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沈福宗(英文: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或Michel Sin、Michel Chin-fo-tsoung、Shen Fo-tsung),1657年-1692年,[1]生於南京,是早期到達歐洲的中國人之一。中國史籍對他的生平隻字不載,西方史料卻對他的經曆和事跡有諸多描述。
1681年,沈福宗隨比利時教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由澳門啟程前往歐洲,一路遊曆了荷蘭、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等歐洲六國。他們一行分別與羅馬教皇和法、英兩國國王會見,並結識當地社會名流。沈福宗出國時隨身帶有中國儒家經典和諸子書籍四十多部,因此也就把中國語言文字、儒家道德哲學和波動說等文化傳到歐洲,幫助西方學家從事漢學研究
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雞年)沈福宗生於江蘇省江寧府(今南京),讀書後沒有參加科舉活動。他在結識當時在江南傳教的比利時耶穌會士柏應理後,從其學習拉丁文。康熙二十年(1681年),柏應理奉召向羅馬教廷陳述康熙皇帝對“儀禮問題”(Question des rites)的立場。離華之前,他約定與時年二十五歲的沈福宗和五十歲的吳曆等中國人同往歐洲。吳曆可能因體弱多病而未能成行。
沈福宗一行於1681年12月5日自澳門啟航,途徑南洋各國,橫渡印度洋,再繞到非洲南端,於1682年在葡萄牙靠岸。他們先參觀了柏應理的出生地梅赫倫並拜訪了他的家人。[2]後沈福宗在柏應理的安排下進入培養初級修士的神學學校——葡京裏斯本初修院(Novitiatus)。[3]他因為聰敏好學很好掌握了所學科目。而後沈福宗的老師為其取葡萄牙名Michel Alfonso,這個名字也從而成為沈福宗在英、法等國的代名。但是這個名字在不同的國家寫法會有些偏差。
當其還在裏斯本學習時,柏應理先行至羅馬述職,順便請求教皇允許其可以用中文舉行彌撒。[2]羅馬教皇在得知有中國人在歐後,表示想與之會見的意願。於是沈福宗從裏斯本起身前往羅馬,並與柏應理一道將一批中國文獻贈予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一世。這批書籍後被藏入梵蒂岡圖書館,這也是該館擁有的早期漢籍藏本。其後,沈福宗留居羅馬以為深造。
1684年,沈福宗和柏應理應邀訪問法國。9月15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會見了沈福宗一行,沈福宗也將《大學》、《中庸》和《論語》的拉丁文譯版贈給了路易十四,並請求在法國出版。沈福宗是曆史上第一個會見法國國王的中國人。[1]會麵時,路易十四不時向沈福宗提問,沈福宗則對答如流,一時便成為巴黎的新聞人物。
9月26日,路易十四宴請沈福宗。宴會上,路易十四詢問沈福宗如何使用中國餐具,於是沈福宗拾起桌上從中國進口的鑲金象牙筷,當場展示了使用筷子的方法。[4]當時法國正流行“中國風”,沈福宗的適時到來使其結識了一些法國貴族、政府要員和社會名流。
據描述,他和柏應理還參加了一次王宮宴會。沈福宗身著青絲藍緞紋龍織錦。[2]他們一行還參觀了聖路易王宮(Maison royale de Saint-Louis),並在那展出了中國絲畫藝術。[2]
在沈福宗訪法期間,巴黎學者除了作出文字報道以外,還繪製了沈福宗的肖像畫。此畫現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的版畫部,藏品編號OE48,畫像作家應是9月26日宴會上的法國宮廷畫家。[1]
訪法結束後,沈福宗於1685年應邀出訪英國,在倫敦與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會麵。[5]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一次中國人來到英國。[6]詹姆斯二世年輕時就對中國曆史文物感興趣,還是王儲時就觀看中國戲劇、閱讀中國書籍。在與沈福宗會麵之後,詹姆斯二世邀請他出席宮廷宴會,並讓英國宮廷畫師克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為沈畫像,並將畫掛於其國王臥室。[6]
沈福宗在牛津(一說在宮廷宴會上[1])遇見了托馬斯·海德,[7]二者共同探討了中國曆史、哲學和語言等問題,[1]沈福宗還教了海德一些中文。[8]他們之間應該是用拉丁語交流的。
沈福宗還能對博德利圖書館的中國書籍一一分類,同時描述它們的內容,這都是當時期沒人能夠做到的事情。[6]此外,他還向圖書館人員展示了如何翻閱中文書籍。
在英國居住了兩年之後,沈福宗回到法國與柏應理重聚,然後又一起在比利時居住了一段時間,最後從比利時前往荷蘭,等待商船返回中國。
1692年,沈、柏二人搭載荷蘭商船啟程返華,沿大西洋南下至非洲西海岸時,沈福宗突然染病,於9月2日在非洲東南葡屬東非(今莫桑比克)附近去世,享年三十六歲。
(wiki)
當時我看到這幅畫, 吃驚, 一方麵覺得畫擺的位置這麽特殊,和英國人最自豪的亨利八世擺在一起; 另外也覺得畫中的中國人那種不卑不亢, 儒雅風範在西方的書畫中不多見,
要麽是 沈福宗本人就是這樣的, 要麽他就是被宮廷畫師美化了, 不過如果沈福宗能被宮廷畫師美化, 這人一定有過人的魅力。
誠實坦蕩,有禮有節,不卑不亢,知書達理,在崇尚禮儀文化精神修養的環境裏一般都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遭受非禮除非是在蔑視人文人性的環境
謝謝
滿清這600年是負能量、負資產,西方前進了300年,中國卻倒退了300年,所以就差了600年。
滿清入關後剃發易服,刪改經史典籍,編纂滿紙荒唐言的《四庫全書》,摧毀漢人的文化和精神,用落後的奴隸製、包衣製來禁錮漢人;
禁毀明朝的火器類書籍,大搞冷兵器的騎射,逆時代潮流而行;
至於文字獄,就更多更可笑了:雍正年間,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試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題 “維民所止”,源出《詩經·商傾·玄鳥》。大意是說,國家廣闊土地,都是百姓所棲息、居住的,有愛民之意。這個題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規範,沒有什麽問題。但是,當時盛行文字獄,不知什麽人向朝廷告禦狀,說“ 維止”兩字是“雍正”兩字去了頭,用意要殺皇帝的頭。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將查嗣庭全家逮捕嚴辦。查嗣庭受到殘酷折磨,含冤死於獄中,這還不算,連屍身都不得安寧,受到戮屍之辱。嗣庭的兒子也慘死獄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準參加舉人與進士的考試。查慎行也受到牽連,奉旨帶領全家進京投獄。他在途中寫下這樣的句子:“如此冰霜如此路,七旬以外兩同年。”後來得以放歸故鄉,不久即謝世。
...
這麽說,滿清這300年是中國曆史上多餘的?讓中國倒退300-600年?僅僅300多年, 中國和世界地域文化政治變化這麽大,而且還在不斷變化中, 唉, 一個小小的地球, 有這麽多名堂
謝謝沈成涵, youli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滿清搞文字獄才是得心應手的。
民國時,國人的落後與不自信,都是給滿清當亡國奴當的。
既然是互相, 就沒有誰先開始。
不過, 哪年代正是康熙把俄國打敗, 趕出西伯利亞,庫頁島仍是中國領土, 現在中俄軍演的軍港還叫海參威。 中國滿清向西方學習是沒可能的事。
後語 : 那時候,中國還沒有新疆, 兆惠,乾隆還沒出生,還沒平定準葛爾。