 的範美忠,小書店裏蹲在地上看書的範美忠。他是我所見過的把另類二字闡釋得最準確最自然的人。唯一一次在辦公室裏見到他是一 次期末考試後分發各班批改後的試卷。這種場合的混亂可想而知,每個人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績。嘈雜混亂中,他憤憤地嚷了一句:一個分數就 讓你們成了這樣!他的話淹沒在一片喧嘩中。我當時正巧站在他旁邊,聽見了這句話,從那以後我再沒去打聽過自己的分數,不管是什麽考試。
     他一定有過很多的故事和傳奇,但我們不敢向他打聽,隻能從他講課時的言語中了解一些零星。他的孤傲、博學和強健,給了我北大的最初印象,並在一定程 度上影響了我最後在北大和清華間的選擇。但他已經離開了,這個學校裏關於他的記憶在年複一年地淡去,我們有幸成了他在這裏教過的最後一屆學生,我們離開 後,不知以後的學生們還會不會知道範美忠這個名字,即使知道了,又如何呢?不會再有人給他們講葉芝蘭波波德萊爾了。
  無論如何,我對他隻有感激和敬佩,這是一種最傳統最純粹的學生對老師的感激和敬佩,因為他根本不認識他教過的這些學生,也不屑於他們對他的任何態度。我曾 想過,如果現在有機會再見到他,甚至和他互相認識,我也會躲避、放棄,因為我知道自己隻會被他藐視。我曾把他講的一堂課錄了一部分到磁帶上,我隻是常常懷 念著那段有他這樣的老師的歲月,那段毫無功利之求的沉迷於文學的歲月。
  (這個學生是2002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現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學生,網名紅蓼知秋。文章首發在榕樹下散文隨筆論壇,被新浪網友轉至我經常光顧的新浪讀書沙龍,我才知道有這麽一個學生寫了這麽一篇文章。)
 
  這就是我在學生眼中的形象。
  雖然這個學生或者還有其他一些學生對我心存感激和敬佩,但如果從真正的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時的我還基本上站在教育的門外,還遠不是一個合格的專業的老師,我依然有愧於他們。我所做的隻不過是給他們打開了廣闊的人文視野!
 
  新的震撼:從學校到社會
 
    由於在實踐自己的教育理想時極度缺乏策略,我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而學校環境的極度僵化、封閉和壓抑,則讓我覺得自己如置身於瘋人院一般!在自貢蜀光中學教 書三年之後,也就是在2000年夏,我毅然飛越瘋人院,離開自貢到了廣州,開始尋覓新的出路。
  如果說當初從中學跨入北大,從鄉村到北京帶給我巨大的震撼,讓我感到知識和視野嚴重不足的話,那麽這次從自貢到廣州,從學校到社會,我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我又一次感到:我落伍了,我鄉巴佬了!
  1997年互聯網興起時正好是我開始教書的時候。但我一直拒絕電腦,拒絕上網,因為我覺得這樣的高度現代化的科技產品是反詩意的。這種拒絕一方麵導致了我對電腦基本操作技術的陌生,也使我因沒上網而喪失了對很多新信息新思想的了解。
    到了廣州之後,我首先尋求的是在報社工作。現在在媒體工作是不可能離開互聯網的。去單位試用之前,我才要我的同學教我怎麽打字,怎麽上網。我不知道網絡上 還有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我甚至不知道intel公司是幹什麽的。同學跟我談起IT、八卦新聞這樣的名詞,我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天,才在一個小城市的中學裏呆了三年時間,我與當初同樣起點的同學又拉開了距離。雖然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我發現,這些書對我的工作幫助並 不大,或者說這固然是一個基礎,但卻不能直接轉化為工作能力。因為一般的工作都用不上這麽高端的文學、學術知識和思想,再說,即使有關聯,也必須是以符合 工作需要的方式加以靈活地運用才行。一般來說,這些工作需要的是綜合能力,比如要同時具備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電腦的操作能力、對新聞的敏感和策劃 能力、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創造能力、基於具體工作需要的實踐能力,還有就是不斷學習的能力和迎接挑戰的精神。一方麵因為我相關工作能力的缺乏,同時還因 為我沒有起碼的工作經驗,在最初的幾個工作崗位上我很失敗。比如,網站一般要求會網頁製作,我不會;我到外企或者某些跟外國人打交道比較多的中資企業去麵 試,人家要用英語麵試,可我學了十年隻會讀卻不會聽和說的傻瓜英語,這一關就過不了;我參加了半個月的美國友邦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員的培訓,結果當出去賣 保險的時候,我根本沒法開口向人家推銷……我發現這些問題都是書本上的知識解決不了的,但我還是慶幸我在這個年齡走出了學校——如果再過兩年,我還有勇氣出來嗎?我出來還有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嗎?我是不是除了教書就啥也不會了?
  最後我這個網絡技術盲居然在一個網站找到了工作。這次起作用的是我對足球的狂熱愛好,因為該網站招聘的是足球頻道的編輯。
 
