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嘉宏

汽車、運動、遊玩、文學創作、攝影詩詞……
個人資料
正文

海磯釣釣組圖解及拋投技巧

(2015-11-22 06:04:29) 下一個

1、各式中通浮標釣組

磯釣界把浮標釣組設定成三大主要類型,分別是固定式、遊動式及移動式釣組,這三者都是根據浮標在母線上的狀態而言的。

(1)固定式釣組。為最基本的組合形式,浮標直接被固定在母線上某一位置,不能上下移動。這是公認漁汛反應最直接、最鮮明的類型,但適宜的釣棚深度有限,例如18尺竿而言,若把浮標至鉤子的距離設定到550cm以上,那麽拋投和收線將有困難。

(2)遊動式釣組。此種釣組允許丹錐在母線上有一段可上下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依此活動空間的不同,還可分為半遊動與全遊動兩類。

半遊動釣組是把丹錐的活動範圍用上下兩個線擋限製住,其間距可從幾厘米到超過一支竿子的長度,因此浮標可在範圍內遊動,使釣組得以搜尋深度在5~10米之間的水域。

全遊動釣組則是丹錐位置完全不受線擋的限製;理論上這麽做就可炭雕審核釣棚深度,但真正使用時,釣組會受風、浪、潮汐、水流、配重等影響而無法任意下沉,故其搜尋深度其實跟半遊動式差不了多少。

(3)移動式釣組。它適用於比遊動式釣組更深的場合,基本是以高載重浮標搭配重鉛,好讓釣組迅速下達深處。此種釣組多半用外掛式長標,原因是該浮標與母線接觸的範圍很小,移動時摩擦阻力遠比中通的丹錐浮標輕微,故比較方便釣組(鉤子)下到深處。

中通浮標釣組不論固定式或半遊動、全遊動式,擴充性都很好,釣者可視需要加裝子線浮標或水中標。而近來更流行一種特殊風潮,把原本會很沉、比重較大的水中標改成比重跟海水相當接近,造型也由球形或吊鍾型變為杯子裝,用來搭配幾乎沒有載重能力的丹錐或船型浮標,製成全遊動釣組,其用意很顯然是著重在提高釣組的乘流性而非下沉深度。

2、各種外掛浮標釣組

一般而言外掛釣組有三種類型,他們是天狗釣組、長棒浮標釣組、短棒浮標釣組。

(1)天狗釣組。其結構通常很簡單,原因是浮標本體多會下沉,造型有屬水阻力大的短胖三角錐樁,故不需要水中標、子線浮標等,甚至連咬鉛都可以省掉,直接把浮標固定在母線上,搭配適當長度的子線即可下竿。

(2)長棒浮標釣組。又分為浮花仕掛與垂直仕掛兩種,前者是台灣東北角藻餌磯釣專用的釣組,浮標可為固定式或半遊動式,但就算是半遊動式,其遊動範圍通常也很小,倒是子線往往長達5米或更長!後者普遍見於各類磯釣場合,浮標上下兩線擋間的距離有可能相當遠(例如10米以上),子線則相對短得多(多半不到2米),這即是所謂的移動仕掛。

(3)短棒浮標釣組。這類釣組中最值得介紹的是發源自台灣東部烏石鼻海岸的簽仔釣組。此種組合浮標上下兩線擋間的距離可以和長標垂直仕掛一樣拉得很遠,但一般不會那麽誇張,5米以內算是最常用的。

3、各類複合式浮標釣組

用丹錐浮標加子線浮標下竿的方式,被視為複合式浮標釣組中“二段式釣法”的一種,在這組合裏麵,丹錐浮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拋投與控線,表達漁汛的任務移到了另一枚小浮標上。類似的釣組以阿達利釣組、連橫釣組、雙丹錐釣組較具代表性。

(1)阿達利釣組。它跟原始丹錐浮標加漁汛浮標版本的差別,是把丹錐浮標改成專用的助投浮標,並且線係上多了一條中繼線、一個中繼浮球。這些改變使拋投釣組變得更容易,母線與子線不易互纏,而且釣組的抗浪性與乘流性都有提高操竿控線也更容易,唯垂釣深度受到嚴格的限製,釣者必須有良好的操控水流及撒誘餌技巧才玩得好。

(2)連橫釣組。或稱“火車籠釣組”,其形態類似阿達利釣組,但把中繼浮球和漁汛浮標換成一連串由大到小(或同體積)排列的目印,由這串小東西作為漁汛識別工具。

(3)雙丹錐釣組。這也是丹錐浮標釣組的延伸變化之一,通常使用一大一小兩顆丹錐浮標,上方離鉤子較遠的體積較大,,相當於助投浮標,下方的體積與承載力均較小,有時還幹脆直接用會下沉的,丹錐當做漁汛浮標或水中標用。

如何拋投釣組

拋投技術其實不難學,熟能生巧而已,不過很多老手可能就是因為太熟了,反而常在一個小動作上惹來旁人訕笑,那就是出手前忘記先把放線架打開!

以下是常用的幾種拋投方法:

(1)反手拍法. 這動作有點像打網球時揮反手拍的樣子,對慣用右手持竿者而言,是右邊有其他釣客站太近時的最佳拋投法。

(2)向下沉淪法。當處在地形陡峻的釣場,而標點又恰在腳邊時,根本就不需要動用拋投技巧,直接放線讓釣組掉下去就可以了。

(3)中央突進法。在擁擠的釣場上,若標點很近且你兩邊都有人下竿,是你無法大動作揮灑時,可效仿池釣的方式拋竿。

(4)天公破法。這是所有拋投釣類的基本技巧“射程”頗遠,是無數釣友入門是第一個學會的拋餌方法,但它也是許多人唯一所知的方式。

(5)高壓發球法。加入右手持竿者的左邊有人妨礙拋竿,就可以用這種方式操作!

