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和姑父都是在民國年間出國留學,學成歸來報效祖國;都因直言獻策被打成右派;都是在困厄艱辛中吟詩作賦,互訴衷腸,留下千古絕唱!他們詩詞贈答,或嘻笑怒罵、打渾插科;或娓娓傾訴、砥礪互勉;字裏行間,中國知識分子肝膽相照,救國救民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在當代詩壇盲目合唱的年代,留下了罕見的一幕。
這首長歌是家父對自己一生心路曆程的總結傾訴,也是老一代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一生境遇的真實寫照。家父1909年出生於山東日照的一個士紳家庭。1925年,他在外求學時參加革命,1932年23歲,回鄉賣田買槍,參與組織日照暴動,失敗後遭通緝。在姨父辛亥革命元老丁惟汾的庇護和資助下,東渡日本留學,照顧同在日本留學、尚未成年的表妹、丁惟汾的小女兒丁玉雋,當好監護人。1937年表妹學成回國,在橫濱開往上海的輪船上,與剛從美國學成歸國途經日本的黃萬裏相遇,繼而相愛結婚。
從三十年代下旬到七十年代中旬,家父和姑父保持了近四十年的友誼。
從1973年這兩首贈答詩看,家父在“黑龍江畔雪還澌”的僻陲流放,而姑父在“函穀山頭柳垂綠”的三門峽勞改。北大荒冰天雪地,而三門峽已是柳條弄色了。值得一提的是,家父作為四野蕭勁光蕭華縱隊的秘書長,曾在二十年後的勞改所在地馳騁縱橫;而姑父勞改的三門峽,恰恰是他殫精竭慮反對上馬的黃河水利工程所在地。兩位老人在不同的地方,卻有著相同的命運!家父卻沒有熬到春天,在粉碎四人幫前夕愴然離世。姑父看到了春色,改正後重登講壇,再發諍言,90高齡辭世。時光荏苒,或許兩位“三生相約”的老人,此刻正在天堂攜手相遊、吟詩唱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