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every age its art, to art its freedom "
幾天前看維也納肖像畫展壓抑鬱悶,but, but, 但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和力量,感動 好奇驅使我再回去看,
當晚 打電話和法國好友討論,有點激動, 她說這個展覽她發現了自己的revelation!, 我說我知道是誰,說出畫家的名字 , 一位早逝的 維也納畫家, Richard Gerstl, 他的畫裏有一種 強烈的energy, 他簡直是 維也納的凡高, 如果他再活久一些
我們 一起再回畫展, 坐在畫廊裏 小聲交流, 發現自己從來沒有這樣喜歡現代畫, 讓我覺得驚奇的是,這些維也納 藝術家的作品中 幾乎透露了一次大戰的天機, 那難道藝術家是預言家? 難道貝多芬也能預言100年後的一戰, 這是他作曲的"Ghost", 不會吧?
印象中的維也納是圓舞的聖地, 是西西公主, 是音聖們的根據地,怎麽又成了世界上的鬱悶自殺的首都呢? 一個多文化的熔爐, 卻被認為是無能融化的熔爐 , 一個多民族的帝國的瓦解, 權力的真空要麽走向和平, 要麽就是亂戰, 這都是人類曆史上反複重複的事, 遠古的部落也差不多吧, 隻是我們的時代社會走向更精細,製度限製意外
那麽1900年, 上一個百年的維也納的藝術家為什麽 會在這樣一個 特殊時期開創一種新的藝術運動 (形式) ? 建築,繪畫,心理學..同時鋪開, 難道這藝術是對病態社會的的湯藥?Art is a medicin!朋友藝術是時代的溫度計, 我更覺得: 相對古典時期, 這般藝術家的構圖,brush,製造出來的肖像效果, 簡直就像醫院: 那些肖像,就像走進醫院看到的病人, 畫家毫不留情 地用畫筆當手術的刀,去掉偽裝的表皮, 直捅病態社會的骨骼和肉體。
瓦, 當畫家作畫的顧客不再是皇室,貴族,藝術家有如此之大的自由空間去表達自己的嗅覺和超前的憂患。 時代變換, 科技更新都會 給藝術家靈感, 不由得想起曾經在中國也有那麽一群鮮為大眾了解 的藝術家, 《星星畫展》, 他們當年也學 法國impressionist印象派一樣,把自己的作品 掛在美術館外 , 可以想象當年他們的創作欲望 和那個年代的生機/危機。
維也納的肖像畫給我留下的是鬱悶, 和隨之後的震撼和感動,重新 看人,社會和時代,聽 一首曲子, 看一次展覽。。。或者一句話,對自己的生命都是一次刷新, 調整 一下自己看世界的zoom . 太複雜的理論東西不懂,記不住, 更喜歡視覺聽力感受, 人和動物 最大的區別就是思想 的自由心靈的自由 , 藝術就是 用來溝通心靈 的,每個生命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 來理解,不論深淺
喜歡這句話:
"To every age its art, to art its freedom " (時代造就藝術, 藝術造就自由 ),
The Family, 1918,
Egon Schiele (1890 – 1918)
Egon Schiele
《來自居特斯洛的阿爾伯特·巴黎斯之肖像畫》,1918,
Egon Schiele (1890 – 1918)
(不知道為什麽, 看到這幅畫, 我想起 無名士兵)
Richard Gerstl (14 September 1883 – 4 November 1908)
(這幅畫是整個畫展 中色最明亮,最富有 生命力的, 最有will,可知和畫家作畫時的衝動和巨大的energy,特別是那些自由 的brush , 色彩,背景裏很特別煙圈似的圓圈,讓人 那種宇宙無極限的圓圈運動, 和生命不斷墜落和更新。Richard Gerstl 畫完這幅畫 不久就自殺了, 因為他的愛 Matilda Schonberg離開他, 讓人歎息)
作曲家Schonberg 自畫像
(一隻耳朵不見了,是不想聽亂世的紛爭呢,還是什麽 據說是Richard
Gerstl 鼓勵Schonberg 畫畫 的0
'Children Playing', 1909 , Oskar Kokoschka (1 March 1886 – 22 February 1980),
(這還是小孩嗎? 沒有笑容, 沒有童趣和天真, 沒有空氣)
'Silvia Koller with a Bird Cage', by Broncia Koller, 1907-8 © Eisenberger Collection, Vienna
Oskar Kokoschka, Portrait of Hans and Erica Tietze-Conrat, 1909
(那些毫無 生命力恐怖的手? 象征無力抗爭的人群,還是戰爭中開槍血腥的手?一群無法溝通的人和暴力)
Portrait of Ria Munk III, Klimt
(這幅畫是女孩 死後父母請Klimt畫的)
'Portrait of Amalie Zuckerkandl', by Gustav Klimt, 1917-18 © Belvedere, Vienna
(Amalie Zuckerkandl是典型的維也納受良好教育的女性, 因為與猶太醫生結婚,信奉猶太教, 二戰時同樣被納粹送進集中營, 然後就再無音信了 ....)
一個讓人欲哭無淚的畫展, 永遠 不會忘記, 或者我忘記了Klimt的那幅《Kiss》, 也不會忘記這些 畫麵, 這些畫表達了 對生命的憐惜,還有1900那個時代的維也納的煩躁鬱悶,人們對自由, 平等的追求,自由 這或許 就是人存在的理由和藝術存在的理由, 而且世界上也 不僅僅隻有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