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倫多華裔子女生活:漂白的一代? 邊緣人?

(2009-07-23 01:07:41) 下一個

多倫多信息港

身穿時尚的(preppy)保羅衫,腳踩炫目的溜冰滑板,留著前衛、奇特的鷹式發型,所有外在裝束一律向本土加拿大人靠攏——這就是多數多倫多華人移民青少年的著裝傾向,他們希望自己看來與本土加拿大孩子無異,但有些事實不可改變,種族出身是這些孩子心中永遠的困擾。

多倫多幾位華人青少年向我們講述了,作為一名亞裔人,種族身份問題是如何影響他們與同學間關係的。

Eugene Wong,18歲,生於加拿大,父母都是中國移民,他說:“我的朋友中多數都是白人,很少有中國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缺乏主動性,他們總喜歡將自己放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而我喜歡性格張揚的人。” Eugene說,他的華人朋友性格和他一樣,但這樣的華裔青年畢竟是少數。在Eugene眼中,像他這種有著東方人的外表,卻不遵循東方文化的人寥寥無幾,算是另類。

大多倫多地區生活著170萬少數族裔,其中華人至少占400,000人,即使有這麽龐大的民族背景,有些人還是覺得必須與自己的種族劃清界線,Eugene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他說:“周圍人都希望我按照一種特定的模式成長發展,但我從心理上感到厭惡,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他愈是與周圍的白人朋友融合,就愈是發現自己與他們不同。Eugene說:“當我和那些非亞裔朋友去唐人街時,他們會說,‘你到家了’,我呢,就會哈哈大笑著轉移這一話題。”然後他們就開很多侮蔑華人的玩笑,Eugene有時也會自己製造一些關於亞洲人的笑話緩和談話的緊張氣氛,結果發現,這種做法又會引發更多的涉及種族歧視的玩笑。

在多倫多有著Eugene這種心態的華裔子女並不在少數,他們代表著一個群體,Victoria也是其中之一。她生於加拿大,今年18歲,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韓國人。她說:“基本上,我都是把自己看成加拿大人,我周圍的朋友也大多是非亞裔人。”其實並非Victoria故意與亞洲人劃清界線,而是他們之間存在語言文化障礙,Victoria既不會說漢語也不懂韓語。她說:“我並不討厭或者敵視亞洲人,而是我從小就生活在非亞洲人圈子裏。我也有一個華人朋友,他們有他們的社交圈,在一起談論文化,隻與同族人交往,對我來說,他們過於亞洲化了,我在其中顯的格格不入。”

Victoria笑著說:“在那些同齡的華裔人眼中,我不是一個純正的亞洲人,而是被完全漂白了,更像一個典型的加拿大人。”但是,如果與非亞裔人相處,Victoria又感覺自己與他們也存在距離,“在非亞裔圈子裏,我是一個亞洲人的象征,不是他們中的一份子。在亞裔圈子裏又得不到認同,這種感覺像流浪兒。如果說有哪個白人朋友對我感興趣,並不是因為我的性格,我本人,而是因為我與其不同的亞洲人臉孔。”

Victoria討厭人們將她歸於亞洲人行列,她說:“人們總是認為亞洲人精通數學,但我在這方麵不行。典型的亞洲人喜歡鑽研書本,我正好相反。在這裏,亞洲人被普遍歸為低人一等的階層,我不想與他們為伍。”

這就是一些華人移民子女的想法,不論他們內心裏感到自己如何融入主流社會,主流社會卻不能真正接納他們,套用Victoria的話說:“顯然人們總是從外表來判斷,將我看成亞洲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