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同意新舊韻並存的主張。 北方人盡管把入聲趕入其他四聲, 南方人盡管打通
前後鼻音。但是, 你要寫出韻味來。 壓韻不一定有韻味。 而無論什麽詩, 必須
有韻味才算好。
學詩要從知味開始, 不能從知韻開始。就象學語言, 要先學說話, 再識字, 再
語法。 能說能寫了,語法不學也罷。 小孩學外語勝過成人, 因為成人先會說話了
(哪怕是本國話), 他學外語就難知味。 一般說, 十二歲以後就鄉音難改。
用新韻寫詩,絕對不需要注明, 隻要有韻味, 起碼一半的中國人得其味而稱快。
還有一半中國人也會狗鼻子跟著味道走。舉個例子, 請出啟老師:
漁家傲
眩暈多年真可怕,千般苦況難描畫。
動脈老年多硬化,瓶高掛,
擴張血管功勞大。
七日療程滴液罷, 毫升加倍齊輸納。
瞎子點燈白費蠟。 剛說罷,
眼球震顫頭朝下。
叫習慣平水韻的人來, 到了下半闋, 我想他非得用新韻念(我就是),因為有韻味
牽著你。
又如:
踏莎行
萬縷熔鋼,千叢琢玉。
筆端都合天然律。
燕山大雪六街冰, 誰知化作欄邊綠。
。。。。。。
入聲“律”字, 隻好跟著韻味走, 乖乖的念“LU”。
新韻舊韻, 無道理好講, 是個實踐問題。話劇, 越劇,黃梅戲, 是好戲都有觀
眾, 都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