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布雷利 Frank Braley
文|呂岱衛 David Lu
對於布雷利,我有好多話想說!
相信大家都已知道,他原本學的是天文物理學,直到1991年「意外」獲得伊莉莎白皇後鋼琴大賽首獎後,才就此立定誌向,往職業鋼琴家的方向發展。
然而對於這樣的人生際遇,或許我們並不陌生。史上有許多音樂家一開始並非誌在音樂的,鮑羅定就是最好的例子。創作對鮑羅定來說僅是平日從事研究之餘的閒暇樂趣,他真正的職業是的化學家。
但布雷利不僅是大賽傳奇,重要的是他的音樂詮釋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就拿近年他所錄製的蓋希文專輯來說吧,由一位法國鋼琴家來演奏充滿美國爵士音樂元素的作曲家,我覺得布雷利的演奏真是令人激賞。大家可以一起來聽聽「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這首曲子。這首曲子有許多不同的改編版本,除了原作的管弦樂版外,還有雙鋼琴、鋼琴獨奏、甚至四鋼琴的版本,不論任何一個版本,皆是難度五顆星以上的鋼琴作品,個人認為這首曲子的難度甚至遠超過大家耳熟能詳的「藍色狂想曲」。
這首樂曲看似結構單純,旋律清楚明瞭,然而樂曲本身的和聲與節奏複雜的程度實在難以想像。演奏者更需隨時掌握各聲部間的音色的變化與瞬間改變的樂曲氣氛,可說是所有鋼琴演奏者的惡夢。但是布雷利的演奏卻讓我們看到的完全不同的優雅詮釋。
首先,由一個法國鋼琴家來詮釋美國作曲家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這就帶有一種「回文」的趣味成分。而樂曲中無所不在的美式爵士音樂元素,更挑戰了布雷利對於美國爵士樂的掌握程度。其實布雷利的詮釋一點都不「美國」,因為他在這首曲子中將美式爵士音樂裡為求即興表現而犧牲的細膩音色與精準觸鍵全都表現的絲絲入扣。聽他彈這首曲子,就好像聽著一位優雅的紳士戴著絲質手套在鋼琴上演奏爵士樂般,風味獨特出眾,卻完全不覺突兀。
我非常喜歡他每一個和弦的觸鍵,按壓下去內斂而飽滿,溫暖而渾厚。各位可以聽聽他在第二主題(7'38")表現出來的抒情音色,我必須承認,如此內斂而帶有理性的蓋希文,是我從未聽過的詮釋。但這樣的詮釋卻深深吸引了我,因為這樣的音色,讓我更能細細的品味每個音樂所帶來的音響效果,而非如走馬看花般倉促奔向高潮樂段。布雷利細膩精準的演奏跟他粗曠的外表一點都不搭調,我一直強調的內斂理性,在他的琴音中無所不在。
然而這樣的詮釋是否會讓人有隔靴搔癢之感呢?一點也不會。聽聽他在12'28"車水馬龍的樂段詮釋吧。律動感十足的節奏讓我直接與金凱利(Gene Kelly)的踢踏舞產生連結,而其中的鋪陳與醞釀更是一鼓作氣絲毫不扭捏。每次聽到這段落總會讓我一再的反覆從頭一聽再聽,想搞清楚到底他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整首樂曲的鋪陳能如此順暢無礙,然而每聽一次就隻有讚嘆一次。許多資深的老古典樂迷總不太喜歡蓋希文,諸多理由當中,最常聽到的不外乎是他的作品往往「過於甜膩,不耐久聽」。我想若閣下是上述的「反蓋希文眾」,不妨靜下心來,聽聽由布雷利所帶來的詮釋,相信絕對會讓你聽到非比尋常的「蓋式音樂」。
現在,就請大家一起來欣賞連結中所帶來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