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鸞來去, 人在清涼國
(2008-07-13 11:37:29)
下一個
中秋快了。把全宋詞有關中秋的作品搜索了一下: 很多。但是, 也沒有驚人的發現。優美動人的還是平日熟悉的那幾首。有點意外的是: 中秋作品強調節令, 感慨人生,馳騁想象比較多,而於合家團圓的主題並不很多提及。下麵選幾首和大家共賞。都是百讀不厭的佳作。“明月幾時有”就不提了, 太有名了。而且被流行歌手唱俗了。 請讀東坡的另外一首《念奴嬌》: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裏,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曆曆。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都說東坡有仙氣, 詞中可見。《念奴嬌》是一個豪放的詞牌, 最宜表現飛揚奮發的情懷。東坡的“大江東去”, 毛澤東的“橫空出世”也都填的《念奴嬌》, 可見一斑。
第二首是辛棄疾的《木蘭花慢》,詞前有小序說:“中秋飲酒將旦, 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 無送月者, 因用天問體賦”。於是, 他就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可愛的月亮你悠悠的向哪兒去?是不是有另外一個世界, 我們這兒月亮落了, 那邊月亮剛剛爬上東山? 月亮象麵鏡子,需要不需要繩子係著? 嫦娥老是不出嫁怎麽成?說月亮是海裏升起來的, 海裏的大鯨魚會不會觸翻了月宮的玉殿瓊樓? 蛤蟆固然會遊水, 可兔子怎麽辦呢?(傳說月中有蟾蜍和玉兔) 要說一切都好, 那月亮怎麽漸漸瘦成鉤子一樣了?
一千多年以前, 詩人不羈的想象已經揭示了月球環繞地球的運行。詞明白如話,讀來妙趣橫生: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係,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裏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最後來讀張孝祥, 也是《念奴嬌》: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寫的是中秋在洞庭湖上泛舟。先寫天地湖山之清澈, 之廣闊,個人之渺小。進而寫個人襟懷之寬廣,高潔, 淩駕於天地萬物之上,嘯傲於天地之間,唯我獨尊,以萬象為賓客。如此江山, 如此人物,如此作品,怎不教人心馳神往, 拍案叫絕,歎息不可複得也。 (9、2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