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汽車使用木製或鐵製的車輪,汽車的懸架結構也不完善,再加上路麵行駛條件不好,盡管汽車行駛速度不高,但還是顛簸得厲害。
有位海軍上校對乘坐早期汽車的感受如下追述:“是我初次嚐試不用馬拉的交通工具。1896年,我乘坐鐵輪的汽車在高低不平的花崗石路上行駛,車子的劇烈顛簸使我聯想到藥水瓶上的說明——服前搖勻”。
橡膠輪胎的出現是汽車進一步發展的先決條件。提到橡膠,人們自然會想到橡膠之父查爾斯·古德伊爾。1834年,他受焦炭煉鋼的啟發,開始進行軟橡膠硬化的試驗。經過無數次失敗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硫化橡膠受熱時不發粘而且彈性好,於是硬化橡膠誕生了,橡膠輪胎製造業從此也應運而生。
1845年,英國一個鐵匠獲得了第一個橡膠充氣輪胎的專利權。他用塗有橡膠的帆布製成內胎,外麵包上皮革以抵抗粗糙路麵對它的磨損,然後充入空氣。1900年實心橡膠輪胎幾乎普及。
為了提高實心胎的性能,當時的製造商在橡膠內胎中填充了五花八門的東西作為減震材料。實心胎應用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但要提高實心胎的性能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們又把眼光投向了充氣輪胎上。
1895年,法國人米希藍把1888年發明的自行車充氣輪胎經過改良後安裝在汽車上,參加巴黎至波爾多的比賽,才出現首輛使用這種輪胎的汽車。
1911年,美國哈德門輪胎和橡膠製品公司的財務管理員菲利普,在亞利山大·施特勞斯的文件中發現了施特勞斯於1894年的一次發明,即可織物在一個方向上拉伸而在另一個方向上卻不變。於是他們公司利用這一發明,推出了成套的內外胎,即用橡膠和織物織成外胎,裏麵裝上橡膠內胎。至此,充氣輪胎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汽車才真正穿上了現代化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