   從重書本和知識到重能力和實踐
 
    這次從書本走向實際的工作,從學校走向社會的經曆,讓我感受到書本與實踐,知識與能力之間的巨大距離。除了工作能力上的考驗外,我還要承受顛沛流離的生活 所帶來的心理上的無家感、不穩定感和孤獨感。這個時候我才開始反思:我給學生傳授了大量高深的文學、思想方麵的知識,除了以後搞學問和當職業作家的極少數 人之外,他們需要得了那麽多嗎?我隻考慮了極少數學生的需要,而基本沒從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角度考慮過問題。我是給了學生真知,但也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而 已!我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體會和學習了嗎?我注重他們的情商以及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組織策劃能力等方麵的培養了嗎?我從超越知識、學科和學校的大的社會視角 來審視和考慮過整個教育嗎?
  這段時間,我跟報界、出版界和人文思想界的人接觸比較多。我發現他們在思想、視野、見識以及對新知識的敏銳方麵普遍比中學老師好得太多了。這一次經曆再次 強烈地衝擊了我的大腦,使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變化:我們不僅要培養一個好人,而且要培養一個有用的好人,或者說培養一個有用的公民。它影響到了 我再次到學校——即到杭州外國語學校之後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
  2003年4月到6月,我在浙江省最好的中學杭州外國語學校教了短短兩個月的語文。這個時候,我並沒有否定第一階段的教育理念,依然首先對學生進行洗腦,給學生大量介紹文學、曆史、哲學、思想、電影、搖滾、繪畫等各方麵的課外知識;依然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蒙。同時,我也開 始自覺不自覺地注重對學生進行一些其它方麵素質的培養。比如,上課回答問題,很多時候我都叫學生站到講台上麵對全班同學陳訴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不好意 思,說可不可以就在下麵說。我說不行,你必須習慣站在講台上麵對眾人的目光從容自若地表達或表現你自己。要是站在台上講話都不敢,你以後怎麽當領導、當主 持人、當記者、當老師?怎麽跟人打交道?我問學生:你們想一想,上了大學之後,如果要搞研究,你現在需要具備什麽素質?如果你走向社會,你又需要具備什麽 素質!
  文學社辦雜誌,我大力支持。因為我認為,即使是這麽一個很通常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得到鍛煉的地方也太多了:要為文學社拉會員,要自己籌集資金,要自己設計 封麵,要自己根據讀者的需要策劃欄目,要自己約稿、撰稿等等。雜誌內容可能涉及文學、思想、音樂、電影、社會、生活等方方麵麵,而這沒有廣闊的知識麵顯然 是不行的。雜誌做好之後,學生還要自己在學校裏做廣告銷售,這跟學生走向社會之後的實際工作幾乎完全一樣。這些東西都是學生在一般意義的課堂上學不到的。 當有的學生覺得做雜誌耽誤了學習時間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考試成績的時候,我就會開導他們。我想,這樣鍛煉和培養出來的學生,真要他們走向社會去做雜誌或 者報紙的時候,他們不會有太多的不適應感,僅僅因為他們有過這麽一段小小的經曆,他們在以後麵對一些類似問題的時候就會比那種隻會考試的人有更強的能力和 自信心。
  由於時間短暫和條件的限製,我沒能去探索更多的做法。同時我依然自恃知識淵博而根本對課堂操作技巧不屑一顧。由於缺乏自覺的理論意識,我的某些做法還帶有 自發的性質,比如有時我也會讓學生參與對話,會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再加上我比較強大的知識背景和靈活的應變能力,這個時候的課堂效果就非常好。上完課之 後學生很興奮,我也很愉快。但很多時候我依然漠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顧最近發展區這樣的基本的教育規律,這種時候學生往往就 很被動。我總是覺得教材上的很多內容過於簡單,匆匆幾句話交代過去,而迷戀於講高深前衛的知識和思想,根本不顧及學生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我依然對學生進行 知識轟炸,很多時候隻圖自己講得痛快,而很少讓學生參與,也很少了解學生的感受和想法。我比較偏愛在文學藝術和體育方麵出眾的學生,而較少顧及其他學生的 感受。除了思想啟蒙之外,學生的人格培養方麵我基本不關心。在課堂上我氣勢懾人,以致他們根本不敢站起來發言。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是一種居高臨下而非平等 的姿態,可我反而奇怪:你們為什麽不主動提問?為什麽不站起來反駁我——我給學生創造了這樣的進行質疑和討論的環境和氣氛了嗎? 我有自覺引導學生質疑和思考的意識嗎?
 
