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實動人的愛情故事
我想把這個故事寫出耒不僅僅因為她真實感人,而且因為她就發生在波城,發生在我的身邊。。。
七月光
追求
認識詠是在兩年前月白風清一個晚上。鄰居楊明領著她來參加我們每周三鄰裏的家庭健身舞班。坦率地說第一眼看她並不覺得有什麽與眾不同,至少不能屬於那類走在大街上有回頭率的女性.隻有交往多了才隱隱約約地感到她身上有一種氣質說不上是高雅還是獨特?那是一種自信和執著凝集的沉澱在她圓圓的臉上所襯托出的美。
詠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自小家教甚嚴。母親是一位醫生。父親是一位幹部。.她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受父母耳濡目染,詠愛好廣泛。尤其喜愛畫畫,多少年堅持不懈;拜師苦練;詠終於練就了一手好畫。她的油畫和山水畫總是頗得周圍許多同事和朋友們的讚美。 1983年詠畢業於吉林大學外語係日文日文專業,後在京大學教日文,又考入北京第一外國語學院獲日本語教育碩士。1990年獨闖天下從美東渡日本築波大學。 兩年內又拿下日本民俗學碩士學位,九三年回美發展,分別在新罕普廈和康州兩所私立高中教日語,憑借她的學曆和真才,詠的道路走的很順。可是她天性不易滿足, 一生總在追求。過於寧靜舒適的田園私立校園實在裝不下她的心,於是7年後,她放棄了康州耒到波士頓. 波士頓的空氣充滿著濃鬱的文化氣息. 原本輕車熟路的日語教學可以為她輕輕鬆鬆找到一份待遇不薄的工作. 詠卻選擇了教中文. “我是中國人,我想為中國文化做點什麽” 詠說. 而這一切又要從零做起. .經過幾年奮鬥詠不僅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一所公立學校中文部任負責人, 而且在昆士美麗的海灣買下一套單家庭. 繁忙的日常工作外,她參加了海外華人創業者協會第四期,決心探索一個新的課題,尋找自己事業的新方向. 詠看準了許多美國家庭在中國領養孤兒深受觸動. 如何讓美國領養的中國兒童認同自己的祖先? 經過努力, 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建起了自己的網站, 取名”中國教育橋”。 致力於通過課堂和網上向被領養中國孤兒和美國領養家庭提供中文和中國文化教學,事業上的追求使她品嚐到辛勤創業的甘甜;也使她有了新的收獲。 世界上的事總不是那麽盡心如意. 事業上的成功卻很難排譴感情生活的遺憾. 詠曾組建過一個家, 前夫是MIT的博士後. 雖然倆人智商都很高,卻不能安排好婚後的生活。一切並不是相象的那樣如意. 詠說:“平淡無味沒有激情的過日子, 還不如早一天分手”.於是他們和和氣氣的離開。許多人不可思議. 問她: “到底在追求什麽?” 她說:”追求一份幸福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好心的朋友們為她穿針引線, 可惜不是陰差就是陽錯. 伴著歲月的流逝她仍然期待著…追求著... 直到有一天遇見了他...
相愛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詠的心情格外好. 她走進昆士一家家具店, 想起在康州餘暇時作了許多畫. 朋友們都說不錯, 也許可以在這裏托店主代售. 於是詠鼓起勇氣想推銷自己. 不巧店老板不在. 隻有一位打工的店員守店. 倆人便隨意聊了起來. 他們從作畫談到文學, 天南海北…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 第一次見麵僅僅是好感. 卻已讓詠怦然心動. 臨分手時, 雙方留下了各自的電話號碼. 波士頓的冬天是漫長的. 隨著聖誕節的耒臨, 遠方的遊子更有一種思鄉和孤獨的苦衷. 那夜, 雪花飄零. 詠驚喜的接到了他親切的問侯. 他們各自在電話的一頭訴說著自己的經曆和愛好. 越說越投緣. 一種久違的喜悅驅散了一天的疲勞, 一泓溫暖的清泉融化了冬日的嚴寒. 通過交流, 詠加深對對方的了解. 他叫宋富明. 陝西人. 家境不是很好。父親早年去世. 母親隨後改嫁. 高中畢業後便參軍入伍. 在特種兵部隊中做了一名傘兵. 出國前在陝西某工廠當檢驗員. 八年前來美. 因為沒有正式身分, 默默無聞沒日沒夜的在中國城裏打工. 