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滿清入關與日本侵略中國的本質不同在哪裏?

(2007-12-25 19:43:01) 下一個
滿清入關與日本侵略中國的本質不同在哪裏?
[問題的提出]
有網友認為:個人覺得滿清入關和日本占領是一回事、對中國百姓都是極端殘忍的、無非一個失敗了、一個成功了。

日本搞大東亞共榮圈是什麽東西?利用偽軍是什麽策略?維持會是什麽?這個帖子批判到現在的汪偽政權是什麽?按上麵的邏輯你也可以說他沒有滅絕到底啊、還用了中國人、革命黨人汪精衛、滿清前皇帝來統治中國啊?

50年前的事情我們知道要反對、300年前的侵略就可以否認?把明末清初的滿清捧成中華一族、這是實用主義---須知、20世紀初的第一個口號是驅逐達虜、恢複中華、也就是說直到20世紀初、對滿清的認同還是有疑問的
漢文化有堅強的生命力、如果日本占領了中國、也許200年後又是漢族恢複統治地位、那時候的中國人還擁有了現在的日本和馬來亞、是不是要說30世紀30-40年代的日本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說得遠點他們說不定不大陸居民還正宗呢---實用主義永遠沒有錯的---這在大陸是真理

[我們之所以說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理由]


1、民族融合含義
民族融合是一個曆史長河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曆史現象,它往往以戰爭為特征,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充滿著殘忍與血性,對於在融合過程中的較弱的一方往往是一個痛苦的曆史過程。所以從人類文明的觀點看,這是不人道的,是野蠻曆史時期的產物。
民族融合又可分為完全的民族融合,和不完全的民族融合。是否完成兩個民族的融合,是以參與融合的各方民族之間是否最終完全同化為特征。完全的民族融合,經過融合後對曆史的發展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不完全的民族融合,使兩個民族千年永存矛盾,對曆史發展有巨大的破壞力。如以色列失國後,最終沒能實現民族融合,待到二十世紀還成為戰爭根源。
民族融合,在曆史長河中,是各民族原各自有不同的文化,通過戰爭使兩個以上的民族實行雜居生活,在通婚和繼承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合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融合的過程中,參與融合的各民族相互逐漸同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各民族原有的特性,共同創造出新的共有的新的文明。這是世界曆史的普遍現象。例如我國的女真族、滿族在元朝與清朝與漢族的融合。美國的英格蘭人與印第安人的融合。再追溯遠一些,英國的民族構成還是由伊伯利亞人、凱爾特族人、羅馬人、日爾曼人、丹麥人、諾曼人構成。英國在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後,在英國土地上生活的人,都使用英語,融合成英格蘭人。
2、我國元朝、清朝發生民族融合的曆史淵源
早在漢朝三國時期,各民族已以在這塊中華大地上相互角逐,相互“戰爭、往來”。元朝、清朝隻不過是一種由北向南的遷移過程。而由南向北的統治和影響早在漢朝時朝已經發生。這是中國這塊東亞大陸地理特征所決定的曆史必然。請看漢朝、三國、隨朝地圖:




3、日本侵華戰爭與元、清的民族戰爭有本質區別
一次大戰後,世界各國基本保持了國土穩定,人類告別野蠻時代,各國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日趨成熟,在文明時代裏,再通過戰爭實行民族融合的痛苦過程,是十分不人道的,也是不再有可能的事。從拿破侖占領歐州的形式上看出,拿破侖實行的是統治,占領,而並沒有進行民族融合的實質性行動。在二十世紀後進行的一切戰爭中,都無一例外地不能實現民族的融合,所有一切戰爭隻能是滅族性的和掠奪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日本的侵略戰爭,就是在“各國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日趨成熟的文明時代裏”進行的掠奪戰爭。這種國家之間掠奪戰爭與久遠曆史上的民族戰爭有著本質的區別。
區別一是,戰爭的目的野蠻性是與文明時代所不能相容。在征服另一個民族的可能性已經不再可能的文明現實下,還發動野蠻的征服戰爭,是一種逆曆史潮流的行為。
區別二是,日本的侵略戰爭主要的目標隻是掠奪資源和建立附庸國,為稱霸世界做準備,完全區別於元、清民族戰爭以遷徒自已民族的生存地為目的。從戰爭的目的上沒有民族融合的意願,而隻是奴役另一個民族為已民族謀福利為目的。
區別三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曆史時期,世界秩序已有國家主權概念,領土邊界基本穩定,民族意識各自成熟,早已告別冷兵器時代,以十六世紀歐州文藝複興為標誌,世界已進入文明時代,侵略別國疆土的行為已為世界各國公認所譴責,完全區別於300年前的明末清初時期,曆史的進程到這個時期,不事時宜的再發動國家並吞戰爭,是一種對人類文明、世界秩序的嚴重挑戰。這個曆史時期的不同,決定了清入關戰爭與日渡海戰爭的本質不同。

綜上所述,把滿清入關和日本占領混為一談,認為“是一回事”,就是把中世紀的野蠻與文明時代的野蠻混為一談,是一種對曆史的否定,對文明的否定。是一種為文明時代發動野蠻戰爭國家政府推脫責任的行為,也是對曆史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 本帖最後由 臨江柳 於 2007-12-25 15:48 編輯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