    進入⟪教師之友⟫:開始真正的教育思考
 
    雖然在此之前對教育也有一些想法,但我不得不承認,在教育方麵我並沒有太多深入的思考。我觀照教育的角度其實跟人文學者和作家並無多大差異,因為我並沒有 真正地深入到教育內部去,沒有從操作性和現實性的角度來考慮教育問題,而是把眼光主要放在了教育外部,即更注重一些教育體製和教育公正問題,即使是教育內 部問題,我也主要是考慮宏觀的教育理念。過度自負帶來的封閉,導致我難於實現視角轉換;同時,我仍然缺乏足夠的熱情去尋求和接觸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和雜誌, 也不知到哪裏去尋找。因為以前看過的幾本垃圾教育書籍(我在廣州時曾買過四本廣東省教科所的研究人員寫的教育類書籍,倒盡了我的胃口,我還以為教育學就是 毫無實際價值的偽科學。)以及大量的垃圾教育雜誌已經讓我根本不想去接觸它們。
  直到200310月到⟪教師之友⟫雜誌社以後,我才逐漸開始獲得一種將宏觀的教育理念和微觀的現實操作結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教育視角。
  促使我視角轉化的因素主要有二個:
    首先是對⟪教師之友⟫雜誌的閱讀。這種閱讀的感受是衝擊性的,是全新的。我不知道中國還有這樣懷抱理想、關注、思考和研究真問題的教 育雜誌。剛進⟪教師之友⟫時,雜誌常務副主編李玉龍把最近幾年的⟪教師之友⟫拿了一些讓我先回去找找感覺。說老 實話,我讀得非常累,讀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有時要出去轉好幾次(休息一下)才能繼續讀下去。雜誌當中涉及的一些問題對一個長期思考教育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新 奇,但對我來說卻是全新的,因為那些問題我從來沒有關注過,或者雖然關注但卻沒從教育角度思考過,而我又不是簡單接受別人觀點的人,我必須把作者思考的問 題也從頭開始思考一遍。這個過程和後來親自編輯雜誌的過程對我真正進入教育有莫大的幫助。其間,和雜誌常務副主編李玉龍隨時隨地的探討以及和網上一些老師 的交流也在相當程度上提升了我對教育的認識。
  其次就是對一些重要的教育書籍的閱讀。到⟪教師之友⟫後,我讀了不少教育方麵的書籍,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有三本:⟪學會生 ⟫⟪帕夫雷什中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學會生存⟫首次出版是在一九七二年。它綜合了二戰以後的教育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學術思想成果,從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挑戰及對人的要 求的角度來審視傳統教育存在的問題,對整個世界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和思考,堪稱博大精深。雖然出版已經三十餘年,但其思想的穿透力和格言式的語言表述 仍給我以強烈的衝擊。當然,如果沒有隨自身經曆而來的對中國教育問題的切身感受,讀這本書我未必會有這麽強烈的感覺,也就是說我是在比較適合的時機讀到了 它。書裏麵表述的很多觀點對我都如醍醐貫頂。由於其太過博大,我僅例舉三點:
  一、⟪學會生存⟫指出學校的最大問題在於它的封閉性:管理權是封閉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壟斷;教材的編寫長期以來是壟斷和封閉的;教師 也是封閉的,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很難有機會進入教育係統;學校與外界之間是封閉起來的,學校很少請各界人士,比如科學家、學者、企業家、新聞記者和作家等等 到學校來做講座或者兼課;教育的場所是封閉的,老師和學生很少走出學校去打開眼界,去學習實踐,去了解社會的需要;評判標準是封閉的,無論是對教師的評判 還是對學生的評判,因而在現有教育體製內部被認為是優秀的教師、優秀的學生、有價值的知識放在更大的社會背景下就未必是有意義的和合理的。教育封閉性的說 法給我以很大啟發,也讓我對如何打破封閉性產生了很多聯想。比如,我認為,如果所有師範畢業生都有機會進入社會,從事和體驗一下別的工作,那麽他們將可能 對什麽才是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價值的教育形成更為深刻和直觀的認識。
  二、教師從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變成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學生思考的引導者和激勵者,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是⟪學會生存⟫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現在關於教師角色的說法不少,我仍然認為這個說法是最準確的。這個關於教師角色的定位也讓我想了很 久,因為原來我就隻是注重單向的知識思想傳遞,而這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教師的博學並不直接導致學生的優秀,教育成果隻能體現在學生的成長上。如果 學生隻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難免會產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致使學生有可能既提不出問題,又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知識傳遞的過程也因缺乏學生主動的思考而危機重 重。