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欣喜看到我的忘年交小友潘蔚琳發來的消息,她的老爸—潘仲英教授完賽波士頓馬拉鬆,成績5小時27分15秒。不禁再次為潘教授所感動,太牛了,潘教授是波馬賽中年齡最大的華人跑者呀。這也是他的第78場馬拉鬆賽。
波士頓馬拉鬆是世界上著名的馬拉鬆賽事,於每年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舉行。今年的波士頓馬拉鬆賽,中國大陸參賽674人,潘教授是年齡最大的華人參賽者,82歲。(波馬的年齡最大參賽者為87歲)。
(武大跑團合影,從1962級到2014級,跨越半個世紀的校友)
2019年,潘教授第一次參加了波士頓馬拉鬆。那次出國到波士頓參賽頗多波折,因為他是北航的退休教授,簽證時被要求補交了材料,等了80天才拿到簽證,差點就沒趕上比賽。那年小潘陪著父母來波士頓參賽(她未拿到波馬的入場卷),賽後她們一家又來到加州。和一幹老朋友相聚。那年75歲的潘教授精神飽滿,還興致勃勃地在湖裏劃起舢板,我做的涼麵也很受歡迎,受到潘教授稱讚。六年後潘教授又再創輝煌,完賽了他的第78場馬拉鬆賽。
2019年,潘教授的波馬成績是5:28:58, 2025成績是5:27:15,比2019年快1:43。
潘仲英教授1943年出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係。畢業後,他先後到江西、河南等地工作,後來調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任教,直至退休。他年輕時便熱愛體育,一直保持著運動習慣,但真正開始係統性練習長跑時,他己經66歲了。當時,在斯坦福研究所完成博士後的女兒回國,喜歡馬拉鬆的小潘,便帶著父親一起跑,從5公裏到10公裏…,逐漸加碼。
2010年,女兒為他報名繞十三陵水庫的10公裏長跑賽,並陪他一同參賽。當年10月,父女二人冒雨跑完他的第一次馬拉鬆——北京馬拉鬆。他說:“當天下大雨,我從天安門,一直跑到鳥巢……最終以5小時10分33秒完賽,我和女兒同時到達終點,當我停下走路時,猶如踩在棉花上,騰雲駕霧一般,欣喜之情驅走了渾身的疲憊。”
這一跑把潘仲英教授的興趣帶起來了。完賽首次馬拉鬆比賽後,他們每年都會參加馬拉鬆賽。在國內, 他的足跡遍布大連、上海、無錫、台北、廈門、三亞、廣州、深圳、武漢、青島、千島湖、蘭州、敦煌、青海湖、銀川等地;在國外,他還曾 遠赴北非摩洛哥馬拉喀什和美國波士頓參賽。跑步和跑馬拉鬆已成為潘教授的習慣。
(小潘跑馬拉鬆)
從2010年開始,潘仲英陸續每年都會參加馬拉鬆比賽,頻繁時一年要跑八九場,全國很多地方都留下他的足跡,還曾遠赴北非摩洛哥馬拉喀什和美國波士頓參賽。
2023年,潘仲英挑戰環青海湖馬拉鬆,是高海拔、多上坡、缺氧的小眾賽事,分5日賽(5天跑5場)和首日賽,他報名跑首日賽,70歲以上的跑者僅5人。經過精心的準備和科學的訓練,他勝利完賽,獲得組委會頒發“昆侖蒼鷹”獎杯。
跑步和跑馬拉鬆,已從潘老的興趣愛好,逐漸成為生活習慣。除了外出參賽,他的日常作息是每天上午8時在北航校內跑7公裏至10公裏,然後做拉伸,再到操場外的體育器材上鍛煉,大約10時之後回家,看書、鑽研,有時提筆寫作。
在他的馬拉鬆生涯中,有一個理念始終貫穿其中,那就是“安全無傷”。在他看來,跑步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隻有保持安全無傷,才能跑得更長久、更健康、更快樂。”
長跑對潘教授而言,不是艱難,而是因為熱愛。
”從66歲開始跑步,我收獲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積極的人生哲學,也擁有了健康的體魄,這就是跑步的意義所在”
如今已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的女兒,和父親一起參加了多次馬拉鬆。在他們的影響下,潘仲英大哥的4個孩子中,有3個也開始跑馬拉鬆。潘仲英和女兒、侄兒、侄女一行5人曾共同完成嵩山少林國際馬拉鬆。他們號稱“潘家軍”。我經常在潘蔚琳的朋友圈中,看到他們訓練的數據。
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以汗水書寫篇章。這種積極的人生哲學,令人欽佩。
馬拉鬆被一般人視為極限運動,潘教授送給跑友8個字:安全、無傷、健康、快樂。安全主要是心血管心髒的安全,防止猝死,無傷主要是膝關節的無傷,膝關節損壞不可逆轉。
他的目標是:安全無傷地跑過90歲。
附:潘教授的跑波馬的總結:
跑樂康馬拉鬆隨筆_20250421_
今日波馬安全無傷順利完賽
今日波馬安全無傷順利完賽,全程淨成績5:27:15,在男80+年齡組排名第7(共8名選手完賽)。按我自訂評分標準屬“良”(T<5:00為優,5:00≤T<5:30為良,5:30≤T<6:00為及格)。雖不夠理想,但可以接受。
初步分析不夠理想的原因有二:一是賽道累積爬升289m(接近300m,屬高爬升馬拉鬆賽事,難度較高);二是前半程跑得比較鬱悶,跑不出波馬前平時的訓練狀態。
今天我跑的波馬,有點奇怪:前半程跑得比較鬱悶,跑不出波馬前平時的訓練狀態,對前半程的爬坡也感到比較吃力;而進入後半程,逐漸出現轉機,特別是30~34km的4連坡(賽道最難路段)反而不感吃力,而35km後的下坡(也有少量上坡)更是輕鬆加速,特別是最後600多米,以6:18/km的配速(對我來說是相當快了)穩定輕鬆地衝過終點。後程的如此表現,在以往的賽事中還是比較稀少的。其經驗和教訓值得好好琢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