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成敗之鑒:陳立夫回憶錄

(2007-12-11 14:50:04) 下一個

(三 十九) 敗之鑒

《 成 敗之鑒 : 陳立夫回憶錄 》, 陳立夫著 , 1994 年 ( 民 83 )6 月台灣正中書局初版一 印。平 裝本,毛筆的簽名和日期,無上款。 8.5 品( 8.5/10 )[ VG: Fair+/Fine ] 。 2007 年 8 月得標於 台灣 雅虎 電子拍賣。售家 , 奇魔和露天兩 大網拍上獨樹一幟的“李仔糖舊書”,於絕版舊書方麵有相當的壟斷。缺了他家,“ 雅虎奇魔 > 拍賣 > 圖書與雜誌 > 古書善本”那條線將會遜色不少。

 



“ 蔣家天下 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 ” 陳家黨, 國民黨史上由 陳氏兄弟 果夫、 立夫主 導 的“ 組織派 ”( 又號 “ CC 派 ”) 政治 勢力 , 當年權傾一時 , 威震四 方, 更兩手 ( 昆仲 ) 遮天 ( 老蔣 ) 。四九年 “ 轉進 ” 入台灣,在 國民黨的回爐改造中,小陳 順帶被修理了一回 [1] 。以五萬美金的開拔費,給放逐到美國去退思補過:養雞、製醬、做皮蛋。一晃十九年,到 1969 年才被請回台灣。之後,政治就幾乎和他沒多大幹係了,唯有 “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堪稱其晚年的傑作。 回憶錄竣工 出版之際,陳 立夫已屆九五高齡。台海兩岸、國共兩黨的主政者們,政治資曆 ( 非以年齡 ) 上排排看,多是他的孫輩、重孫輩,他也因此當得起 “ 六朝元老 ” 的榮譽了。 “ 青山依舊 在,幾度夕 陽 紅 ”應該為 回憶錄 的基調?------倘如是,書則會名 《 成 敗皆空 》 。 《 成 敗之鑒 》 ,道出了幾分的執著、感慨和不平。



回憶錄的 超脫與否,從作者的人物臧否上可窺得一斑。 “ 打天下靠軍事,治天下靠經濟。國父是 經濟長才,而乏軍事長才為之助,故不能得天下 ;蔣公是 軍事天才,而乏真正經濟長才 ( 尤其於抗戰勝利後 ) 為之助,故得天下而複失! ” [2]



論斷有無道理,不必就教於共產黨對手,怕是在國民黨黨內,乃至自由派、第三黨那廂就通不過!李宗仁的控告: “ 蔣先生既不長於將兵,亦不長於將將 ” [3] ; 唐德剛的轉述: “( 蔣 ) 充其量指 揮一個師,還很勉強 ”( 出處待查 ) ;曹聚仁的挖苦: “ 老蔣的脾性才略,指 揮一個排也就到頂 了” ( 《 聽濤室人物 譚 》 ) ; 胡適之的旁證: “ 講起大陸,說 ‘ 純粹是軍事征服 ’”( 張愛玲 “ 憶胡適之 ”) ; …… 。再 演繹下去,國民黨半世紀後繼續丟掉了東南一隅、半 壁 江山,並非缺乏 “ 經濟長才 ” ,蓋因 缺乏 “ 選戰 長才 ” 罷 ?至於 孫蔣以降,少有不為陳立夫所貶者,尤其對國軍的將領們:何應欽、胡宗南、白崇禧等。最受詆毀的,竟還是國舅宋子文!簡直到咬牙切齒: “…… 見識小、度量小的人,絕不能治大國的。又如果他中國書很少讀過,他寫的說的都是英語,他自然不能治理中國了 ” [4] 此論 ------ 和毛氏諷“二十八個半”不謀而合 ------ 滅了超級 “ 海龜 ” 們的威風 , 盡管陳自己也是兩年速成的幼 “ 海龜 ” 一 。

