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4)
2008 (56)
2015 (59)
2016 (119)
2017 (77)
2018 (66)
2019 (48)
2021 (46)
表現權威
有種人很喜歡一直看著別人,搞得人家很尷尬,自然也不願意繼續跟此人繼續往來,這就是眼神接觸失衡的典型。先前我們說過,看對方看的太久就變成“瞪”了。
同時還有另一極端的人,他們跟任何人說話,眼睛大部分時間都看著其他物體;對於你本人,匆匆瞄一眼就趕緊閃開。
上述的兩種人都不多,我們也許會在宴會或工作場合遇到,原因可能是兩人的地位相差許多。
關於地位高低,還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試圖讓兩個地位不對等的人交談,地位稍高的那方,為了表現自己的地位,他們不會使用我們之前所描述的“不愛看、懶得聽、喜歡說”的模式;當他們在說話的時候,他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在看著對方,但是當他們在聽對方說話的時候,反而就不怎麽抬眼了。
眼神如何運作?大部分取決於個人的文化背景,由此也決定我們可以盯著別人看多久才不算逾距。但是所有研究都表明一個人動動眼睛,可以視作一種輕鬆愉悅的表征,但是於此同時,也是關懷誠信的表示。
眼神交流是發展互信的重要元素,好好運用各位的直覺,想想曾經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那些原因,也許是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例如看對方時間的長短,看同樣的時間,對西方人來說,可能已經開始讓對方反感,但是對東方人來說可能剛好。所以,善用各位的直覺。
需要和別人保持眼神交流的理由很簡單,因為要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借著對方的反應,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對方的想法,然後可以調整自己的策略。再次提醒各位:任何語言交流都是雙向的。
親身體驗:某些場合,因為某些因素,你會覺得交流眼神有困難,比如說在餐廳或者工作會議。也許你可以試試換個座位,試著與人麵對麵坐著,而不要肩並肩坐。讓我們拿搭車當例子,到底我們要怎麽交流眼神?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車子裏,自然會與同車的人有所交流,但是跟誰呢?旁邊的是後麵的?都不是,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往前看。
這不是一個誇張的建議,有效的眼神交流,是很大的幫助建立和諧正麵的人際關係,我們如何定義這種難以捉摸的情況呢?
和諧,真誠,美麗是眼睛的魔法師。
眼神走向的研究
眼睛被稱為靈魂之窗,人類可以輕易的用嘴巴撒謊,但是很少人能讓眼神撒謊。很多研究分析想破解眼神的奧秘,人類如何用移動的眼睛表述個人內心呢?很有趣的課題。
各位一定想知道研究的結果吧?沒錯,當兩方在對話的時候,說話者或聽話者的眼神移動,確實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如果眼神往右和往下去,那麽對方應該是在進入感性的認知。
如果眼神是往左和往下,那是對方正在和自己說話
如果對方的眼神往上和往左上去,那麽對方是在回想發生過的事情,並且企圖影像化。
如果眼神是往左移過去,那他們應該是企圖回想聲音
如果眼神是往右移動,那對方正在重組聲音的片段。
神奇吧?
眨眼睛
眨眼睛,很平常的生理行為,但也隱含著巨大的意義。我們一般眨眼的速度,一分鍾大約八到十五次,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眨眼睛是保持眼球濕潤;如果我們看電腦或是電視太久,那麽眨眼睛的速度肯定和平時不同。所以,由此可以判斷,如果眨眼睛的速度太快,那麽肯定是感到某種不舒服了。
怎麽樣才是算太快?大概是一分鍾三十到四十次。這麽快速的眨眼睛,通常是一種焦慮的表征。人們會把瞬間襲來的壓力轉化成快速的眨眼睛,比如撒謊的時候;每個人都多少說過謊,想想自己是否如此。
再回想自己是否經曆如此情景:想說什麽卻說不清楚,或者解釋了半天,對方一臉茫然,覺得有些窘或有些快爆炸了,但是不能爆炸,所以拚命眨眼睛。或者剛知道一些很煩心的事,煩得要死,於是拚命眨眼睛。通常這些不愉快來自於下列三點:
我們不當的行為
我們難以清楚表達某些重點
聽到某些惱人的事情
智慧小語:自己說話的時候,多看看對方的眼皮活動,如果活動的太頻繁,換個話題吧!
插播一個美國前總統克
過快或過慢的眼皮運動表示什麽呢?多半是因為說謊而導致的緊張和焦慮,但也可能是覺得自己特別優秀或高檔。如果常看電視,尤其是那種政客訪談節目,這些政客通常自我感覺特別良好;注意看這些人的眼皮運動,通常比一般人慢。
對於眼皮的眨動速度,我們有個基本認知了;那麽做個實驗吧,回想一下和自己交往過的人群,有沒有誰的眼皮張合的特別慢?所以他可以少看你幾秒鍾。哦,比如自大無禮的前台接待?律師事務所的小姐?新上任的主管?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可以在某方麵控製別人,也就是說,他們有某種淩駕於你的權力。雖然這個權力可能很渺小,但是卻被這些人的心理無限擴大,然後就自我感覺特別良好。也可以說這些人的眼睛眨的慢,所以目中的人就比一般人少;換句話說,就是門縫裏看人。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另一種情況,當對方的眨眼睛的次數漸漸減少,那又代表什麽呢?在會議和課堂上可以找到例子,通常是老師或主持人在台上口沫橫飛的時候;或者是一般的對話,也能發生這種情況。原因可能是因為無聊、不敢苟同、或者心懷敵意。對方懶得聽我們說話,所以也不想看我們。一個機靈的演說者,此時就會意識到聽眾的負麵反饋,馬上調整話題或做些什麽改變,以求能再度贏回聽眾的注意力。
但是,我們同時也尋求支持的語言,記住,要整體觀察,千萬不要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對我們的話題感興趣,一定會專心的聽我們說話,也必定會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因為他們喜歡我們本身或話題。類似這種正麵積極的反饋,還有其他的線索。
暗示結束的眼神
有些人說話的時候,會喜歡把眼睛閉上;可能就是一個習慣或者就是回答問題的時候會這樣。安娜溫德康就是個喜歡閉著眼睛說話的人,當然她現在已經有所改善。有些人說話時的眼睛會閉上,過個幾秒鍾才睜開,如此持續整個對話的動作,到底是表示喜歡?還是討厭?人稱鐵娘子的佘契兒夫人,她剛剛當上首相的時候,眼睛就是這麽詭異的眨呀眨。後來她有了個形象顧問,這樣的動作就完全消失了。許多的案例裏,我們的身體會很有效的隔離那些不愉快的遭遇和壓力巨大的處境。
“我們的身體是個有效的自動關閉工廠”
在另外的案例裏,有些人就是單純的想專心思考問題,所以盡其可能的隔離外界幹擾;但是旁人可不一定了解,也許就開始產生反感;或覺得這些人很沒禮貌,或開始有不利的想法。
再次強調,觀察別人的肢體語言,一定要往整體看,千萬不要以偏概全。如果大部分的行為都讓你覺得煩厭,那麽你可以確定對方確有負麵的想法;如果僅僅是一兩個獨立的行為,那麽很可能就是對方的習慣問題,也許你不喜歡,但不要因此否定對方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