學習這五中拋投法的同事,還必須注意另一個重要問題:釣組落水時的姿勢很重要。有些人以為掌握很多種拋投方法或跑的越遠、拋得越準,功夫就越高強,殊不知加入釣組入水姿勢不佳的話,那些功夫根本就是白費!

當釣者拋出釣組時,因為浮標通常重量最大,故它會飛在最前麵,而子線、鉤子較輕,多半跟在後頭。這現象很容易使線係發生倒纏,而且釣組入水時將是浮標在最遠處、鉤子跟在後麵的狀態,這對垂釣來說是很不利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釣組即將接觸水麵時,預先稍稍按住線杯以停止母線逸出,使浮標受牽製而不再飛遠,但子線卻仍能借慣性繼續往外伸開,如此才不會出現釣組倒纏或浮標跑到鉤子前麵去的現象。

不要放牛吃草

玩浮遊磯釣而“放牛吃草”的人太多了,他們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

有些人觀念比較傳統、、比較相信以前日式磯釣法,認為浮標必須“穩定”浮在水麵上,而這穩定二字,製得是不易搖晃,不易被浪頭壓下去,也不易被水流吸下去。這種想法讓很多人從一開始就努力找符合條件的浮標,並且漸漸習慣於把釣組丟在水裏很久都不去理會,除非看到出現了所謂的“假漁汛”他才趕緊將浮標拉出來!

有的人觀念比較新,相信浮標不受拘束的所謂全層釣法、全遊動釣法以浮標沉入水下的所謂沉式釣法威力更大,所以不再介意浮標是否能穩定地直立於水麵上。但這種人往往因為看不見釣組在水下的狀況,也沒認真想過下竿環境適合不適合於那種釣法,所以根本不知道該怎麽關心釣組,知道出現棘手的瓜地問題,他們才知道大事不妙!

以上兩種人都很難有好收獲。因為即使是一條單純、穩定的水流,也純在著表麵流速較快、下方(尤其貼近海底部分)流速較慢的事實,而釣組中體積最大、最容易被水流推動的,是那顆浮在最上層的浮標。而體積小、重量大、不易被水流推動的,是位於深處的鉛垂。假如釣組在海中放任自流,是不可能自動呈現出理想狀態的。

更有甚者,子線、鉤子和誘餌都在水麵下,但浮標的一部分和大多數母線都暴露在受風浪影響嚴重的空氣中,假如釣者不以優異的控線技巧來控製浮標與釣組間正確的相關位置(就是讓浮標在後,釣餌在前麵,子線充分伸展開來並適度打斜),又如何談得上“誘釣同調”呢?

因此,想玩磯釣就絕對不可“放牛吃草”,你必須非常忙碌地做好“張線”工作。

張線,指的就是操竿控線,其用意有三個:

①製造合理的線係狀態。將子線伸展開來並適度打斜,而且讓鉤子順流漂在前麵,浮標跟在後頭。

②製造誘釣同調的機會。讓釣餌和誘餌在恰當的時機、理想的地點交匯。

③製造晃餌誘魚的效果。讓釣餌產生類似小生物掙紮的模樣,以勾引掠食者開口大咬,或者造成一種不尋常的同台,激起好奇的目標魚張嘴咬咬看。

日本現代浮遊磯釣大師小裏哲也,曾把操竿控線技術歸納為十種方法,內容包含各種利用裝備、環境和釣者自身條件的控線技巧,是當代最夠分量的技術指引。這套融合了大師數十年功力的技法,內容頗為深奧,新手難以領會個中奧妙,所以下麵提供一個簡明版的玩法供大家作為入門者參考。

這個簡明版的玩法叫做N字操竿法,其實實施步驟如下:

①拋投釣組時,以浮標落向潮流的上遊出、子線和鉤子落在下遊為原則,然後適度放線讓釣組下沉,讓浮標就定位(意即使上線擋抵到浮標,鉤子到達預設的釣棚)。

②放線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潮水流速與釣組上外加的重量(如咬鉛、轉環等等)的關係,勿使咬鉛下沉太快而釣餌反倒漂浮在上麵,同時還要讓鉤子,釣餌始終保持在前,浮標跟在後,子線展開來並打斜成一個恰當角度。

③當浮標就定位、釣組沉到預定釣棚深度之後,可以讓釣組以合適的姿態稍微漂流一段距離,看看有無咬餌訊號。

④如果未出現值得注意的漁汛,即開始以輕柔動作稍稍拉引母線,使鉤餌出現緩慢向上提升的狀態,直至浮標碰到下方線擋或卡拉曼棒,或者是鉤餌升高到你設定的搜索上限為止。

⑤接下來再輕緩放鬆母線,讓釣餌再次下降到預設的釣棚深度。

⑥持續操作前兩步驟,讓釣組在水流中做出連串N字形的運動,以搜索此範圍內的魚蹤。

但做這套動作時,必須注意避免造成釣餌突然的抽動。鬆線放回釣組時,也要提竿帶住母線慢慢放,免得又發生咬鉛沉的快,而釣餌襯得慢,反倒漂在上麵的情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