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Ravi Shankar (1920- ), Yaman Kalyan (Largo moderato), Raga-Mala (Sitar Concerto No. 2),
Ravi Shankar,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Zubin Metha.
Works by Nicholas Roerich, aka Nikolai Konstantinovich Rerikh, Никола?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éрих (1874- 1947).
昨晚聽BBC Proms 音樂會:Nishat KhanThe Gate of the Moon (Sitar Concerto No. 1), BBC Commission, World Premiere, 跟 拉威 香卡的風格也蠻像的, 那撥弦的尾音真美, 好像從月亮落下的水滴聲,那是擁有自由靈魂才能寫,演奏出來的聲音, 所以去找 拉威 香卡來聽, 我們中國的古琴為什麽不為世界知曉, 難道我們的古琴太孤傲了嗎? 別人聽不懂? 還是沒有機會介紹給世人? 當然 拉威 香卡, 還有昨天這位Nishat Khan, 他們都有西方生活經曆, 譜寫的曲子都是現代的, 而我們的古琴曲多還是以前那幾首。
古琴的聲音在交響樂隊中顯得多麽特別, 樸素而嬌嬈
ZT 被譽為“世界音樂之父”的拉威 香卡(Ravi Shankar)
by 全球公益霎哈嘉瑜伽
http://site.douban.com/151676/widget/forum/7772858/discussion/45519668/
拉威•香卡(Ravi Shankar)是在印度以外最著名的印度音樂家,他旋律優美的西塔琴聲征服了世界,把印度音樂傳遍了全球。拉威香卡的琴聲在印度音樂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他目前是世界知名的人物,他在印度和國外的獨奏會總是聽者如雲,成千上萬的樂迷湧來傾聽他的演奏,關於他的生平已經拍攝成電影。拉威香卡大紅大紫了30年並且至今沒有消褪的跡象,這個時代應該被稱作“拉威香卡時代”。1999年他被印度政府授予“巴哈拉西•拉納”稱號這一印度最高的公民榮譽。幾十年來,拉威•香卡已經成為印度的文化大使。
拉威•香卡1920年4月7日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時代,他所有的兄弟都成為了不同領域裏的藝術家。他19歲時舉辦了第一場個人音樂會。如同古時在古魯的修行地尋求知識的苦行者的苦修(tapasya)一般。香卡和古魯(老師)奧羅丁漢生活在一起,接受他的極為嚴格的訓練,那時拉威香卡經常要接受體罰。作為一名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拉威•香卡難以忍受這些艱苦的工作和汙辱性的懲罰。有一天,他決定從古魯的家中逃跑,最後一個朋友又把他從車站帶了回去。第二天,奧羅丁漢聽聞了拉威香卡的逃跑企圖,這位老師對此極為困擾,很過意不去,哭了起來,並緊緊擁住這個學生。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拉威•香卡步人西方,同時也將印度音樂介紹到西方。60年代,他和阿裏•阿卡巴•漢(Ustad Ali Akbar Khan)及阿拉•拉卡(Ustad Alla Rakha)一起合作將印度音樂介紹給西方世界,拉威•香卡嚐試把印度古典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流行音樂以及電影音樂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在他的音樂中,秉承傳統,東西交融,即興創新,這使他名聲大振。拉威香卡在吸引西方人欣賞和享受印度音樂的努力中采用了有別於古老傳統風格的演奏技巧。在獲取西方聽眾對印度音樂的理解,訓練他們傾聽和享受印度音樂的美妙這點上,拉威•香卡通過新穎的介紹方法和演奏技巧,他教會了西方聽眾欣賞印度音樂並在其中得到歡樂。印度西塔琴每年出口數千把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這證明了拉威•香卡的聲望和成功。拉威•香卡既是印度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者,又是國際音樂文化交流融合的先驅。在他的音樂中,既有印度本土的民族文化精神底蘊,又有西方現代文明的文化內涵。拉維•香卡自創的獨具風格的西塔爾演奏,被西方稱為“具有莫紮特般的才華和創造力”。1969年,拉維•香卡被美國音樂業的權威音樂雜誌《Billboard Magazine》評為“年度音樂家”。