如果學生僅僅記住了一些呆板的結論而沒經過自己的思考,沒有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如果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沒有同時獲得思維的訓練和拓展;如果學生對書 本和老師都產生了迷信;如果學生接受的是單一的結論,而不是在開放的論爭和對話當中去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思想,那麽這樣的教育其成果如何是值得懷疑的。其 實,課堂的進程是不能有太多預設的,方向也可能是變動不居的,答案不總是那麽確定的,教師的意見也可能僅僅是眾多看法之一而已。這些特點在語文等科的課堂 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在語文課堂上,將機會先給孩子意味著尊重孩子獨特的感悟和理解文本的權利,也意味著教學的深度和難度是基於孩子現在所處的生命階段和理 解力之上,並且不扼殺其可能的創造性的方向,同時在平等和自由的對話中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和潛力,以及培養容忍異見和習慣於平等對話的民主人格。但是有 質量的對話與無質量的對話應當有所區分,教師要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時候不放過,在學生提出無價值問題的時候不浪費時間,在該引導和打開的時候引導提 點那麽一下。這些細節的處理其實很可以洞見一個老師的功力。
  三、學會學習、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這是⟪學會生存⟫一書提出的教育的四個支柱,其核心是學會生存。而學會做事這一 點,就已經是基於社會對個人素質實際要求的考量。在這裏我想聯係我對智能觀的了解過程來談一談。傳統意義上我們重視數理邏輯智能,後來有人提出了非智力因 素對人的成功和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在智商之外又產生了情商的說法,然後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說,而斯騰伯格則提出了成功智能的觀念,這給我以很大啟發,也 對我們如何評判教育成果有借鑒意義。比如,什麽叫學生的語文成績好?我以為,能寫出好文章就是一個重要標誌,亂七八糟的考題則無多大意義,因為學生走向社 會之後對語文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這上麵。那麽學會做事也是同樣的道理,要能做出為社會所認可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就不是僵化的書本知識,至少 還需要不怕挫折和困難的精神,因而情商說即已被涵蓋於成功智能說之中。我們教育的最低目標起碼要達到使孩子在這個充滿挑戰、 瞬息萬變的社會能夠從容地應對挑戰,因此,本書雖然也關注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比如民主寬容精神,比如對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理解等等,但主 要著眼點還是放在培養孩子走向社會後的實際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因此有人過多地把眼光放在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做一個好人就顯得比較初級了。
  第二本書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如果說上一本書在教育理念上給我帶來衝擊的話,那麽這本書所呈現的該中學在文學、藝 術、科學和技術教育等方麵所達到的高度讓我震驚,而其時間還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實踐而非空想啊!同時本書作者和該中學老師宗教般 的教育情懷和高度的專業知識素養也讓我擊節讚歎!我覺得我們今天的新課程所追求的東西他們大部分都做到了。比如對文學藝術的重視、對生命的關注、對學生實 踐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等等。要說不足的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特定時期的某些因素的製約下,其公民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三本書是鍾啟泉主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一書。這本書在綜合國外最新教育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當下教育現 狀,對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麵的問題提出了綱領性的思考和建議。我認為此書對我們思考教育和進行實踐探索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其中提到的教師三境界的說法很有意 思:第一境界是品格高尚,第二境界是學識淵博,第三境界是達到專業化水準。品格高尚僅僅是成為一個教師的基本前提,而教師專業化標準則把品格高尚、學識淵 博、教育學素養、教學技巧等都包括在內了。
 
