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閑文,見古鈞台篇。鉤起我心底裏遙遠的回憶。吾少時因家父喜讀書,家藏有不少書,而得以翻看其中一些,盡管幼兒園學字不多,認偏讀旁亦可充出大蓋。其中的中國古縣誌令少年的我愛不釋手,寢食難安。倨料,不久文革,破四舊運動風刮全國,紅衛兵小將們把父親的珍藏悉數卷抄,或焚或繳,蕩然無存。其後便生活在史盲之中,隻在毛主席詩歌裏看到郭沫若的注釋,方才懵朧一點一片破碎的中華曆史故事。1976年毛主席進紀念堂後,文禁稍開,但史書依然寥若晨星。改革開放令現代科技湧入中國,人民富裕起來,90後開印百家,惜其出書粗製濫造,繆誤魚龍,雖對腳下的老娘土珍貴起來了。而對曆史,卻因戰爭,文革之故,資料不足,文壇裏常見數典忘祖,怡笑大方的專家之作,既是文革的成果之一。願文革永不再來!
古鈞台,古稱夏台,位於河南禹縣城南 13裏鈞台坡,地屬廣成子居逍遙觀之鈞天之地,大禹治水有功,舜封禹於滋,禹築台於滋,號鈞台。禹收天下之兵鑄為9鼎,置於台上,祭祀吾祖之用;成9歌,奏於台上,教化之用:禹行政於斯,生活於斯。此台乃是中國曆史封建的肇始之處。大禹之子啟在古鈞台上繼承天子之位,號令天下。開創夏王朝。啟建都於此,乃中國第一古都。後稱陽翟的便是。
夏朝最後王夏桀曾囚商湯於此夏台。故亦是中國最古老的監獄所在地。
吾少時甞登臨此台,古台已無存,止餘台址。沿阡走陌,徐行徐進,逶邐蛇趨,土人指點,但見台上薺草莽莽,似千年儀仗;西依三峰山,虛待如櫞巨筆;東臨潁河,浸染毓秀;南望首山,紫金銅首;北接具茨,燕策八級。台上正中大禹五音聽政之境,宮,商,角,徵,羽,清風含韻;吐脯迎賢之所,引天下群賢集;台西置九州之金鑄之九鼎之處,台東九歌靈動之藥,飄然五千年。更有啟之宴賞之榮於斯,伯益棄奔之徑。。。具來眼底,仰觀俯察,曆史紛遝。
台西三峰山,古謂筆架山,傳乃玉皇大帝禦書案上的禦筆架, 因玉皇喝了王母娘娘進奉之萬年佳釀,醉倒癲禦體,壓塌禦書案,文房四寶落下凡間,禦筆架化為三峰山,禦墨壓在筆架下化為煤海;禦筆倒插於神垕及鳩山,化為兩株白果樹,一公一母,樹高十餘丈,樹圍十人牽手方及,乃中原之古樹,冰川時代之幸存者。藏在深山無人知,享自由自在已幾千秋矣!唐吳道子揀白果樹枝為筆地上練畫而成畫聖;硯台掉在魯山,後人稱堯山,堯帝結廬於斯,尋賢禪位,穎水之泮尋得許由,欲禪讓天子位與之,許由聞後,言汙其耳,怒而以穎河之水洗其耳,彼處今尚存許由洗耳台,當洗之時,有大賢號巢父者觀之,嘿然曬之曰,女尚噓賢,而名聲在外,豈真賢哉!汝洗耳汙了此河,吾牛恥飲此水!順牛歌而西去。由嘅然太息曰,真乃賢者哉!尾其後隱歸穎水之陽,今存許由塚於穎陰;玉皇 紙化為藍天,遺與吾人日日享,日日新。
夏朝有史書記載其曆史,曰夏書。是中國第一部史書。周朝柱下吏老子讀過,孔子洛陽向老子問禮時聽老子講過夏書。至秦始皇時已不存。現今已知夏朝文字存於浙江會稽大禹陵之大禹碑上,無人可識,惜文革初期被紅衛兵破四舊敲碎。今禹縣北之具茨山尚存的犐蚪文古石刻,真遠古之文獻,無人可識,有可能是大禹父子治水之記錄。 因藏於深山而免遭文革紅衛兵愚昧愚昧之毒手,塞媼失馬,天心佑我中華!古文物躲過文革毀滅者,萬不及一!今吾人有幸,得以見之,能與古人交談於斯,幸甚至哉!
什麽時候再寫寫鈞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