拉維•香卡一生都在致力於世界音樂文化交流和啟迪之中,人們稱讚他為印度非官方的、最重要的文化大使。
拉維•香卡和許多西方音樂家如披頭士的喬治哈裏森(George Harrison)、著名音樂家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和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e)均有成功的合作演出。西塔爾大師拉維•香卡的琴聲拔動了當代著名小提琴大師梅紐因的心弦,他們在音樂上的“東西方相遇”為印度與西方的音樂文化交流開辟了新路,引起了世界樂壇的關注。大師耶胡迪•梅紐因在《人類的音樂》一書中,對拉維•香卡及其印度音樂給予了非常客觀的評價,他說:“我研究印度音樂已有多年,並在這過程中有幸同印度偉大的西塔爾琴演奏家拉維•香卡十分愉快地合奏過印度音樂。拉維•香卡在把印度音樂的信息傳達給西方人的過程中所做的貢獻很可能超過我們這個時代的任何人。而且他在音樂上是如此全麵、完整,以至於無論是學者,還是‘甲殼蟲’樂隊都很留意他。拉維•香卡這個名字在印度音樂史上擁有悠久的曆史和傑出的地位,頗像德國的巴赫音樂家族”,“拉維•香卡給了我特別的禮物因為他我可以用一種新的維度去體驗音樂對於我來說他是天才隻有莫紮特可以和他媲美。”權威著作《印度文化史》一書是這樣描述的:“梅紐因(對印度音樂)之所以感興趣的重要因素,因為他向西方‘嚴肅的’古典音樂家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印度音樂是複雜而高級的音樂形式,盡管它屬於古典音樂體係,但卻能保持自發的感情和與聽眾的交流”。上世紀在世界各地影響史無前例的西方最知名流行樂隊披頭四(甲殼蟲樂隊,The Beatles),其著名成員哈裏森就是拉維•香卡的弟子,他評介說:“拉維•香卡是世界音樂之父”。在國外的這麽多年,沒有改變拉威•香卡西塔琴演奏裏古典音樂的純潔和真摯。他精熟了西塔琴演奏中的每一方麵,能運用喜悅的精巧的風格展示了拉格華麗的結構,他敏捷的手指展示了輝煌的不可思議的技巧,使觀眾如癡如狂。
古老的印度文化給了西方人更多的精神內涵,拉威•香卡為世界音樂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是西方與東方音樂文化的橋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3年出版的《文化》(cultures) 涉及了香卡的印度傳統音樂及東西方文化交融音樂的評述。拉威•香卡為其他到世界各地巡演的印度音樂家奠定了基礎,現在印度音樂已被整個世界所接受。拉威•香卡參加了不計其數的世界音樂文化交流活動,與東西方的音樂家共同創作、表演,架起了世界音樂交流的橋梁。除了西塔琴演奏,拉威香卡還在音樂的其他領域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是第一位被選中為西方電影配樂的印度音樂家。除了音樂會之外,拉維•香卡還指揮交響樂團以及為許多電影配樂。他曾在全印度廣播電台裏指揮交響樂團,並以完全新穎和獨特的方式錄製了大量的拉格唱片。他為一些印度電影創作背景音樂並獲得了成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卡布裏瓦拉(Kabuliwala)》和印度著名導演薩耶吉特•雷伊(Sathyajit Ray)的著名作品《大路之歌(Pather Panchali)》三部係列作品。 拉維•香卡獲得了無數的獎項與榮譽,各種各樣的名望和頭銜都授予了這位大師。20世紀50年代,他為電影《椅子的故事》配樂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特別獎。