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品牌意識和全球策略

(2007-11-14 14:04:43) 下一個
當我經芬蘭朋友介紹, 第一次使用facebook, 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可一下子也想不起來在什麽地方, 什麽時候有過這種感覺. 隨著對facebook使用次數的增加, 我突然發現這個網站背後的idea竟然和我們中國人熟悉的chinaren幾乎是如出一轍. 上wiki一查, 發現這個目前已經舉世聞名的facebook僅僅是04年才建立的. 而我們的chinaren建立的時間是1999, 其實兩者都是把重點放在了學校和學生. 因為學校裏的氣氛是最活躍的, 尤其是大學, 而學生往往又因為年輕, 壓力小, 敢於嚐試各種新生的事物. 換句話說, 學校環境, 尤其是大學校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長環境. 我說的成長環境不是對人來說的, 而是對idea, 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 新的idea和科技試驗能在這裏迅速得到發展和自我完善. 這個並不是我今天討論的重點, 比較兩者的成立時間, chinaren有高於facebook近5年的曆史, 這個時間差距在高速發展的數字科技中, 可以說facebook是chinaren的grandchild了. 再比較兩者目前的發展趨勢和影響力來看, 又印證了一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灘上... 當然chinaren今天的發展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尤其是在2000年被sohu收購以後, 其用戶人數和使用範圍都得到了進步. 可是其後續的發展, 在我看來眼光實在有些短淺了.

chinaren的發展並沒有隨著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增加的提高其在海外的市場和知名度, 至少這是我在三年海外留學生活的體會. 不僅如此, 很多過去的客戶逐漸減少或退出了chinaren這個舞台. 個人覺得大致有兩個方麵的因素造成了今天chinaren和facebook的差距. 第一, sohu公司在chinaren的使用上過於局限了. 既然sohu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數字服務商, 為什麽不能在海外投資設點呢? 網站生命的一個重要保障是性能, 主要是訪問速度, 操作完成速度, 提供的上傳空間... 而限於國內與國外網絡連接的狹窄帶寬, 在國外設點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略, 且有利於吸取當地相關服務商, 提供自己實力的同時還能減少競爭對手. 通過和當地各種有特色, 有一定名聲的服務商聯盟, chinaren本可以在海外打開一個非常不錯的市場. 比如說在北美和未名交友, , 在北歐和kina.cc等當地知名網絡服務建立良好的同盟關係. 可惜保守的經營模式和自我定位在對手成長起來之前, 已經把自己的發展空間給限製住了. 最終在04年被美國哈佛的一個學生搶到了機會, 一舉打開學校網絡社區在海外的應用市場. 從此其他競爭對手, 如chinaren, 將很難再與這個先得者較量了. 因為市場的天平從被發掘的那一刻已經開始傾斜了, 並在科技這個催化劑的作用下, 按照指數法則急劇偏向一方.

其實chinaren於facebook的這種搏繹並不是第一次了, 騰迅QQ和微軟的MSN的較量就是中西方科技發展曆程中的最引人注意的一個例子. 兩者同為1999誕生, 到今天, QQ隻能說在大陸還有不錯的市場. 這個為中國人定製的軟件甚至不能占領整個華人圈, 又怎麽能與已經走紅世界各地的MSN對抗呢. 這樣的例子應該還很多, 我這裏說到的不過是兩個最矚目的應用, 同時也是最讓我傷心的兩個現實.

把問題深入分析, 我得到以下幾條結論:
1. 中國人聰明, 創意絕對不在西方人之下, 好的idea並不是提不出來.

2. 中國的科技應用在發展上繼承了一個中國人傳統的劣勢---自我封閉. 這與大多數海外華人經常形成的華人圈, 不能很好的融入當地社會有很大的聯係. 雖然這個不能一棒子打成缺點, 但是畢竟在全球化和各種文化相互融合的今天, 這種社交方式必然造成圈外人的各種誤解和敵意. 同時限製自身的發展空間. 這一習慣很容易遺傳到中國人在各種領域的發展, 比如說國產科技的海外市場開拓

3. 和西方世界相比, 因為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 我們的產品在海外擴大有很多固有的劣勢, 比如說不同語言版本的開發, 表現模式, 重點推薦, 用戶習慣動作分析等. 不克服這些障礙, 很難獲得其他地區的認同, 也就不可能得到對自己產品的承認.

