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轉貼: 《陳丹青:城市、藝術、藝術家》

(2014-08-22 00:52:12) 下一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9065/201408/23399.html

看子女談論藝術家,想到這篇,其中有關於藝術家的內容,看看、笑笑~~

原文在陳丹青的《草草集》裏。

提到城市,常常想到城市的規劃。
城市規劃,就像一張名片,顯現一個城市的人文底蘊。
-------------------------------------



“當不成作家當畫家,當不了畫家,索性留長頭發打大領結了事。”這是上世紀魯迅調笑不成器的文藝青年時脫口說的話。不料此後,長頭發青年還是一茬一茬冒出來:我自己,年少時才畫幾筆畫,出道成功遠得還沒譜,怎麽辦呢,管他娘,先留起滿腦袋的長頭發!

美國上流圈子則笑談一組方程式,另有幾分真意在:窮人想當白領,白領想當資本家,資本家羨慕貴族,而貴族想當什麽人呢?

居然想當藝術家——這意思,不是想當誰、誰想當,卻說出一種價值觀:人生一世,低頭上班也好,億萬資產也罷,到了你看清楚、想明白,似乎還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當個藝術家最自由、最浪漫、最瀟灑。

紐約下城區蘇荷及格林威治村一帶,最觸目的人物要算是所謂“朋克”一族:彩發高翹、黑皮衣褲、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他們招搖過市,自顧其美,“藝術”得一塌糊塗,可是並不見得真是藝術家,或如魯迅所訕笑,是群當不成藝術家的人。然而少了他們,藝術區便不成其為藝術區。在“藝術”這條大船邊,永遠如藻類般附著一群群想要跟藝術沾親帶故的人。沒作品,沒成就,有啥關係呢?人哪怕僅僅打扮得像個藝術家,就有別於碌碌朝夕的上班族,有勝於為錢煩惱的資本家。

腳下是擬仿路易時代的鹿皮女靴,頭上是高加索皮帽;明明金發碧眼,卻穿一身剪裁得體的花旗袍——當我在紐約下城區人叢中目不暇接看美人,這才明白所謂藝術家先得是個動心思而懂細節的人:你看畫廊教父利奧·卡斯蒂裏一身正裝,儼然黑幫老大,左胸袋半露的絲巾,正是他早年捧紅利希滕斯坦著名作品的小圖案;用不著刻意尋找,單是家家畫廊當秘書的斯文男女,除了史論專業知識背景,還知道栗發搭配淺棕的衣衫,卷發避免花哨的毛領,櫃台上擺放的鬱金香花色也必呼應牆麵上的作品與色調……藝術家屬於哪種動物呢?不必是精煉空靈的詩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而是日常光陰時時事事能夠隨手化腐朽為神奇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上城的闊人區,尤在大都會美術館與現代美術館一帶,自亦多見卓爾不群的人:歐陸的貴公子,中東的俏王孫,更有本地大亨與富婆,然而畢竟是錢財身價惹人看,與下城區自稱“波希米亞族”的藝術家不是一路人。都說下城餐館的侍應生多見尚未發跡的演員、舞者、作家,還有詩人——60年代末,當最早一群窮藝術家進駐破破爛爛的蘇荷區,隻為租金廉,要不是紐約市政府高瞻遠矚,通過決議,法定那一帶開辟為永久性的藝術區,哪有後來幾十年的花樣與繁榮。數年前曼哈頓現代美術館關閉大整修,藏品於是遷至皇後區一所大廠房臨時對外開放。館藏遷移,招租貨櫃車便能運輸,可是紐約偏要擺藝術的譜,精心挑選誌願服務的一群美少年,個個穿上希臘時代的大長袍,給萬千市民簇擁著,捧著畢加索《亞威農少女》之類無價寶,浩浩蕩蕩,穿街過橋,煞有介事送到皇後區。

一座城市沒有藝術家,便即意態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藝術家,於是隱然騷動出異彩;城市若有春夢,恐怕是在等待藝術家,藝術家若有大夢,是到一座有藝術家的城市去——唐的長安、宋的汴梁、明的揚州,文藝複興期的佛羅倫薩、第三共和時代的巴黎、二戰後的紐約,各地各國成千上萬詩人藝術家絡繹於途,到這些城市編織藝術夢。藝術家是無視國界的人,法國大導演雷諾阿說:“電影就是我的祖國。”當他在好萊塢見到美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印度的電影人,他說,他們全是我的同胞……上世紀30年代大上海,周樹人、張愛玲、傅雷、梅蘭芳、卓別林、蕭伯納,都有蹤跡在,因為那裏曾經是藝術家做夢的地方;80年代到如今,北京城文藝圈種種幫派不去說,單說藝術家從圓明園給攆到通州的宋莊,從王府井老美院到大山子798工廠,有名無姓的才子佳人文藝群氓是隻見其多不見其少,為什麽呢?隻為北京是中國藝術家做夢的好地方。

藝術是什麽呢?有道是“江南草長,群鶯亂飛”,亦好比“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藝術你不要去管它,也不必怎樣去養它,有點時代的暖意,有點文化的水土,它就滋蔓生長,爭奇鬥豔,弄得你眼花……所以前麵美國人那句笑話還剩一句沒說完:既是連貴族也巴望當一回藝術家,藝術家想當什麽呢——藝術家以為自己是耶和華!

是的。西方人稱: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果如此,上帝豈不就是藝術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