在1957年的柏林電影節上,他為《卡布裏瓦拉》製作的背景音樂被授予柏林電影節銀熊獎。60年代,由於他對印度音樂和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了“印度總統獎”, 拉維•香卡和梅紐因合作的唱片《東西方相遇》(West Meets East)獲格萊美音樂獎。70年代,他的專輯《為孟加拉國人舉行的音樂會》榮獲“金碟獎”。80年代,他為電影《聖雄甘地》配樂榮獲奧斯卡提名;1986至1992年他成為印度國會上議院成員。90年代,拉維•香卡在新德裏榮獲“自由精神獎”,在瑞典獲“地球大使”水晶獎。在20世紀中,他前後榮獲14個榮譽博士學位。進入21世紀以來,他再獲法國“最高平民獎”、英國“榮譽爵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藝術博士,2002年他第三次獲格萊美音樂金碟獎。印度政府曾授予了他“帕德馬布山(Padmabhushan)”的榮譽。
在巨大的成功之下,拉威香卡依然保持著他謙卑的態度。印度音樂大師拉維.香卡說:“不要讚美我,我隻是神手中的一件樂器”。拉維•香卡舉辦了近千場的音樂會,已經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了五十多年,直到今天都難以停止下來。在美國呆了數十年後,拉維•香卡回到了印度,生活在德裏。雖然已經85歲高齡,香卡仍活躍在樂壇。他在為完善拉威香卡音樂學院的音樂表演藝術而工作,他還向學生傳授他的寶貴知識。 拉威•香卡有一群星光熠熠的弟子,如著名音樂家維沙瓦•莫罕•布哈特(Vishwa Mohan Bhatt)等。拉威•香卡的女兒Anoushka Shankar是他的弟子,也是一位冉冉上升的西塔琴明星。另一個女兒是2003年獲得格萊美獎的流行爵士歌手諾拉•瓊斯(Norah Jones)。拉威•香卡曾與英國倫敦交響樂團、法國長笛大師、日本古箏演奏家等都有合作演出過。1983年拉維•香卡曾訪問中國,在北京和上海分別舉行了演出和講學。
作為音樂家,拉維•香卡出版了大量的唱片、磁帶、CD、VCD等,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 《Menuhin Meets Shankar》(東西方相遇之一,1966); 《West Meets East》(東西方相遇之二,1967) ;《West Meets East》(東西方相遇之三,1976) ;《concerto for Sitar and Orchestra No.1》(西塔爾第一協奏曲,1971) ;《concerto for Sitar and Orchestra No.2》(西塔爾第二協奏曲,1982) ;《Ravi Shankar in Kremlin》(1988);《sitar》[Oriental](1989) ;《Passages》(1991) ;《Bridges》(2001)等等。拉維•香卡的著作有:一、《我的音樂,我的生活》(My Life My Music),是為西方普通讀者而寫的英文書,以其音樂經曆為線索,同時將印度音樂知識貫穿其中,於1968年在美國出版。二、《拉格與情感》(RagaAnurag),1978年出版,是一本孟加拉語書籍。書中序言部分是記者錄音采訪香卡的記錄。針對音樂專業的讀者,香卡講述了西塔爾琴以及印度傳統音樂的發展,在較深層次上探討了印度音樂和音樂家。三、《學習印度音樂》(Learn India Music),1979年美國出版,以係統的方法講授如何學習印度音樂,改變了印度音樂以口頭傳授的古老方式,用書麵文字和演奏實例的音響取而代之,這是印度藝術教育領域中的新發展。拉維•香卡兩次拍攝自傳性電影:《拉格》(Rage),1968年美國拍攝;《拉維•香卡在兩個世界之間》(RaviShankar:between TwoWorld),2000年美國和法國拍攝。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英國BBC拍攝《拉維•香卡肖像》(Ravi Shankar In Por-trait),這些都成為世界音樂文化發展史上珍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