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4)
2008 (56)
2015 (59)
2016 (119)
2017 (77)
2018 (66)
2019 (48)
2021 (46)
晚飯後,帶孩子到公園玩,看一排秋千空著,我裝年輕的蕩起來;上下之間,想起臨下班前看到幾篇和孩子討論性愛問題的帖,而家裏也個即將進入青少年的兒子;覺得自己是坐上生命的秋千,晃蕩與年少叛逆和傳統規範之間,有來必有去的物理原理,讓我心底有些恐懼這迎麵吹過的涼快,會不會變成暴雨的前兆?
既是秋千,就該來回搖蕩,否則不如更名為板凳。輕輕蕩起的時候,清風徐來,倒也能吹掉不少頭皮屑。但是如果蕩的太厲害,心髒虛弱者就撐不住了;而且我們總不能一直蕩個沒完,下秋千的當會兒,理想情況是等秋千完全停住;秋千蕩得太高,我們就需要等待比較長的時間;沒耐心等或找刺激的人,會選擇從高處跳下來,此舉不但容易受傷和挨罵,還會被貼上調皮搗蛋的標簽。
說到控製秋千擺動的幅度,在真實的遊樂場裏不難,但在青春期教育的秋千上,就是件挑戰親子智慧的課題。一來,此秋千是家庭型,非一人能控製全局;二來,多數父母坐在秋千上,卻以為自己站在秋千旁,正所謂當局者迷。不明自身處境的父母,往往是提供秋千蕩高的主要動力來源。
大家都知道怎麽蕩秋千,隻要雙腳得順著擺動的方向蹬出或收回,秋千自然會蕩起來;若是腳再用點勁,蕩高不是夢想。
秋千上的一家人,小孩子多數是離經叛道的一邊,父母則是希望守住傳統規範的人。如果父母知道自己也是秋千遊樂者,多數能順利的讓秋千蕩起來,又能控製擺動的幅度。當然有少數不懂反作用力的父母,或者當自己是旁觀者的爹媽,根本性的忘記這秋千上不止一個人;一心一意的想著把秋千往自己這邊拽,給孩子設定越來越多的規矩,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隻能這樣隻能那樣……結果秋千越飛越高,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停下;或者幹脆失控,大家一起摔下來。
不管怎麽下來的,摔的或等的,金燦燦的時間都是浪費掉了,還可能要帶著傷疤過一生。有緣成為一家人,何苦又讓至深親情變成橫在彼此之間的匕首?
從理想的境界來說,如果父母順著孩子一點,給孩子多點信任,大一點的自治區;孩子也順著父母一點,該幹嘛還幹嘛,不要有了異性就沒有人性。彼此換個立場想,或者當爹媽的人,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什麽難題都不會太難了!
但願我們都能快樂的蕩秋千,享受青春期孩子帶來的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