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詩的世界
(2008-01-13 13:32:26)
下一個
詩有詩的世界,大小可以不同。寫詩就是營造詩的世界。所謂世界, 必須有個三維空間,和時間走向。一個純客觀的世界當然還不是詩, 隻有詩人的 世界才是詩。這裏的詩人, 不是指文學家辭典上賺了個詩人頭銜的人, 而是指正在寫詩, 處於詩人狀態的人。李白杜甫也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詩人, 偶爾才是。古人說:妙手偶得之, 就是指偶爾處於詩人狀態的那一刻。因為隻有處於詩人狀態, 他才能營造詩的世界,進入詩的世界,以其獨有的視角, 位置, 態度情感出現在詩裏。
營造詩的世界需要材料, 如同蓋房需要建築材料。不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什麽是詩的材料? 近年來一直吃糙米(brown rice), 就是因為聽了一位朋友一句話, 他說, 白米水裏泡三天就發臭, 糙米泡三天就發芽了。我覺得糙米就是寫詩的材料, 白米雖然好看,已經失去生命。另有一位朋友看了我去班芙的幾首詩, 說你這詩看上去平易, 但是有嚼頭。 我覺得這就是說裏麵還有些詩的材料。詩的材料從哪兒來? 隻能從生活中來, 從你自己的感受中來。如果你沒有感受還硬要寫詩,這不故意要詩難堪嗎?唐人萬首絕句可以把詩的詞句用盡, 但是,李白杜甫本事再大, 他寫不了俺們今天的日子。這正是現代詩詞僅存的一線生機。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裏就營造了一個詩的世界。少婦正當青春,於春日, 凝妝上翠樓, 用了翠樓不嫌重複,再寫楊柳色。末句一轉,默默承受上麵春色濃重的壓力。怨而不怒, 回味無窮。同樣反戰題材的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首詩就基本沒有營造出詩的世界,而全是作者坐著宣傳。詩以警句流傳,從作詩來說, 並不可取。 前一首詩雖然作者也隱約可見,但是他死也不肯抬頭。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他詩詞的壓卷之作, 尋章摘句的人或許說,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算什麽好句啊? 這裏的好處在於營造出時空交錯的雄偉壯闊世界,和作者在其中獨有的視角和地位。拿《沁園春。長沙》來比, 立見大小輕重厚薄之分,不在字句, 而在所營造的世界。
所謂世界, 必須次序方位清晰可辨。不光是描述,而是對一定時空的感受的重現。 作者心中有個世界, 讀者眼中必然也有個世界。千古之下人猶可在其中徜徉出沒。試讀:“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鬆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時空景物轉換, 人物情懷, 萬古不朽,如可觸摸。反之,作者心中沒有世界, 讀者眼中必然也沒有世界。如果不成世界,牛頭馬麵湊在一起不覺其恐怖,美女如雲不覺其嬌媚。世上沒有比文字更廉價的了,愛怎麽堆砌都成。花花綠綠,古色古香,都是容易的。但是如果搭起來不成世界, 讀者眼裏, 隻見一堆酸腐的文字屍體。
初學者不應該SKIP這個練習。我曾經做過一些讀詩筆記,後來一忙就撂下了。
嗯,詩與小說等其它文體不同。寫詩的人把故事中的情感提煉出來傳遞給讀者,不同的讀者根據自己的閱讀水平和生活經曆去還原故事~~~如果能打動讀者,那麽就應該是讀者心目中的好作品了。讀小說像是享受大餐;而詩歌的讀者是需要自己下廚的。
讀詩是我的弱項~~~讀得少不說,經常是讀完覺得好的也說不出為什麽好來。這個正是要向阿夏討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