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l

(2024-06-16 20:11:13) 下一個

上排左起

1 勃列日涅夫

第聶伯幫的總瓢把子,後取代赫魯曉夫出任蘇共總書記

2 沃羅諾夫

不屬於任何幫派,是個浮萍式的人物,看似無足輕重,卻也少他不得,是為平衡各派勢力存在的

3 科茲洛夫

列寧格勒幫首腦,和勃列日涅夫一樣,是赫魯曉夫重點培養的接班人,二人一時並稱瑜亮。科茲洛夫接班的希望不知比勃列日涅夫大多少倍,隻是一個很偶然的因素使科茲洛夫退出了競爭者的行列;這位動不動就勃然大怒的俄羅斯人中風了,一年後死於腦梗。

列寧格勒幫曆來都很強大,但命中注定不能成大事,他們的頭頂上好像好像有一道魔咒,幫主不是橫死就是病死,基洛夫,日丹諾夫,還有科茲洛夫。

4 柯西金

聖彼得堡鐵路工人的兒子,十五歲就參加紅軍,當上一名騎兵和高爾察克白匪作戰。柯西金發跡很早,33歲當廠長,34歲當列寧格勒市市長,35歲當輕工業部部長,36歲還差一個月就當上了副總理,直到50年代初才第一次跌跤。日丹諾夫死後,貝利亞開始清除列寧格勒幫的勢力,同樣出身列寧格勒的柯西金也被列為被槍斃之列,但是柯西金的女兒嫁給了貝利亞手下一個高官的兒子,這個親家救了柯西金一命。幾年後,貝利亞在克裏姆林宮被莫斯卡連科將軍擊斃,貝利亞的人馬遭到了滅頂之災,已經是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柯西金又伸出手來拉了這個親家一把,一來一去也算扯平了。

5 庫西寧

來自卡累利阿,在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的殊死搏鬥中大打出手,事後論功行賞,進入政治局。

6 米高揚

亞美尼亞人,是個非常老練的政客,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爭鬥時,在赫魯曉夫處於絕對下風時,仍堅定不移地支持赫羅曉夫,除了米高揚外,還有蘇斯洛夫和烏克蘭黨魁基裏琴科。事實證明,米高揚這一注押對了。

米高揚的弟弟是蘇聯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和另一位設計師合作設計出了以他二人名字命名的米格戰鬥機。

後來米高揚是自己遞交辭呈主動從政界引退的。後人曾惋惜道,如果米高揚在,就不會發生68年入侵捷克的事件,一定能找到比訴諸武力更好的解決辦法。

7 波德戈爾內

哈爾科夫幫首腦,波德戈爾內的經曆和其他人截然不同,波德戈爾內直到47歲還是作為烏克蘭駐莫斯科經濟代辦處的代表從事經濟活動。但是波德戈爾內非常善於交際,在此期間結下了廣泛的人脈,回到哈爾科夫後,拉起了一個任何人都不能輕視的哈爾科夫幫,麾下有,季托夫,索鮑利,魯米揚采夫等高手。哈爾科夫幫曾經無限期的逼近了總書記的寶座,隻是在後來與謝列平的團派爭鬥中,被勃列日涅夫玩了個一石二鳥,結果兩敗俱傷。

8 波利揚斯基

也來自哈爾科夫但不屬於哈爾科夫幫,後來作為柯西金的主要助手出任第一副總理主管農業。

下排左起

1 蘇斯洛夫

蘇共首席理論家,此人對第一把交椅毫無興趣,總喜歡呆在幕後,有灰衣主教之稱。

2 赫魯曉夫

綽號赫禿子,關於赫禿子大家都知道,也就不多說了

3 什維爾尼科

絕對的老資格,和列寧共過事。

以下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4 格裏申

莫斯科市委書記,後出任蘇聯全國總工會主席。聽老爺子說過,此人對中國特別不友好,特狗食。

5 拉希多夫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不知是夜裏著涼了還是吃的不對付,結果跑肚了。我哥說我是拉希多夫,我還去我媽跟前兒告狀。

6 馬祖洛夫

白俄羅斯黨魁,後來和波利揚斯基一樣,出任第一副總理,主管工業。1968年蘇軍入侵捷克,馬祖洛夫是總指揮。

7 姆日阿瓦納澤

來自格魯吉亞,政治局裏總要有格魯吉亞的一席之地,盡管隻是候補。

8 謝爾比茨基

來自烏克蘭,和基裏連科,契爾年科,格列奇科,安德羅波夫,斯米爾諾夫等人一樣,都是第聶伯幫的重要人物。謝爾比茨基在烏克蘭二十餘年,樹大根深。據說烏克蘭的集體農莊主席,都是此人一手提拔。最後就連幫主勃列日涅夫都奈何不得。

以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