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和先生閑坐聊天,聊到了我們各自的父親。
他說,他記得有一次他用菜刀削蘋果皮時,不小心切到了虎口,傷得很深。父親馬上找來紗布和膠布,為他包紮止血。他之所以記得這件事,是因為他印象中隻有母親才懂得這些照顧人的小事,想不到父親也懂。
我和我先生對父親都有類似的印象,那就是在我們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經常是缺席的。因為父親總是不在家,父親好像永遠都在忙工作。
但也許正是因為稀缺,我們對於父親的片段記憶,有著各種栩栩如生的溫馨畫麵。
我先生說,他上小學時,因為頑皮,有一次和同學發生衝突,導致教室的燈管被打碎了。老師寫信向家長告狀,要求賠償。他記得母親帶著他走了很遠的路去找父親,將此事告訴了父親。有一天,他正在教室裏上課,突然看見父親走進教室。父親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隻是迅速地更換了課室的燈管並測試了一下就離開了。年幼的先生對此留下深刻印象。他因此而感到父親是自己的靠山。
大約是此事讓他父親覺得這個學校不好,不久先生就被轉學去了另外一家小學。轉學後先生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於是父親親自在家裏輔導先生算術。教他如何做四則運算。可以說父親是他的算術啟蒙老師。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個很清晰的畫麵。那是一個夜晚,我和我的哥哥和弟弟各自都躺在床上,父親坐在燈下的桌旁,為我們讀《三國演義》。他其實是邊讀邊講解。父親聲情並茂的講述三國的故事,幾十年過去了,這個畫麵依然生動地記在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