這位困境中成長的男子漢卻有著與眾不同的鋼毅和樂觀. 對生活他從無抱怨. 他那幽默的語言, 廣搏的才學, 豐富的人生閱曆深深的吸引著詠. 而小宋也由衷的敬佩著詠的聰明能幹, 善良純樸. 他們脫離了世俗的偏見. 相愛了. 愛在異國它鄉的冬天 相戀的日子是甜密的. 兩顆孤獨的心不再孤獨. 傍晚夕陽撒下一片餘輝時, 他們喜歡漫步在昆士的海邊. 周未節假時他們驅車上路, 蕭灑四處遊. 迪斯尼樂園飛轉的空中覽車; 華盛頓豐富的搏物館裏; 壯觀的大瀑布; 波城裏豪華的音樂廳到處都留下了他們的倩影. 生活原來是這樣美好. 小宋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 曾受過專業老師的指導. 他那渾厚圓潤的男中音獨唱常常讓詠聽的如癡如醉. 詠說自己先天五音不全. "誰說你五音不全? 我來教你唱歌" 小宋對詠說. 於是一個認真的教; 一個虛心的學. 不久詠的歌聲就在朋友們的聚會中一曲驚人. 聽到朋友們讚美時; 詠總是自豪地指一指宋"他是我的老師".多年鬱悶的小屋裏時常傳出一陣陣歌聲伴著幸福的歡樂. 俗話說好事多磨. 詠的母親聽到女兒交的男友家境,學曆,身份都不如意. 對女兒一千個不放心,特意千裏迢迢來到美國.為了不惹母親生氣; 更為了讓母親多了解自己的意中人.詠給小宋隱名改姓. 那個在電話裏常常聽到女兒提起的小宋消失了.家裏卻常有一位叫小木(兒)的客人光臨.他手腳勤快,善解人意,做一手好菜.漸漸母親默認了女兒的選擇.半年後這位小木(兒)才恢複了自己的原名. 其實不理解詠的所愛又何止詠的母親.身邊許多朋友勸詠:小宋一無身份;兩無學曆;連份正經的工作都沒有,你圖他什麽?你還年青,一定能找一位條件好的伴侶.聽到這些勸告,詠謝絕了朋友們的好意.在詠的心裏真正的愛情不需要用金錢地位評估,隻需要倆人真心相愛,有一份好的心情.
厄運
愛情給了詠無窮的力量. 使正在發展中的事業如虎添翼. “中國橋”在不斷擴充. 2005年6月,在小宋的全力支持鼓勵下,詠毅然辭去了學校的公職. 專心發展辦起自己的“中國橋”.先後Boston; Somerville; Watertwon; Belmont; Lexington,Milton, Quincy等市區辦起了自已的教學點. 小宋積極配合發揮其打工學耒的特長,幫助詠裝修地下室;粉刷牆壁.在院子內種花種菜. 正當倆人比翼齊飛,憧憬未耒時, 卻沒有料到厄運降臨在他們頭上。. 2005年9月,平素一向健康的小宋突然間出現了頭痛.以後又有幾次不明原因的摔跤.細心的詠為此十分不安.十月二日帶著小宋去BU醫學院體檢. 第一次腦電圖顯示出小宋大腦右半球出現一片陰影.醫生診斷為:中度中風. 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 詠傷心的哭了.然而更可怕的壞消息相繼而耒.腦部病理報告小宋患了:”晚期惡性腦瘤”.這情天霹靂的打擊讓一對相愛的戀人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詠心中萬念俱灰,悲痛之極.不禁失聲痛哭.此時軍人出身的小宋卻格外冷靜.他忍受著心中的難言的痛苦,勸慰著詠“一切會好的”,口氣裏充滿了令人敬佩的鋼毅. 詠擦幹了淚水,決心與小宋一起向死神挑戰. 通過美國中國孤兒領養班家長的關係,詠首先幫助小宋千萬百計辦理了醫療保險.並轉到條件更加完善的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 經過努力,又聯係到該院腦神經外科最有名望的第一把刀Dr. Black主持開顱手術. 手術進行了七個小時.詠欲眼望穿, 焦急的在手術室門外守侯了七個小時.見到了仍在昏迷的小宋從手術室推出,一天沒有進一口水的詠幾乎癱瘓在地。術後按照醫生的預測,兩小時後病人應該從麻醉中蘇醒. 但小宋卻仍然昏迷不醒,八個小時過去了...醫生暗示著詠做好最壞的準備.詠含著淚守在小宋的床頭,一遍又一遍的在小宋耳邊輕聲唱著 “綠島小夜曲”.這首歌是他們倆人最喜歡呤唱的一首歌:。。歌聲充滿了深情,感動了上帝.奇跡終於因愛而出現.經過了漫長的黑夜,小宋的右手右腳突然開始的隨著輕柔的歌聲在空中抖動.詠無法控製心情的激動.淚如泉湧...當小宋緩緩地睜開了雙眼,看到心愛的人兒坐在身邊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