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蒿素的發明之路

(2008-01-09 21:13:56) 下一個
青蒿素的發明之路



原載: 科技日報

  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火彌漫,瘧疾也大肆流行。當時,瘧原蟲對王牌抗瘧藥氯喳產生了抗藥性,致使全球瘧疾的年發病人數達到數億,病人死亡率急劇上升。為此尋找新結構類型的抗瘧藥成為全球棘手的熱點和難點,人們對此進行了大量工作而未獲得滿意結果。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於1969年開始了抗瘧藥研究。

  瘧疾對世界來講是常見病,在中國還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12世紀就有記載。我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係,工作後係統地學習過中醫藥。這使我堅信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有許多值得我們努力探索的精華。我們經係統收集曆代醫籍、本草,從中整理歸納出200多方藥。曆經380多次樣品的鼠瘧篩選,1971年10月終於在經曆大量失敗後取得中藥青蒿抗瘧篩選的成功。中藥青蒿治療瘧疾最早見於公元340年間的東晉《肘後備急方》,作者是東晉醫學家和煉丹化學家葛洪(281-341AD)。青蒿素的發明就是得益於傳統中醫藥學。1972年從中藥青蒿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對鼠瘧、猴瘧的原蟲抑製率達到l00%。1973年經臨床研究取得與實驗室一致的結果,抗瘧新藥青蒿素由此誕生。青蒿素是具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化合物,正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全新結構類型的抗瘧藥。這充分說明具有悠久曆史的中國醫藥學確有精華,經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是可以為豐富世界醫學做出重要貢獻的。青蒿素對瘧疾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突出療效。1981年10月在中國北京召開的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首次"青蒿素專題"國際會議上,我曾以《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為題發言,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並認為"這一新的發現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於發現這種化合物獨特的化學結構,它將為進一步設計合成新藥指出方向"。1986年,青蒿素獲得一類新藥證書,其後雙氫青蒿素也獲一類新藥證書。這些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發明獎和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第51屆大會提出了在21世紀"控製瘧疾"的響亮口號。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就是我們的戰鬥武器,我們願這一發明每天能把數千危難中的人們從死亡線上挽救回來。作為青蒿素的發明者,我衷心希望它在新的世紀為人類健康做出新的貢獻,使我們的明天更加美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biaochen 回複 悄悄話
青蒿素的故事還遠遠沒有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