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藍色狂想曲》

(2007-11-24 15:22:46) 下一個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藍色狂想曲》 鑒賞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第一部“嚴肅”的作品,不管用什麽方式演出,一直都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原因與其說是深刻的表現力與精湛的結構,不如說是燦爛豐美的旋律。換了其他作曲家,《藍色狂想曲》可能隻是許多爵士樂演奏、旋律裝飾音、半即興器樂演出的大雜燴,然而,格什溫擁有非常準確的節奏感與20世紀罕見的旋律創作能力,是《藍色狂想曲》成為爵士樂時代樂觀的抒情風格及舞蹈活力的代表。“喧囂的二十年代”有自己的靈魂,《藍色狂想曲》正是其代表。

樂曲以獨奏單簧管低音區裏的一個顫音開始,這是一個上升音階的基礎。當音階上升到最高一個音符時,作品的一個放任不羈的主題迸發了出來。接著,法國號和薩克斯
管奏起了一個節奏性很強的主題。它和上述的單簧管主題情調十分接近,就像是這個主題的變形或延續,隻是較前者更加強勁有力,而且顯然帶有舞曲風格。

鋼琴又以另一個變奏加入,並引向一個輝煌的、重述各主題的獨奏。現在,主題以果敢有力的音響出現在樂隊齊奏的音樂中,明亮的小號又奏起了一支開闊嘹亮的曲調,音樂就此掀起了一個異常活躍的新高潮。

樂曲的中段是一首弦樂器奏出的美妙歌曲,這是全曲的中心,也是美國音樂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這段音樂寬廣流暢、溫柔感傷,有一種類似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基本主題的風格。

一個速度變化帶來了樂曲的尾聲,是鋼琴與樂隊之間十分默契的配合。整個樂隊以雷鳴般的氣勢再現了樂曲的主題後, 就以一個漸強的和弦輝煌地結束了全曲。

由於格什溫創作《藍色狂想曲》的時間十分緊迫,他對配器沒有把握,所以這首樂曲最初的配器是由美國著名作曲家格羅菲完成的。後來格什溫又為這首曲子重新配器,這也就是現在的交響樂版本。

(資料來源:《音樂生活報》及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