  對一些問題的反思和建議
 
    在我教書的三年時間內,我的精力主要放到了對文學、藝術和思想的前沿追蹤而不是對每一堂課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上。雖然這也是重要的,但僅 有此自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理應從終極的人文思想關懷回到現實的教育關懷,從對教育外部問題的思考回到對教育內部問題的思考,從宏觀的理念把握回到 細節的具體研究,從主要追求自身知識和思想的提升轉向到著眼於學生的成長,雖然教師也同時收獲著成長,但其成就感和價值主要是通過其教育成果來體現的。
  當然,在紮進教育內部的同時,我們又要不時地跳出來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我們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因為有時在教育內部看起來似乎是很合理的東西,但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卻可能是不盡合理的。我想,經常進行這樣的思考也許有助於防止我們出現方向性的偏頗。
     從知識結構上來說,長期以來我嚴重缺乏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視野。而如我一樣具有一定知識和思想功底的老師也往往鄙棄教育學,並且也不大注重課堂操作 技巧,從而使教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是非常讓人感到遺憾的。其實,技巧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有了技巧之後,深厚的內功才能真正發揮出它應有的威力。我以 為,在已經有了比較深厚的知識及思想功力之後,隻要有注重技巧的意識,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知識、思想和技術的關係就如武俠小說中內功和招式的關係。 張無忌身具六層境界的九陽神功,有天下無敵的可怕內力,但也需要乾坤大挪移的心法,需要太極拳劍來將深厚的內功發揮到極致!當然,練拳容易練功難,學習技 巧容易,積累知識和思想難,它需要長時間不懈的努力。同時,技術也有真偽之分,技術背後必須要有真知和符合教育規律的先進的課堂理念作支撐,否則,技術越 精湛,起到的效果可能越糟糕。
    現在一些優秀的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探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比如如何進行對話,如何解讀文本等等,但請別忘 記,隻注重課文如何上的做法也是成問題的,因為課本上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個基本的知識和思想視野。就此而言,教師理所當然地負有打開學 生視野的責任。同時無論課上得多麽好,仍然也隻是局限在書本和動嘴的層麵!而教育還應該有基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基於實際工作情景的從 而能真正鍛煉學生能力的課程設置!在現有條件下,我始終認為有四個方麵學校是可以做的:一、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多進一些更新更好的書;二、經常性地請各 界專家到學校來做講座;三、多開各種類型的選修課;四、加強學生社團的建設。一句話,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要重視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作為一個教師,我以為,持續不斷地從各個角度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學一方麵指導我們規劃和實施課程的整體構想,一方麵又 成為我們反思教育實踐的理論武器。因此,我鬥膽下一個結論:在基礎教育階段,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素養的老師肯定不是一個真正優秀和專業的教師,甚至不會成 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當然,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抱著過於浪漫和理想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最好的心態是:懷抱理想,腳踏實地。不僅僅是我想做什麽,更應該考慮的是在現有環境下我能做什麽?能做到什麽程度?
    以上想法某種意義上是我對自己在三個學校的三年教書生涯、十年教育關懷的一個總結和反思,因為客觀的環境以及我自身對教育認識的不足,還有就是操作策略的 失當等原因,我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即使現在,也有太多的教育問題我並沒有思考清楚。不過,如果我的經曆和對自身教育理念和行為的反思能 夠對其他老師有一些有益的啟示,那麽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注:首發於⟪中國青年報·冰點⟫版麵,有刪節!

 

一大堆跟帖請看: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63587.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轉發,讓我認識了這個範老師,也有機會看了下麵這篇文章
《範美忠是誰?我們又是誰?》

也許我們都應該慶幸,生死考驗沒有讓我們自己身處那種境地,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我們自己的自然反應能否經得住現在這種社會上對他的口誅筆伐--我們在向範美忠扔的石頭會不會也把我們自己給埋起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