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瑤族禁風節

(2016-02-29 14:46:49) 下一個

瑤族禁風節 我二哥幾年前給我介紹過 從此我再也忘不了,小時候過年上街 人們喜歡往空中 地上扔鞭炮、"壞小子"們往漂亮姑娘身上扔鞭炮,小時候我看別人就往我姐身上扔鞭炮, 但從沒見過這樣放鞭炮的場麵 激動人心 民間的習俗伴當地人世世代代 生生相息。二哥嫂與友人在寒風中騎自行車一百三十多公裏 趕去 一個瑤族村寨看瑤族禁風節,他們一到周末一幫朋友騎友就往農村跑, 以前是農村人有事沒事去城裏走親戚, 現在反過來了, 我每次回去最開心的就是去農村。 下麵是哥哥寫的文章 ,從小我就喜歡讀哥哥的信,樸素親切,那時在大學的時候, 哥哥也說他最喜歡讀我和母親給他寫的信。 從小就喜歡哥哥身上的俠士氣度和詩意情懷,熱心幫人又特能吃虧, 他都不覺得吃虧有什麽, 事實最後證明他也沒輸, 他在他的同學朋友中活得最灑脫, 同學聚會時他簡直像個大學生, 而其他人已經老態龍鍾了。

經哥哥同意在這與朋友分享,他們說的是家鄉話,溫和又爽朗豪邁, 如同家鄉的山水一樣, 人的風貌和語言都是那塊土地長出來的, 

”春節元宵過後的正月二十,是瑤族的一個節日,起碼是坪村附近的瑤胞的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的禁風節。
      關於這節日的來由說法之一是:
      禁風節的由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遠古時風神發怒,宛田廟坪村寨受災,之後一位神仙指點說,在正月二十這天禁風禁聲,祭祀風神便能消災解難,村民一試果然靈驗,於是這一天便成了禁風節。村寨裏禁風禁聲,人們全部離家去了廟坪墟,廟坪墟就成了禁風人前往歡鬧的地方了。
      由於近年各地新興和發掘的節日很多,大多是商業化和表演化了,外地人比當地人參與得還多。
      所以,在此之前我總覺得他們說的那個廟坪禁風節也會沒什麽意思。
      2012年2月11日周六農曆正月二十,作為每周一次的騎行活動(天雨除外),我們捷安特自行車俱樂部一行48人,冒著低溫北風前往廟坪村。
      繁鬧的墟場,盛裝的瑤妹,天空中飄動著特形汽球,小孩們比大人要高興得多。一切沒有超出我的想象,與本市周邊的幾個大墟場沒什麽兩樣。隻是正在比賽的籃球場邊擺放的成箱的鞭炮有點使人費解。
      從籃球賽結束的12點15分開始,後來的一切都出乎了我的預想:
      鑼鼓聲響起,舞獅者在鑼鼓聲中用一種武士般的神情著裝,並隨鑼鼓聲來到球場中央舞動。
      忽然有數串燃放的鞭炮扔到了舞獅身上,舞獅者巧妙的躲閃開,並表現出了一種從容,觀眾頓時報以歡呼。此時我還有一點報怨:怎麽能扔到獅身上呢?這樣不安全,有點過份了!
      看過幾分鍾後,心中頓悟:舞獅者就是來被炸的,場邊成箱的鞭炮是用來炸場中央的舞獅的。
      再往下就是炸與舞的互動:炸者出手刁鑽,獅的全身都是他們的攻擊點,舞者機智無畏,大有“為了吉祥平安,為了風調雨順,為了秋有豐收,向我開炮!”的英雄豪氣,引得觀眾連聲叫好,歡呼不斷,整個球場數以千計的人是群情高昂。
      從我記事到如今,見過點世麵,但此情此景,覺得少見、震撼。
      一小時過去了,場上高潮迭起,不見潮退,反見成捆成箱的鞭炮不斷從場外運進場內,而球場的水泥地麵早已被清一色的鞭炮紅取代。
      不覺得已經是肚餓難當,隻得隨隊退場前往中餐,在餐廳裏端碗遠眺,那球場方向的上空依然股股硝煙飄騰,不時傳來陣陣炮響,心想那些炮手和舞獅者怎就不知疲倦和肚餓呢?......
      有意思,廟坪瑤族禁風節有意思。
      為了這個節,這一天在我們在低溫寒風中往返騎行了一百三十公裏,騎得過癮,看得更過癮。
      我本是帶著一種順便看看的心情前往,回時心裏卻埋下了一顆明年一定再來的種子。
      明年你也想去看看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like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