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聽不少西洋樂,這些日子 突然想聽民樂, 特別那些伴隨自己成長的民樂,這些旋律有很多回憶和溫情,和父母手足的,小夥伴的, 甚至音樂會喚出當時的天空和街景
我們小時候 沒法聽到搖滾樂, 那懂什麽 Beattles啊, 其實 也蠻好,這樣民樂在我們心裏紮下根, 就像家鄉的佳肴美酒,土香土色, 在童年,這些味覺聽覺記憶總是伴隨著難以複製的愉悅和無憂 無論走多遠, 無論到天涯, 忽然某天,兒時埋藏在心靈角落的音樂響起, 會 猛回過頭去尋找。
《 北京喜訊傳邊寨》應該是從當時學校的喇叭和收音機聽到的, 小時候聽這些音樂, 哪懂背後的故事, 這曲《 北京喜訊傳邊寨》就是現在聽也一點 也聽不出裏麵的政治色彩, 小時候聽是怎麽現在依然 如故, 就是開心, 簡單地開心貝, 曲子裏舞蹈多歡快,配器對話多幽默詼諧啊,
我也想借這個機會,隨音樂去了解我們古老的文化,和 更多的風土人情,也想 知道為什麽這些曲子是民樂呢? 它們又是怎麽樂民的? 隨音樂回鄉尋根吧, 也希望民樂給我們 的同胞帶來更多快樂!
***************************
作品簡介 (百度)
該作品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後與馬洪業合作,於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偉大勝利之際,樂曲生動而形象的表現了當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個具有鮮明舞曲特征的主題組成(表現不同的舞蹈場麵),結構較為自由。
作者簡介:
鄭路——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後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樂曲《民歌主題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江音畫》等。
馬洪業——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員,並從事音樂創作。1954年後在東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他創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外,還有《愉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
分段欣賞:
引 子:用圓號模仿牛角號的聲音,奏出號召性的音樂。
第一段:這段音樂展現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麵。其強烈的舞蹈節奏,引出了熱情奔放、高亢矯健的旋律,這是第一主題。
第二段:姑娘們縱輕盈、歡樂的舞蹈情的跳著,腳勃上的鈴鐺嘩嘩作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這是第二主題。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這是第三主題。
第四段:樂曲突然輕了下來,雙簧管奏出輕飄而富有色彩的音調,象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這是第四主題。
第五段:小號奏出粗獷奔放的旋律,小夥子跳起健美、雄壯的舞蹈。這是第五主題。
第六段:姑娘們跟小夥子們對以輕快活潑的舞蹈,運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題。
第七段:牛角號陪襯著第六主題吹起,仿佛在為姑娘們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樂聲輝煌燦爛,把萬眾歡騰的熱烈情緒發展到了頂點。
音樂特點: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
熱情洋溢,粗獷奔放;
富有濃鬱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