回憶錄的局限,環境使然。唐德剛披露過: 陳立夫 “ 應約在哥大口述曆史學部,盤桓了好幾年,說盡了他的一黨一派之言,真是十分精彩 ” [5] 。後來 回到台灣,又“ 另起爐灶,自己執筆,從頭來過。 ” [5] 那時已人在屋簷下 ------ “ 這部在 台灣撰寫的回 憶錄,與他早期的著作,就是不 同的 兩部 書了 ! ” [5] 假使陳留在美 國,或者投共, 《陳立夫回憶錄 》一定不亞於 《李宗仁回憶錄 》,會一樣的有味道。舉例一, 唐說的 這個掌故,絕絕對對進不了 《 成 敗之鑒 》:

“原來 這是當年國民黨中,‘ 政學係’官僚所 導演,離間他們蔣陳關係的一幕最精彩的演出,‘ 蔣家天下 陳家黨’ ,可能也是他 們叫出來的。事緣在某次國民黨中央的選舉上,陳立夫得票,居然比蔣還多出幾票,雖然蔣中正的‘ 正’字也被 監票人,當成五票,數了進去。 蔣一 見此選舉結果,頓時大怒,竟舉起台上的木椅,向陳立夫砸了過去。其實,這隻是政學係一樁高明的陰謀,來離間他們蔣陳的關係而已。當我把這一真實而有趣的小故事提出,向陳公請益時,陳還含笑地說,這不是陰謀,是他當時的確比蔣公在黨內,更得人心!” [5]

陳立夫先生享高壽一百零一。原以為他的心胸內秉或豁達坦蕩,或知足常樂,或老僧入定,延年益壽不外的類型。讀罷回憶錄,則有大相徑庭的印象。比如,遭老蔣貶斥後,他 “ 不禁鬱結填胸,久久不能釋然。 ” [6] 因是,陳氏的養生法 ------ 錄下貢獻給書友 ----- 對長命百歲應有關鍵的功效。 竊以為該回憶錄之妙,正 存乎此道。如果付諸行動、融會貫通,比起得手作者的題名簽字,豈不更加地益人!




此簽名本原為台北市萬壽路 27 號的社會局文山老人服務中心所有。當初如何進去?猜想是和大陸籍老榮民們有關聯,屬批量贈送。由此,隻見簽名,不見印章 ------ 陳 立夫那樣老派 文人 的 私授不應缺失。卻又如何出來?沒有向李兄打探。它的品相一般,書脊殘存貼簽的痕跡,扉頁大概因有印章被撕除 ( 簽名是在封後原第三空白頁上 ) ,商家是怕公書而不好交待吧。留在書口的藍章還是漏了餡兒 [7] !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殘酷地清除館藏汙染。 即便扉頁有章,即便脊背帶標,還夠得上九品書況;“嘩嗤”一下,目的是退伍轉正,書卻降到八五品了。




備注:

[1] “ 複聽總裁繼續說: ‘ 如果你們不相信我來改造,你們跟陳立夫去好了! ’” 《成 敗之鑒》 p.380

[2] 《成 敗之鑒》 p.455

[3] 具體理由: “ 抗戰時, 他常常直接指 揮最前線的師長,抗戰後對共軍作戰,他竟然連團長也指揮起來。他指揮的方法是直接掛電話,或直接打電報,故戰區司令長官甚至集團軍總司令和軍長都不知其事。” 《李宗仁回憶錄 》,政協廣西文史資料版,1980年, p.839

[4] 《成 敗之鑒》 p.338

[5] 見唐德剛 “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

[6] 《成 敗之鑒》 p.381

[7] 湯姆 ∙ 拉伯的 告誡:“ 用 簽字筆在書口補上一個大大的簽名,如此一來,就算有人發狠撕掉有簽名的那幾頁,總不至於把整本書全拆了。” 《嗜 書癮君子》, p. 17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