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紫色海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肢體語言』第四章 四肢的行為(1)

(2009-10-10 09:59:42) 下一個

看看您運動不停的手腳,正在嘰嘰喳喳的說個沒完。

第四章 四肢的行為

  說完了眼睛和耳朵,我們現在來談談四肢,也就是說胳膊和腿的說話能力;為了方便說明,我們把胳膊分成手掌和手臂,腿則可分為腳和大小腿。

  一個人如何擺放四肢,到別人的眼中便是姿勢。每個人的真實感受,往往毫無保留的流露在姿勢裏;問題在於我們是不是看出來了?是不是讀懂了?

  在肢體語言學裏,有兩個常用的名詞必須留心;一是真實感受,指的是一個人潛意識裏的感受,可能本人都不知道或無法清楚表達出來;二是流露,指的是非經大腦刻意發出的訊息,而且這裏說的流露訊息,絕對不是單方麵傳遞其所流露的訊息,對方也是在潛意識下接收,但是印象強烈。

  這兩個名詞是肢體語言學的關鍵詞,它們是一個人內心世界活動的指標。 

雙手

  我們首先討論雙手,這個部位應該是我們身體勞動模範。我們用手打招呼、強化說話效果、還能表現出我們的情感。我們從小就會使用手勢。實際上,手部的神經占了全身神經的25%,就連手臂部分也有15%。腿部的神經比較少,因此腿腳比較不受大腦控製。記住,越是不受大腦控製的部位,越是沒有虛情假意。

  一個人能憑借手的活動來傳遞消息,而且手的各種動作,還會影響對方接收訊息的程度。試想,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是不是都會伴隨各種手勢,以補充語言的不足之處。

  但不是每個人都善於邊說話邊使用手勢,對那些不善於使用手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讓聽眾進入狀況。一般來說,外向型的人比較能讓手勢成為說話一部分;相反的,內向型的人做起手勢來,通常有些別扭。

  一個有效率的溝通,手勢往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善用手勢的人,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裏,讓聽眾聽到該聽到的事情。所以說到表情的豐富,我們臉麵自然是第一名,雙手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二名。

  怪不得人們說話都多少會指手畫腳,而且除了有意識的比劃,每個人還會流露出很多無意識的小動作,聽者也無意識的接收了這些小動作,可是卻在腦海裏變成有意識的語言。比如說,你聽演講的時候,不管演說者的手放在哪裏,桌子下或背後,你是不是都到了?!

  針對雙手的行為,實驗從來沒停止過。在這些重複又重複的實驗中,有一個結果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把手藏起來說話的人,肯定不會留給別人好印象。我們不敢說沒有例外,隻能說我們可以把手藏起來不讓人看見,但是在別人的認知裏,我們的手還是看得很清楚。

  事實上,說了半天的肢體語言,絕大部分來自於認知,而不一定是眼睛看到的實體。

  我們來假設一個情況,讓自己的雙手垂著說話,感覺如何呢?這樣說吧,即使是個很少使用手勢的人,也會感到非常的拘束和不舒服;因為不舒服,其所傳遞訊息會很生硬,也缺少自信。在肢體語言的55-38-7規則裏,立刻喪失7%的那部分,並且在對方看來,55%那部分也削弱很多。 

手掌

  現在單說手掌的行為,很簡單,隻有向上或向下兩種。

  幾乎沒有例外的情況,手掌向上是表現出一種友善正麵的訊息;研究顯示,說話時把手掌攤開向上(或麵向對方);這是屬於開放型的姿勢,大多數人會從正麵解讀我們所傳達的訊息;手掌如果是向下的,那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封閉,被負麵解讀的情況也相對增加。

  小小一個手掌,也能充分的展現開放和封閉,肢體語言實在太神奇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看過各階層的領導人就職典禮吧?隨便哪個國家都一樣,他們要宣誓,一手按著憲法或宗教寶典,另一隻手的手心朝外高舉,看著這個姿勢,我們感覺到他是一個友善、誠實且值得信賴的人。或許事實並非如此,但是手掌動作多數不為大腦控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手相連,在潛意識裏,我們認為手就是心的外在表現;一個人把手攤開了,我們的認知便是他把心攤開了。

  空無一物的手掌,在古代有卸甲投誠的意思,漸漸發展成彼此握手。基本上,手心朝上是個表現服從的動作(想想街上乞討者的動作),所以這是個判斷他人誠信度的指標。對方攤著手說話,至少希望創造個值得信賴的樣子。

  說到這裏,你一定開始打問號了;關於那些吹牛不打草稿的人,比如地產商、二手車銷售人員、政客……,難道隻要他們的手心朝上攤開,就代表他們說了實話嗎?這些人都經過專業訓練,知道怎麽裝出一臉的善良正直,我們該怎麽分辨呢?

  其實不難,記住我們觀察肢體語言的一項要素--綜合觀察,千萬別犯下瞎子摸象的錯誤。我們在第七章會詳談如何過濾真假肢體語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和諧的舉止。任何強行的裝扮,都不可能天衣無縫;他的手心可以朝上攤開,那麽他的眼神呢?手腳的動作呢?聲調、語氣……等等,一定會有破綻。隻要學會看,任何偽裝都逃不過我們的法眼。

  現在來說說手掌向下的意義吧。基本上,手掌朝下是帶有威嚴和掌控意味的姿勢,也就是說你是在發布命令。看過希萊莉在爭取總統候選人提名時的演說嗎?最一開始,她總是手掌朝下,主要是為了顯示她能掌控全局;後來她的顧問要她把手心朝上,以顯示親和力。於是,她的手心是朝上了,但是隻有一隻手。(有時候手掌朝上或朝下,其實是種習慣,要全部改過來可能很難,但是改變單隻手的方向,就比較容易,也比較自然。)

  所以在每一個對話中,手掌動作占據著相當的重要性;即使體積很小,動作也隻有兩個;但是正確使用兩個僅有的動作,可以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氣氛。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人家不見你的手,那就沒有用了。而且前麵說過,如果你把手藏起來,反倒人家覺得你若不是有所隱瞞,便是過於緊張。

  你可以想象一下,某個同級的同事想請你幫忙,可能話說的很客氣,但是手掌卻結實的朝下或朝他本人擺放,哦,麻煩你幫個忙,把那些放在過道上的箱子搬開,實在太擋路了。你同事可能沒有命令的意思,但是你聽起來就很不舒服,雖然去幫忙搬東西,心裏卻犯嘀咕,你誰啊!說話跟老板似的!

  同事說話的用詞沒有問題,但是姿勢不對,無事生事!

  現在換個方式,同事的手心朝天或者向外,同樣的話說一遍,你聽起來就順耳,感覺人家是在求你幫忙;所以,你去把箱子搬開了,而且是抱著助人為樂的心情。

  關於手掌朝下的姿勢,還有一些變化形,比如說手指伸直並攏,這是表現一種尊敬,常用在軍隊裏;希特勒的電影或紀錄片看過吧?就是那種敬禮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