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古箏己十年了 . 那是我辛辛苦苦從中國扛回來的 . 可我不是一個好學生 . 兩天打雨 , 三年曬網 . 不提罷了 . 提起來兩字 “ 慚愧 ”. 聽說著名的古箏演奏家 , 教育家周望教授來波士頓講座 , 彈不好 , 還聽不好嗎 ? 我去了 .
那是上周五晚 (3/3), 急急忙忙趕到 MIT Tang Center 時 , 講座己經開始 . 這麽好的講座可惜聽眾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多 . 也沒有想到大師級的周望教授老師看上去這麽年青 , 身穿一件粉色毛衣 , 自然樸實 , 淡吐文雅 , 語言風趣柔和 . 雖是名人卻沒有一點名人架子 . 謙遜平和 , 增潻我對她的三分敬意 , 七分親切 .
周望女士現為中央民族學院民樂係教授 . 自幼受父親著名古箏演奏家周延甲真傳 , 精通古箏 . 在古箏界享有盛名 . 記錄在中國名人錄裏 .
周老師首先介紹古箏派係的特點 :” 隨著曆史的進展 , 箏在傳統的基礎上分南北兩大類 . 又細分河南箏 , 山東箏 , 潮州箏 , 客家箏 , 浙江箏 ”. 周老師隨即演奏了一段河南箏 , 頗有河南小曲味 . 就像豫劇 << 朝陽溝 >>. 老師形象比喻河南箏尤如河南人說話 :” 中不中 ? “, 回答 :” 中 ”. 幹練 , 果斷 . 爽快 . 底氣十足 . 其指法以 ” 大批 ” 為特色 . 具有暴發力 .
“ 相形下 , 山東箏反而受儒家的影響 . 比較平和 . 以小關節 ” 托 , 批 ” 為主 . 左手的吟滑相配合 , 花指技巧突出 , 表現了山東人的實在 . “
“ 潮州箏是南方箏係的代表之一 . 有 ” 輕三重六 ” 的特點 . 微升的 ”4” 和輕降的 ” 7” 表現出了箏法演奏中細膩平和 . 潮州人講活有九聲 . 周老師學著不同的聲調 , 示範出不同的曲目 . 老師說 : 聲調變化決定了音樂的線條走向 , 體現了濃鬱的地方特色 . “
“ 以廣東地區為代表的客家箏突出了左手多變的滑音效果 . 客家人在曆史上經曆了六次遷移 . 繼承了中原文化特色 . 曲目多見由慢轉快 , 靈活多變 . 情緒向上亢進 , 左手滑音技巧突出 .”
“ 彈好一首曲子首先要理解主題 , 了解背景 , 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 從各方麵充實自己 , 培養自己的能力 .” 周老師這樣告訴大家 .
一曲熟悉的 << 高山流水 >> 在周老師手下用不同的箏法演奏出不同效果 , 河南味 , 山東味 , 潮州味 , 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
談到古箏的創作 . 周老師說 : “ 傳統的箏法以 “ 韻 ” 為主 , 而現代的箏法以 ” 聲 ” 為主 , 古箏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點 : 打破了五聲 , 箏板可以向前移大 2 度 , 左手可按到小 3 度 . 加大了張力 . 古箏專業正向西化方向發展 .”
周老師示範了一曲由青年作曲家王建明創作的古箏獨奏 << 幻想曲 >>. 它融入了現代西方的朦朧 , 古箏好似一部交響樂 , 聲的變化如此豐富 , 穿透力感染著在場聽眾 . 尤其是箏板發出的拍擊聲震撼著人心 , 掌聲四起 .
坦率地講聽慣了傳統曲目的人並不一定立刻能接受現代箏的跨度 . 我還是偏愛那傳統的柔婉韻情 . 但是當周老師介紹葉曉鋼作曲 << 林泉 >> 時 , 卻讓人耳目一新 . 周老師說 :” 水 , 本無色無聲 , 這首曲目是對傳統古箏的挑戰 . 美就美在泉水叮咚 , 清脆入耳的箏聲讓你想象著水花跳躍 , 溪流遠去的意境 .”
近期定居於波城的翁慧是周老師的古箏研究生 . 名師出高徒 . 不久前翁慧主辦了自己的古箏專場獨奏會並獲成功 . 今天講座會上翁慧又為聽眾再獻 << 西部主題暢想曲 >>. 這部具有濃鬱西部風情的大作完美體現了西部柔婉細膩和粗獷豪放特色 .
翁慧的到來似乎酌意著波城又有一股 ” 古箏熱 ”. 推動了人們學習古箏的熱情 .
我們眞是有 ” 耳福 ”. 講座結束前聽了由林占濤老師領銜伴奏周望老師古箏獨奏 << 秦桑曲 >>. 這是一首由周望老師的父親創作 , 女兒首次演出的陝西民樂 . 表現一位少女思夫之情 . 當年卡特總統曾聽過周望老師演奏此曲 . 今天我有幸近距離觀摩名家同工一曲 , 不能不說太幸運 . 望著周老師嫻熟的技巧 , 精湛的功底我們的情感與曲意交融 , 時而激情奔放 , 時而輕盈流暢 , 藝術魅力讓人沉醉 .
我問周望老師在波士頓留多久 ? 她說 :” 國內還有許多事要做 , 這次來美主要是探望正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習訪問的先生 , 順便到波士頓看看學生翁慧 .” 藝術家無論走到何處都會有光環閃耀 . 他 / 她們是將全部情注入琴 , 又借弦表達心 . 而我記錄這些不過是為今後留下一點想頭 . 可謂過一把紙上彈箏的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