4. 中國商人不夠ambitious, 或者說理念上有缺失, 我的個人感覺是, 很多中國商人以金錢作為衡量成果的指標, 而不是品牌, 或者聲譽的影響力. 比如說, 這麽多做資源開發的公司, 少有聽說哪個企業把自己家生產出來的煤, 木頭, 鋼鐵... 命名頭銜的. 而我在芬蘭就聽說過過於NOKIA在自己生產的木頭上刻字一說. 不管這些木頭做成什麽東西, 上麵有我的名字, 就是質量和服務的保證. 法國的葡萄酒的命名就更是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了. 在去Bordeaux參觀葡萄莊園, 發現那裏人把自己產出的酒 分類非常細, 甚至對客戶提供自己莊園曆年來對產品的一個綜合統計清單, 以說明哪些年份好, 哪些年份稍差...
重收益, 輕品牌的短淺也導致中國同行之間的競爭常常是通過降價來排擠對方. 很少去想, 價格是自己這個牌子, 名字的價值體現. 爛價往往意味著爛自己的聲譽. 猶太人很少作便宜生意, 估計他們不大願意對客戶說:我們的鑽石是最便宜的, 而是說我們的鑽石太好了, 所以價格很高, 但是值得...

5. 中國人雖然也喜歡拉幫結派, 但是在生意上似乎不太懂得聯盟的重要性和意義. 也許是我們的誠信實在是太低了, 以至於我們不太相信同伴, 抑或是我們過於自私, 不願意看到同行的興隆...總之, 我覺得中國企業在海外拉幫結派的能力太弱了. 難道我們經曆了一個世紀的被動, 還沒看出來對方是一群人, 而不隻那幾個為頭的嗎? 當一個概念從一個個體發展到一幫群體的時候, 這個概念就轉化為實力和背景, 以及思想和理念的共識了. 這個強大的集團不是一個個體可以挑戰的, 而中國似乎正在作這麽一個孤膽英雄. 悲壯, 是我唯一能想到的結局. 順便說一句, 當初俺們進聯合國, 可是靠亞非拉兄弟們抬進去的阿.---毛主席(or 周總理)語錄.....

6. 信心不足, 也許是國內公司及其產品少往海外推銷的一個原因. 可能是我們聽到太多國際性大企業的名字, 聽說太多了, 以至於忘記了對方也是人, 他們作的東西也有缺陷; 包裝是一種手段, 而不完全代表內在品質. 難道在技術上chinaren比facebook低, QQ不如MSN好用?? 作為這類軟件的職業開發人員, 我不覺得. 事實上因為中國人力便宜, 我們應該能提供更多的選擇, 更全的服務, 更快的更新.... sohu公司, 騰迅公司應該這樣認為, 我們比微軟更有優勢, 既然他能做到這個程度, 我們為什麽不把商品排到他家門口試試. 美國不是自由國家嘛, 網絡又那麽發達, 那就在那裏裝上一批服務器, 免費給當地人提供平台, 還贈送廉價的中國手工藝品, 讓他們用熟了, 離不開了, 他們也就離不開我們的產品了. 名聲也出來了, 利潤開始翻倍了...

關於抄襲, 數字科技的發展曆程中, 經常聽到各種是非傳言, 其中科技抄襲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一直到今天也很難有一個解決辦法, 原因是同類產品太多, 而核心的idea卻是相對很有限. 同時為了保證兼容性, 易操作性, 各種同類產品之間互相模仿的事時有發生, 由此產生的相似性也就難免. 事實上, 以我的開發經曆來看, 所有的開發人員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其他人的東西, 包括開源代碼, idea, 結構, 圖樣.... 以此控訴對方侵權和抄襲難說是公正的. 但是這裏有一個程度問題, 完全照搬套用, 少有更改, 並直接將其作為商品獲取利益, 歸為個人所有, 應該屬於被控訴的對象. 國內不少企業擔心自己的產品投入國際市場後會被起訴, 我覺得應該首先敢於嚐試, 當初微軟被指控抄襲蘋果的設計, 最後也沒看到受了什麽懲罰. 傳言Cisco過去指控華為仿照其產品, 現在華為都發展到可以收購3Com了, 也不見有何抄襲危機.

可見市場還是有一套自己的公平機製. 一味抄襲他人的公司是無法得到發展的, 必然被同行排擠, 同時永遠落在科技興起之前. 雖然QQ經常被控訴抄襲了ICQ, 我個人覺得今天的QQ早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和發展團隊了. 完全應該走出國門, 同時通過向open source做出支持和貢獻, 獲得外界的好感. 最終成為科技世界中的莊家, 進入各大聯盟, 共同發展. 這樣也能利用聯盟的貿易壁壘保護自己, 穩定發展.

衷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能學習華為, 中興, 學習日本公司在海外的發展策略, 努力打出我們的國威, 創造出一個有聲譽和影響力的商業集團軍. 這裏借用一句古語(聽來的)----怒而戰之, 不如威而屈之(攻心為上, 破城為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